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2019-12-20     烏鴉電影

一周前,一部國產電影的先導預告上線了。不出意料,一下子就上了熱搜。


刷屏的人都在說:太久了!終於等到你!


這部電影,名字是:《姜子牙》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這個夏天。


大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留下了一個彩蛋:身披風雪的姜子牙,孤獨地坐在天地一片慘白里…


封神宇宙的種種跡象,讓人翹首以盼…



在釋出的預告片里,我們看到了極具顛覆性的改編:


原本是年邁智者的姜子牙,變成了神似基努里維斯的男神形象。



故事的走向,也變成了封神大戰中,姜子牙因故放走了九尾妖狐,違背天命,被貶凡間的故事…



他喊出:用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


很明顯,這將又是一個反抗的故事…



《姜子牙》的上映日期,是強敵環伺的2020大年初一。


要想殺出重圍,不是易事…


2020年春節檔備受矚目的影片


在烏鴉看來,《姜子牙》的看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這將是前所未有的,「眾神之長」姜子牙的個人成長史;


第二個,封神宇宙里,複雜的人物關係網,元始天尊、太乙真人、闡教聯盟…可能會在這部電影里,初見端倪;


第三個,畫面的驚艷程度,不輸《哪吒之魔童降世》,甚至於要製作更精美、技術更成熟…


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光是從海報,就足以一窺,這個團隊出色的國風審美…幾款先導概念性海報,極具東方神韻…


意象清幽空靈:孤舟、漁翁、殘雲、飛煙…


水墨暈染出的黑白畫面,極具力量感,飄渺宏遠…


大面積的留白,營造出蒼涼而肅穆的氣氛…



近幾年的電影領域,繞不開的一個詞是:國漫崛起


我們看到了繼承了《大鬧天宮》血脈的《大聖歸來》;看到了根植民間傳奇的《白蛇:緣起》;還有《大護法》《大魚海棠》《羅小黑戰記》…


類型多樣,製作精良…口碑和票房,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半年前,現象級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將國漫推到了同時代的巔峰。


這個朋克哪吒,一炮而紅,狂卷近50億票房,成為第一部進入票房前三的動畫片。


憑藉一脈相承的純正中國味道,它在這個國產電影莫名凋零的夏天,力挽狂瀾,救中國電影於危難之中。


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有趣的是,儘管在畫風上,它和1979年的《哪吒鬧海》,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但是只要你稍作對比,就會讀懂,新一代的國漫創作者,是如何在繼承了中國上海美術製片廠奠定的民族審美基礎上,努力表達屬於他們的想法與創造性。



比如,《哪吒鬧海》里的龍王三太子敖丙,造型來自京劇角色,凶神惡煞,囂張跋扈。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敖丙,就通過完全不一樣的製作技術,將其3D擬人化了。


這個造型,明顯要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



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改動十分奏效,被粉絲親切叫做「丙丙」的他,擁有了完全不輸哪吒的高人氣。


當你認真審視敖丙的形象,這含情脈脈的丹鳳眼,單薄飄逸的身形,儒雅有禮的舉止…


完全符合中國人一貫以來,對美男子溫潤如玉的古典取向…



(以下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


《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紅後,關於影片的製作花絮,也開始見諸報端…


這也讓我們看見了在影片幕後,為國漫崛起奉獻了青春的動畫人們。



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漫電影,也是目前參與製作的藝術人最多的一個項目,由全國20多家特效團隊組成,費時3年合作完成…


全片最初,有超過5000個分鏡頭,是普通動畫的三倍。


最後經過導演挑選,只剩下不到2000個鏡頭,其中包含了1300多個特效鏡頭。



作為特效團隊主力的紅鯉文化,製作了超過23分鐘的鏡頭。


包括在海灘邊踢毽子、敖丙接受萬鱗甲和最終大戰的火焰蓮花,都出自紅鯉文化之手。


逆鱗飛舞,星光點點,最終都化成了敖丙身上的萬龍甲


火蓮化冰,這一段戲尤其經典


構思巧妙,製作精良,濃墨重彩的中國風美學,在各種氣勢宏大的影像鏡頭下,讓人熱血沸騰…


而紅鯉文化的他們說,參與製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實在吃盡了苦頭。



有這樣一個細節,角色的毛髮製作,往往有小瑕疵,這就需要特效師不怕麻煩、不斷修補…


光是龍王的毛髮,就來來回回整了十幾遍…


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而這部作品,對於毛髮製作的要求,和其他完全不一樣。


技術難度,大大翻了好幾倍。為了解決問題,他們還花了大力氣,開發新技術,來彌補缺陷…


這種動畫製作團隊不斷突破極限,探索創作邊界的幕後努力,還不止於此:


