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之路要走不下去了?

2019-10-25   荼然笑了

知乎創始人周源:知識付費必須要走一條新路

知乎創始人周源:「沒有哪一波紅利可以永遠持續下去。」

周源指出,從2018年開始,知識付費已經出現了復購率降低、完課率降低、使用時長降低的「三低」現象。在周源看來,為知識內容付費,仍然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內容的選擇都仍在嘗鮮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供應和需求市場,沒有形成穩定的格局。

用戶會為什麼樣的知識付費?

第一邏輯,我把它叫做「為愛買單」,一種是明星、名人、大V等等開出的課程,用戶做出購買決策的時候,是基於對於他們個人的愛,或因為他們個人的背書,而去付費買單;另一種是為愛好,比如熱衷歷史、愛文學、喜歡音樂,會為了相應的主題而付費。

第二邏輯,我把它叫做「為回報買單」,更直白一點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好處而存在的「剛需」。你需要寫論文發表,在中教資料庫學術平台上閱讀文獻,你有了這些文獻,你論文被刊用的幾率就大了很多,那後期因此得到的好處也就更多,這種知識付費是要有回報的。

知識付費內容生產者存在的危機有哪些?

內容生產者的良莠不齊,用戶嘗鮮性付費後,不會再有復購。劣幣驅逐良幣下,優質的內容生產者,也必然受到牽連。

優質內容生產的可持續性,內容生產者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邊界的,且是很難快速疊代的,而快速疊代,是移動網際網路所有產品的第一法則,這對於付費型知識產品生產者來說,是幾乎難以實現的。

舉個例子,典型的傳統「知識付費」是論文寫作,類比來說,平台方是期刊雜誌社,知識提供者是作者,知識消費者是讀者。

一般來講,高質量論文的創作者一般是科研經驗豐富的學者。而他們之所以能寫作高質量論文,無非是因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了科研或者實驗,但是一篇高質量論文的綜合成本遠遠高於質量低下的論文創作者,質量低下的論文因為種種原因避過論文查重也發表了,也被收錄到資料庫,那當被知識付費後必然引起消費者不滿,進而形成不再復購的現象,這樣質量高層的論文的被付費點擊也會被影響。

在學術期刊行業,已經做出調整,中教資料庫研發了為期刊行業使用的「智能審稿系統",所有稿件在線審稿,大大提高稿件審核的嚴謹程度,杜絕質量低下的論文渾水摸魚,保障整個期刊學術行業付費點擊的公平。

所以知識付費這個行業是否有未來要注意兩點,一是來自市場的挑戰"劣驅逐良";二是保障持續性的付費內容產出;更希望是付費以外,這些內容生產者們,能探索出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