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40年的管理問道
讀宋志平新著《問道管理》有感
何志毅 / 文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新瑞學院院長,主要職務還有北京大學企業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商業評論》執行主編等)
我讀宋志平老師新作《問道管理》,是一字一字精讀,同時在書上寫下了很多批註。這本書是以交互問答方式寫的,對談者是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王玲老師和MBA學生。全書按照比較規範的管理學科分類,八個章節的主題分別是:戰略管理、企業經營、市場營銷、組織與人力資源、創新、企業制度、全球化、企業文化。經我這麼一解,好像變成乾巴巴的,非也,書中的問題和回答都十分精彩。本文就用管中窺豹之法,從感性、理性、知性、行性等方面與大家共賞佳作,略見一斑。
一、感性
讀此書時經常十分感慨,觸動內心。例如,提問者問宋老師:您說在最艱難的時候,每次出門前都照一照鏡子,對鏡子裡的自己笑一笑?宋老師沒有回答什麼時候是最艱難的時候,因為什麼事,有多長時間?如果真是每天出門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這困難一定很大,而且時間不短。他只說當時當廠長,每天要面對幾千名工人,不能哭喪著臉影響大家的情緒。作為領導,困難只能自己扛著。然後他說做企業這麼多年,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難」,用兩個字概括是「真難」。可是我們知道,他在「真難」中走過了四十年。我想像了一下他在四十年的14600天中每天都難,每天早上出門前對著鏡子笑一笑,然後去上班。如果我是提問者,我會追問:宋總,您這樣照鏡子的日子有多少天?然後再追問:至暗的日子裡您哭過嗎?哭過幾次?
點燃員工心中的火
還有,今年3月某日,宋老師從美國回到北京是一個周日晚上,時差還沒有倒過來,周一就要上班,因為當天已經排好了一串事務。他轉念一想,其實沒有人逼我非要忙成這樣啊。他40年沒有休過一次年假,腦子裡根本沒有休假這個概念。可是,他馬上反問自己「為什麼貪圖」一個休假呢?他帶著自責的心態在想背後是什麼原因?
宋志平老師在央企奮鬥了40年,其中有5年時間同時擔任兩家大企業的董事長,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他願意做,能夠做,做的好,做的長,尤其一輩子待在一個不是自己的企業里做,我不知道是否別人還有類似的案例。這使我想起上個世紀公認的大企業家斯隆寫的《我在通用公司的歲月》。宋老師的這本《問道管理》與此書有些類似,但不是自傳體。我也非常期待宋志平老師寫一本這樣的書,披露更多的感人故事,激勵更多的年輕人。
二、理性
書中關於做企業理性決策的案例比比皆是,此處僅舉兩例對人對己之理性。宋老師用人理性,例如本書記載,他在北新建材當領導時,在一次會議上論述宏觀與微觀的關係,強調大家不要總從大的宏觀層面發議論,而要認認真真做好企業的微觀管理。當時,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小伙子在下面「大放厥詞」,說不把宏觀問題解決好,企業微觀事情也搞不好。這個小伙子叫王兵,後來接班領導北新建材,至今已經15年。王兵接班後,15年來北新建材年利潤復合增長率為27.5%,2018年營業收入126億元,凈利潤24.7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19%。
帶領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同獲世界500強
宋老師對己理性。2009年到2014年,他同時擔任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的董事長。2014年,他時年58歲,國藥集團在他的領導下收入達到了2500億元。他以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中國建材的理由辭去國藥集團董事長職務,用了「田園將蕪胡不歸」的比喻,向領導請求專注於中國建材。但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時他應該可以再做兩年,那麼艱難的五年「雙肩挑」都過去了,再堅持兩年,到60歲時,他可以從兩個世界500強企業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休,這將是何等榮耀!但是他理性選擇了激流勇退。
三、知性
擔任新一屆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並演講
宋志平老師說他當企業領導主要扮演兩個角色,其中一個是布道者。我認識宋老師是在一個學術論壇上,在一群教授中,他也是最具學者氣質的演講者之一。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狀態下,擔任了三屆中國教育部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每屆任期五年。他誨人不倦地給各種企業家傳經布道。他今年擔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後的第一次演講的視頻,在網絡和手機上廣為傳播,倍受好評。
在本書中,他作為布道者,既有對管理一般性知識的講解和應用舉例,還更多地介紹了他自己的真知灼見和實踐,例如,他總結的「央企市營」「整合優化」「格子化管控」「五有幹部」「八大工法」「六星企業」「三精管理」等等。
在此,舉一個他對於企業在選擇開展相關多元化時的「四問」「四要」「四不要」。
四問是:自身是否有優勢?市場是否有空間?商業模式是否能複製?資本市場是否能對接?
四要是:一要風險評估;二要專業協同;三要收購團隊;四要執著堅守。
四不要是關於有所不為的底線:不賺錢的不做;不熟悉的不做;產能過剩的不做;有明顯法律風險的不做。
我認為這三個「四」總結得相當精彩,可以奉為企業多元化決策的金科玉律。這絕不是紙上得來的,但對於學習管理者而言,則必須從紙上學去。他說,「我講的很多話,與其說是經驗,不如說是教訓」。此外,他在書里還講了很多故事,如「一個腳印」「五朵金花」「三盤牛肉」「汪莊會談」等等。這些故事都隱含著濃濃的哲理。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看到宋志平老師對很多書籍旁徵博引,於是專門從頭到尾大致統計了一下他提及和引用的書名,共38本。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暢銷書,也有一些不知名的書,例如講中國企業搶占非洲市場的《爭奪非洲》和明代的《呻吟語》。
四、行性
宋志平老師不僅是知者,更是行者。因此,他說的話,他寫的書,分量重。每個行業都有知易行難派和行易知難派,在管理界我贊同知易行難。從大處看,行在於他的行為導致的結果。眾所周知,他讓中國建材在短短十多年裡,實現銷售收入、利潤雙雙增長100倍的奇蹟。他在中國國藥五年,同樣使國藥的銷售收入、利潤大幅增長。行勝於言,這些數據表明了一切。從小處看,他當銷售員的時候,想見新客戶單位的一位處長,處長不見他,他可以在處長門口等一上午。他當董事長管理20萬名員工時,他經常寫文章推送到每一位員工的手機上。2019年春節,他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首汪國真的詩——《讓我怎麼感謝你》,讓每一位員工都可以看到。
我由於希望與宋志平老師共同從事創業創新教育,因此與他有不少接觸,一同在瑞士考察過創新型企業,也在北新建材40周年慶典上主持過他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得蒙•費爾普斯教授關於創新的對話。我曾經精讀過他的《經營方略》,再一次精讀了他的《問道管理》,收穫良多,感慨不已。
二十年前我在北大課堂上教西方管理理論時說過,學管理與學武術一樣,先是生搬硬套,然後熟能生巧,接著融會貫通,最後推陳出新。宋志平老師已經到了推陳出新的階段了。我期待他今後以布道為第一職業,寫出更多好書,教出更多的下一代中國世界500強企業領軍人物。
----------------------------------
本文選自中國建材集團。編輯: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台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