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激動,洞洞滑鼠不可追

2019-11-05     觀緯測評

洞洞滑鼠,指的是滑鼠外殼大面積的採用密集的鏤空設計,實現外殼重量下降或透氣為目的滑鼠。這種滑鼠在去年突然「火」了起來(僅限於小眾領域),真正使用的人並不多,除了昂貴,還有一個因素是它存在缺陷,比如進灰或異物、受潮等,拋開價格和這兩項誰都知道的硬傷不說(一目了然的東西),其它方面還存在隱患,給大家分析下。


MOD轉型而來,並非原生態

58g的洞洞滑鼠Finalmouse,售價高達千元,諸多信息顯示它就像炒鞋,它本身是結合一些追求極致體驗的高玩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意識改造出來的東西,再輔以個性化外部元素,造就了它的與眾不同,但它並非是滿足大眾消費的量產型產品。

巧合的是,因為現在主流MOBA遊戲的特色和操作設計的關係,比如PFS不再是過去模擬純粹的軍人、警匪的射擊遊戲,而是超人和技能之間的魔幻大戰。更大幅度、更高頻率的操作對玩家手速提出了考驗,反觀G502這種「重量級」的滑鼠能持續駕馭的遊戲大多數都已過時。

而在商業意識的驅使下,一些人利用電競滑鼠「輕量化」的趨勢,結合MOD鏤空思路,普通滑鼠就轉變成了現在網上在賣的量產型洞洞鼠,一些商家蹭著熱點、炒貨賣著高價,顯然這些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滑鼠挖洞、散熱並非創新

不少人以為挖洞滑鼠是創新、通風散熱還減重,流弊麼?不。其實這個做法很早就有了,且不說Tt夜襲系列這種更像是洞洞滑鼠靈感的來源,光看看10年前雙飛燕的風扇鼠就知道了。

這個滑鼠不但挖了洞而且加了風扇,起碼握感不太受影響。

雖然不是走輕量化路線,但單說挖洞什麼的沒什麼稀奇的,沒什麼創新也不值得過分驚嘆。不過有一說一,鏤空架構的滑鼠,確實在散熱方面提供了不錯的體驗,因為掌心的透氣性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在頻繁移動滑鼠中,開放式的空間確實可以大幅加速散熱,長時間移動中效果更為明顯。

握感打折扣,無美感、密集恐懼症

但從現在的洞洞滑鼠來看,減重其實是很偏激的,那就是「表面挖空」,過多表面挖空的代價顯而易見:觸感會變差,毫無美感。

也許背蓋挖空不太影響手感,像Tt夜襲那樣問題不大。但側裙完全挖空就有點不夠理性,不管是追求極致減重還是什麼出發點,都得不償失。所以,表面大量鏤空顯然是大反常規的,雖然重量、散熱是看點,也足夠個性,但不具備設計美感、握感也打折扣,意味著這樣的滑鼠必然小眾。

細思極恐的巢穴,難清理

滑鼠外部洞口太多,除了進灰、不防潮之外,使用頻率久了之後汗漬和其它雜物穿過洞洞進入滑鼠內部,為細菌滋生提供土壤,更有可能長期不用為小強提供安生之地。

看上圖,正常滑鼠用久了尚且如此髒,可以想像下在同等環境條件下洞洞滑鼠的結果。而且,相比封閉式的機身,洞洞滑鼠的清理難度更大,不能隨意噴洒清潔液(不確定內部電路是否做了防水塗層),清理的東西

謹防價格虛高

就可操作性而言,給滑鼠挖洞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尤其是這種外面挖洞,它只是一個手法,複製起來很快,這是為什麼現在冒出來不少非專業滑鼠廠商的洞洞滑鼠。真正有難度,是雷蛇毒蝰和羅技GPW這樣的封閉式機身超輕結構。所以,開個洞洞滑鼠的模具、製造成本並不昂貴,別讓看似個性的東西,交高額的智商稅。

說到底,這麼多問題沒解決,現在的洞洞滑鼠只是過渡形態,真正終極的在未來,奉勸大家別瞎蹭熱點,理性選擇才是正確之道。而且就我們測試的這些洞洞滑鼠和常規輕量滑鼠相比,使用它們的實戰效果並沒多大不同,多數時候洞洞滑鼠太輕更難控制。所以,我們建議目前選擇正確的輕量化(不挖洞輕量化的滑鼠,後續更新),男人不差那幾克重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mb4Q24BMH2_cNUgFdB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