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深度觀察原創]
中國汽車銷量連續十餘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個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但與汽車強國相比,依舊差點火候。如今,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攀升點。在疫情期間,中國車企齊心聚力,共同戰「疫」,紛紛轉型醫療物資製造商,並推出了眾多全新的營銷、服務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給處於疫情爆發國家的車企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在全球疫情結束後,已經步入正軌的中國汽車製造業還將對外出口更多車輛,同時中國零配件供應商也能為世界汽車工業的復甦提供更多支持,這都將提升中國汽車行業在世界的地位。
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的地位將提升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汽車製造業也基本完成了復工復產,但國外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超過80萬,超過50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隨之而來的還有大眾集團、戴姆勒集團、寶馬集團等多家主機廠停工,致使全球汽車製造業面臨巨大挑戰。
整車出口將迎增長點
在疫情爆發期間,由於相關工作人員的流動將受到限制、物流體系受到影響,出口貨物的運輸成本有所增加,使得各個國家汽車的進出口業務都無法獨善其身。但也有相關業內專家表示,疫情確實對汽車整體出口存在一定影響,但不會十分巨大。
在穩住疫情期間表現的同時,疫情結束後中國汽車出口業務有望大幅增長。近5年來中國汽車的年產量為2600萬輛上下,約占全球比重的30%,但汽車出口的數量僅為100萬輛/年左右,占全國產量的4%不到。所以說當前我國汽車出口業務仍處於攀升階段,與汽車產業自身的體量和實力不相符,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同時未來的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得益於國內實施的多項有效措施,截至3月底,汽車行業整體開工率已由此前的60%左右提升到97%,員工復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而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區域平均開工率超過了95%,包括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企業的復產復工已經全面展開,日常生產已恢復至兩班倒的狀態。同時,隨著多個省市確診病例零新增,可以確定中國戰「疫」的結束時間一定早於世界整體的結束時間。屆時,其他國家剛剛開始復工復產階段,而中國汽車製造業已經步入正軌。憑藉著過千萬的產能,中國汽車出口業務勢必會迎來新的增長點。
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已是大勢所趨。不管進入海外哪個區域市場,他們身上都肩負著振興中國汽車工業的使命,同時還要打造能吸引國際消費者並贏得他們信任的產品。若想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強化管理能力、建立「全球化」心態這三點是重中之重。
除了奇瑞、上汽榮威等老牌車企外,以長城為首的部分自主品牌也正在加快出口速度並積極布局海外業務。在第十五屆印度德里國際車展上,長城汽車攜旗下哈弗首次亮相併宣布了進軍印度市場的目標,隨後又收購了通用汽車的泰國羅勇府製造工廠,將助力長城汽車在泰國及東協市場的發展。
零配件出口助力全球產業回暖
此外,疫情結束後,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也將迎來新高。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特斯拉「晶片門」,就是晶片產能受阻及供應鏈斷裂導致。特斯拉向工信部報備零配件使用情況需要提前4-6個月,當時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萬萬沒想到,今年年初國內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其在國內的工廠被迫停工,才導致了這個不好的局面。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復工,所以說未來海外版Model 3上配備的晶片有很大機率由國內提供。
就像現階段的中國汽車製造業一樣,未來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復工復產初期,對汽車零配件的需求一定會有所增長,到那時中國零配件供應商將發揮巨大作用,在出口體量上升的同時,也會助力全球汽車產業回暖,使得中國汽車行業在世界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多難興邦 但汽車市場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大
汽車行業出口地位得以鞏固
中國汽車行業對全球的影響
引領全新銷售模式
作為最早「中招」的國家,中國車市沒有經驗能借鑑,於是被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數周的摸索中,大多數車企在疫情期間勇於創新,推出了「無接觸購車體驗」、線上看車等一系列舉措,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購車體驗,同時也儘可能抵消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上述改變適用於疫情期的所有車企,中國汽車行業也從此前營銷模式的「汲取方」變為了「供給方」。
此外,以前借鑑國外經驗的中國汽車經銷商網絡,如今也可以將疫情期間積累的經驗反哺給世界。長久以來,大多數經銷商一直將線下銷售作為業務重心,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這種模式明顯有些落伍。疫情期間,中國經銷商紛紛推出線上數字展廳,相信這會被世界範圍內的經銷商爭相效仿,疫情過後經銷商網絡也將更加完善。
為全球車企樹立榜樣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中國車企還推出了到店車輛免費消毒、延長車輛免費保養期限、免費提供上門取送車等服務,將消費者享受的權益最大化。若世界範圍內的所有車企都能效仿,那麼此次疫情過後,不僅在中國,全球的汽車服務水平都將再上新台階。
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間面對醫療物資不足的情況,眾多中國車企紛紛「轉型」,為全球汽車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比亞迪和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現尤為突出。在疫情面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面臨醫療物資匱乏的情況。近期,福特汽車宣布與GE醫療合作,未來100天內將在美國密西根州生產5萬台呼吸機;豐田也已經與醫療設備製造商達成協議,將在美國工廠生產疫情所需的面罩和口罩。此外,蘭博基尼也對其生產基地的部分部門進行改造,以此來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樹脂玻璃防護面罩,其中口罩的日產量可達到1000隻。
經歷疫情之前的中國汽車行業,更多的是去學習、模仿。但有了這次經歷後,可以明顯感受到整個行業有了非常大的成長。從汽車的軟體、硬體,到緊急事件的響應、營銷理念的改變,都給全世界汽車製造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同時中國也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了一大步。
寫在最後:在疫情對汽車工業產生巨大衝擊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去冷靜的思考並總結經驗教訓,例如儘快建立並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響應機制,並將健康理念引入產品開發和海外市場營銷環節。此外,通過本次疫情也更加凸顯了海外市場的重要性,中國車企應有效整合海外資源,構建更接地氣的海外業務生態圈,增加和擴大品牌在當地的存在感和競爭力。
精彩內容回顧:
深度觀察|疫情或助推汽車銷量上升?
經此一「疫」 中國汽車練就了哪些內功?
直指歐洲?中國車企將亮劍日內瓦車展
中國汽車行業對全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