成名要趁早 看畢卡索的自我營銷

2019-05-29   鳳凰藝術

原標題:九個方法告訴你,畢卡索是怎樣把自己捧紅的!

這個世界談藝術,第—是中國人有藝術;其次為日本,日本的藝術又源自中國;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不懂藝術,這麼多年來,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乃至東方人來巴黎學藝術!

—— 畢卡索

據說,畢卡索25歲就能通過賣畫賺錢;28歲就不愁錢花了;38歲已經很富有;65歲時就成了百萬富翁,還是唯一一位活著的時候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走進羅浮宮的畫家;死後留下了7萬多幅畫作,遺產總值達到約395億元人民幣。

畢卡索和弗朗索瓦茲·吉洛

除此之外,身邊還不乏年輕漂亮的女人相伴,在冊情人就有7個,2個為他自殺,1個為他精神失常,80歲的時候還能娶到38歲的女人做老婆!

《亞威農的少女》

如此「開掛」的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繪畫功力沒得說之外,畢卡索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超強自我營銷。

1.取名很重要

畢卡索和妹妹羅拉

都說成名要趁早,畢卡索雖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娃,但卻在藝術界華麗逆襲,走向了人生巔峰。

他的出身很普通,父親只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的一名美術老師。據說這裡的人起名時,為了拉近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會把親朋好友的名字也都加進去,結果他的全名長得恐怕連他自己也記不住:

帕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里西奧.克里托.瑞茲.布拉斯科.畢卡索。

要想引起大眾的關注並記住自己,當然要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所以他就給自己取了藝名叫畢卡索。

2.要會講故事

畢卡索自畫像 15歲

除了會取名字,畢卡索還非常善於講故事,就連自己的出生都能締造傳奇。

畢卡索《人生》,1903年

1881年10月25日的夜晚,畢卡索出生了,剛生下來的畢卡索,渾身青紫,十分遲懶,一度被家人認為是個死嬰,差點被放棄。據畢卡索自己說,是他當醫生的舅舅薩爾瓦多,往他的鼻孔里猛灌了一口雪茄,這樣小嬰兒才被喚醒活了下來。就這樣,畢卡索出生的故事一直被廣泛流傳著,以至於後來人們每次提起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都會提到他那傳奇的出生。

《年老的吉他演奏者》TheOld Guitarist,1903年

畢卡索每次出售畫前,還會先辦個畫展,然後邀請熟識的畫商來聽他講故事,聽他畫作背後的故事,聽他講作品創作的意圖,來激發人們的購買興趣,就像今天的許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一樣。

3.捨得投資自己

畢卡索自畫像 20歲

除了通過講故事賣畫,畢卡索還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理財達人。

《盲人的晚餐》The Blindman s Meal,1903年

早在1945年,法國波爾多木桐酒莊的莊主,每年會邀請繪畫大師們為其酒莊出產的葡萄酒設計酒標,其中1973年的酒標就是畢卡索設計的。當時畢卡索設計後,並沒有向酒莊索要設計費用,而是接受了一批葡萄酒作為稿酬。在畢卡索看來,這批酒貼上了自己設計的標籤,在將來價值一定會飆升,所以以後再拿出去賣,必然會有更高的溢價。

可見畢卡索對於自己的未來是相當自信的,而他對自己的篤定,並不是源於那些滿滿的套路,而是他過硬的畫功。

4.僱人詢問自己的畫

據說,畢卡索剛到巴黎時,並不為人所知,當時巴黎的畫廊大堂中,擺放的也都是當時一些已成名的名家作品。

《結伴而舞的森林之神》

畢卡索看到畫不好賣,於是就僱傭了好幾個大學生,讓他們每天去巴黎的畫廊里轉悠,然後每個人離開畫廊的時候,都要問畫廊老闆:「請問,你們這裡有畢卡索的畫嗎?」「請問在哪裡能買到畢卡索的畫?」「請問,畢卡索到巴黎來了嗎?」

玫瑰色的宮女們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巴黎大大小小畫廊的老闆就都知道了「畢卡索」這個名字,如饑似渴地希望能快點見到畢卡索的畫和他本人。這時,畢卡索帶著他的畫來到了畫廊,成功地賣出了他的畫作,並從此成名。

5.討好藏家畫肖像

56歲自畫像

作為一個西班牙裔的外籍藝術家,畢卡索對法國的了解非常有限,對一些機構也並不是十分信任,這或多或少對他參加沙龍展有一些阻礙。為了促進與畫商和藏家的交流,畢卡索選擇為他們畫肖像來建立友誼,既展現了自己的天賦,又在畫與被畫的過程中達到了交流的目的,被畫者也有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