比如,電影劇本足足寫了66稿,哪吒的形象,設計了100來版;



比如,製作經費不夠,導演被迫上陣,兼任動作指導;



比如,製作了五六個版本、共5000多個分鏡頭,後來還改了近2000多個鏡頭,分鏡師差點被逼瘋了;



關於後期製作,還有一個上了熱搜的搞笑故事:


在電影里,有一個申公豹長毛變身的鏡頭。特效公司磨了2個月,還是沒能把這個一晃而過的鏡頭,做出來。


特效師挫敗感太強,直接辭職跳槽了…



結果,導演新找的外包公司,恰好正是特效師的新東家。


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兜兜轉轉又落到了他的手裡。


最後,這個鏡頭,還是被他咬著牙死活磨出來了…


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當時的微博,全是一邊心疼特效師,一邊無情地「哈哈哈哈」…


但是,從這個故事,也可以一窺,整個動漫團隊精益求精、謹小慎微的職人精神。


正是有了這樣的死磕到底,我們才看到了,不同於好萊塢,不同於日漫,中國味道的高品質動畫。



現代化的商業動畫技術,儼然成為了新一代中國動畫人的利器。它讓畫面更炫了,讓表達更自由了,也更迎合了全球化的浪潮。


哪吒骨子裡,那種屬於中國人的剛烈、不屈,被用全世界都能讀懂的方式,表達得淋漓盡致。


引爆春節檔,全民翹首以盼,國產電影這次,有什麼驚喜?


而明年上映的《姜子牙》的製作,紅鯉文化將繼續參與製作。


有這樣的幕後團隊,看來特效質量是不成問題了…



國漫的崛起,不僅是對東方美學的追捧,更重要的一環,在於技術的更迭。


來自西方的電影製作產業,與追求傳統神韻的國產動畫,並不相悖。


以紅鯉文化為代表的一票影像團隊,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人的上進心和野心,也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在技術層面的巨大進步…


而這也是中國電影發展史的縮影:一代一代的中國電影人,在不斷地突破自己想像和技術的邊界,讓中國電影重回巔峰。



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創作者,可以用這些成熟的技術,做出更好的故事…讓畫面的表達,更有衝擊力,更有戲劇張度,也能更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


12月22日下午2點,紅鯉文化的主美張毅將前往上海西岸藝術中心,在「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的現場。


分享精彩的國漫創作背後的故事,聊聊國漫與科技那些事,探討中國的美學教育又將如何發展。



除了《哪吒》主美張毅外,這場活動,也是大咖雲集。


新褲子樂隊的彭磊和龐寬、演員肖央、紀錄片導演林子路、新銳導演導演麥子、攝影師王源宗…優秀影像人、藝術家、攝影師,將濟濟一堂,一起分享他們對於影像的見解…



更令人動心的是,你可以參與各式各樣沉浸式的影像實驗:


像素迷宮、深鏡隧道、東局子禮堂、螢光花園、像素Disco、露天影院、我們的時代…十個形式各異的影像展區,感受影像的「不止所見」,全方位享受逼格滿滿的聲色盛宴…



一直以來,科技都在豐富著人們記錄、表達、創作的方式。


攝影,從黑白到全彩,從大塊頭機器到小巧的手機…


電影,從默片到有聲影片,從膠片到數碼…


國漫,從白布手繪到巨幕3D,從沉寂到崛起…


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看到,在科技的幫助下,國產動畫能真正重回巔峰的那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sMVJG8BMH2_cNUgJ0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