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波音在Starliner太空艙的開發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兩步,其成功地完成了飛船著陸系統降落傘的最終系列測試。這次演習可以收集到了關於飛行前降落傘性能的有價值數據,現在小組的目標是展開第二次軌道測試飛行和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ISS)。
作為NASA商業載人項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的一部分,波音的Starliner是該機構希望用來運送太空人往返於ISS的太空飛行器之一,但該計劃經歷了一些挫折。這些包括對機組人員的一些改變,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由於機上故障而中止的一次無人測試任務。
隨著明年載人飛行的開始,波音正在推進其測試以進行最新的一系列演習從而能對太空飛行器的降落傘和安全氣囊展開評估,據悉,這些降落傘和氣囊都是為了安全著陸而設計的。
據了解,該著陸系統由一對小降落傘組成,在返航時將隔熱板帶走。然後,兩個錐狀降落傘被展開來降低和穩定飛機,然後三個主降落傘在觸地著陸之前進一步減慢降落的速度。
該系統在新墨西哥沙漠上空進行了6次測試,團隊使用高空氣球將起落架吊到空中。通過使用預先飛行的降落傘團隊可以收集到關於其可重用性的數據。
「我們的理念一直是一起測試系統硬體,然後看看所有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波音Starliner著陸系統負責人Mike McCarley說道,「由於我們的飛行器無法裝進飛機,所以我們唯一能將測試件舉得足夠高來模擬整個著陸系統的方法就是使用一個非常大的氣球。」
在最後一次測試中,該系統從35000英尺(10700米)的高空墜落,而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模擬了一些故障。首先,他們阻止了隔熱罩降落傘的展開,但還最終還是安全地分離了隔熱罩,然後他們又阻止了一個錐管降落傘的展開。這意味著系統只能使用一個錐管降落傘而不是兩個來下降約3000米的高度,不過三個主降落傘很快就被打開來彌補鬆弛的部分。
「降落傘系統本身就很複雜,」McCarley說道,「從本質上講,這些都是混亂的事件。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樣的測試,結果會略有不同。這就是數據收集一致性如此重要的原因。」
波音表示,他們現在將通過加固傘篷的一些懸掛線來對主降落傘進行加固,另外還將在即將到來的第二次軌道測試飛行中繼續收集有關該系統的數據。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的某個時候開始載人飛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aIYR3YB2uKmW_kOTq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