科學與慈善

畢卡索的第一次展覽,是1901年在瓦拉德的畫廊舉辦的。他畫了三張巴結之意很直接的畫,這是為三位展覽幕後支援者所畫的肖像:佩德羅·馬尼亞克(畫商,說服瓦拉德舉辦的這次展覽),古斯塔夫·考丘奧特(為展覽畫冊寫讚美序言的批評家和收藏家),還有瓦拉德。除此之外,畢卡索還拿出另外兩幅作品送給寫讚美評論的兩位批評家菲莉西恩·法格斯和派爾·考爾。

6.與畫商周旋抬價

畢卡索常常巧妙地運用畫商之間的競爭,來抬高自己作品的價格。

《夢》

他的情人之一弗朗索瓦·吉洛曾這樣描述:畢卡索待人的態度中有鬥牛士風度,當事情涉及到買賣時,他就仿佛置身於鬥牛場上,會毫不猶豫地揮舞紅絨布旗。而對於畫商,紅絨布旗意味著另有一位競爭者。

畢卡索《格爾尼卡》,1937年

這種古怪的抬價方式就曾讓畫商康維勒吃過苦頭。那是戰後不久,康維勒還未真正地站穩腳跟,畢卡索尚未將專營權授予任何畫商,他向數位畫商賣畫。在奧古斯丁大帝街的工作室里,有時候康維勒與另一位畫商卡列同時在前廳等候接見。畢卡索往往喜歡讓卡列先進去,留下康維勒久久等待,這令康維勒感到備受折磨。當卡列終於走出來的時候,康維勒希望能從他的表情中看出究竟有無將畫買走,但是卡列很狡猾,康維勒根本看不出來。

《坐在紅色沙發上的女子》

這就是畢卡索的計謀,讓畫商們競爭,從而抬高價錢購買自己的作品。

7.培養多個候選買家

前衛藝術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四年的戰爭迅速改變了藝術市場。許多藝術家為了生存,不得不把前衛與社會主流相融合,畢卡索也是如此。

畢卡索《奧爾迦在扶手椅里肖像》,1918年

此時,畫商康維勒由於德國籍的身份被迫流亡,至此與畢卡索的合作也中斷了。畢卡索不得不為拯救自己的事業而掙扎。在安德烈·勒維爾的幫助下,畢卡索找到了自己新的支持者,列昂斯·羅森伯格。但是1916年,列昂斯已經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現金,在1918年12月他寫信告訴畢卡索,他在兩年內不再有能力買畢卡索太多的作品。

《沐浴》

畢卡索已經發現列昂斯的不足,早已開始為自己打算了,他結識了列昂斯的哥哥保羅·羅森伯格,保羅比列昂斯更聰明、更富有。1918年秋,畢卡索就把家搬到保羅的畫廊附近。在保羅的努力推介下,畢卡索不但牢固的建立了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並且這種風格在新聞界引起廣泛讚譽,也開始吸引了一些收藏家。畢卡索不僅僅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他還建立了新的審美和經濟上的聯盟。

8.擴大朋友圈

畢卡索與著名影星碧姬·芭鐸

除了不能在一棵樹上弔死,眼界還得擴大到整片森林甚至是其他領域。

《女子和一盞燈》

畢卡索除了與藝術收藏圈的人交往,還開始和芭蕾界的詩人兼導演讓·科克托打得火熱,並在1917年與迪亞基烈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迪亞基烈夫邀請畢卡索為舞劇《遊行》設計舞台和服裝。畢卡索還通過科克托與芭蕾的長期贊助人尤吉尼亞·埃拉組瑞茲熟悉起來。在戰爭剩下的幾年裡,她資助畢卡索很多經濟上的開銷,作為報答,畢卡索也把當時創作的最優秀作品贈送給她。

《瓶、玻璃和小提琴》

1919年,畢卡索又為舞劇《三角帽》設計布景和服裝,他將古典主義與立體主義巧妙的結合,布景、服裝、音樂、舞蹈都大獲全勝,畢卡索穿著別致而漂亮的衣服向觀眾致謝,「魔術師畢卡索」誕生了。

《戴著草帽吃冰淇淋的男子》

畢卡索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合作一直持續到1924年。畢卡索與芭蕾舞劇的緣分,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公眾聲譽,他在人們的眼中已經不僅僅是個藝術家,而是個天才,是個巨星,人們對他的著迷已經不僅僅是因為一幅畫而是他的全部魅力。正如他自己所說:「重要的不是一位藝術家在做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樣的人。」

9.維護好自己的權益

1912年末,康維勒與他的藝術家們都簽訂了合同,與喬治·布拉克、德蘭·格里斯等藝術家簽訂合同時都很順利,但在給畢卡索也寄去一份合同後,事情卻變得略為複雜。畫家當天就寄出答覆,是寫在藍色信箋上的,抬頭印有「拉斯巴耶街242號」字樣:

《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

(圖片來源藝術市場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