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瘟疫的利器:與原子彈、雷達並稱為二戰時期的三大發明

2020-02-14     健康plus

青黴素的發明是人與瘟疫的持久戰中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有了青黴素,人類對抗瘟疫的襲擊就有了個絕地反擊的武器。

​青黴素的發明是英國醫生弗萊明的一個重大貢獻。說到弗萊明,還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說是在英國的蘇格蘭,有一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貧苦農夫。一天他在田裡耕作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帶有人發出呼救的哭喊聲,他當即放下手中的農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邊,發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裡,他急忙將這個男孩救起來,使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兩天後,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馬車來到了農夫的農舍,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特此前來道謝。這位紳士表示要以優厚的財禮予以報答,農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英俊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便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高興地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於紳士的誠心誠意,農夫同意了他的提議。

​這位紳士不但把農夫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而且還供他到聖瑪利醫學院上學,直至畢業。這個農夫的孩子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菜明教授,那個被農夫救起的男孩就是後來的邱吉爾首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弗萊明參加了英國皇家陸軍醫療隊,輾轉於前線各軍醫院間。他看到許多傷兵因傷口受到細菌的感染而去世,心情非常沉重。戰爭結束後,弗菜明全力開始了抗生素藥物的研究。1928年的夏天,他發現在一隻被黴菌污染的玻璃皿邊緣,有一圈灰綠色菌層,那裡培養的葡萄球菌已被殺死。而幾天後,當葡萄球菌布滿整個玻璃皿的表面時,邊緣長著黴菌的地方則不受影響。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後來,弗萊明把該黴菌接種到肉湯中,待其大量繁殖後進行過濾,得到了最初的青黴菌濾液。弗萊明給它取名叫盤尼西林,並把他的發現發表在一本科學雜誌上。

​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青黴素於1941年開始用於臨床,並於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為人類戰勝瘟疫提供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劍。青黴素最終表明在治療肺炎、梅毒、腹膜炎、破傷風和許多其他疾病時有驚人的療效,而以前得這些病的人經常會死去。此時正值第二世界大戰期間,防止戰傷感染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美國把青黴素的研製放在同研製原子彈同等重要的地位。當時青黴素的價格非常昂貴,1943年,在全世界只生產了13千克青黴素的時候,英國首相邱吉爾特別批示,這種新藥「必須給最好的軍隊使用」。

​40年代後期,第二種最著名的抗生素鏈黴素被美國科學家賽爾曼·瓦克斯曼博上發現。鏈黴素用來治療許多為青黴素所無法治癒的傳染病,特別是在治療肺結核方面效果更為顯著,是人類攻克肺結核的關鍵。1947年以後,又相繼發現氯黴素、金黴素、土黴素和四環素等抗生素。

抗生素的發明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進步。自抗生素髮明以來,鼠疫已是「強弩之末」,天花也已「壽終正寢」,「癆病無藥可醫"的說法被打破,腦膜炎、傷寒病不再面目猙獰。所以,有人把抗生素、原子彈、雷達並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大發明。由於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o-SQ3ABjYh_GJGV2k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