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領先!全省唯一!贛州這項工作捷報頻傳

2019-11-29   贛南日報

作者:記者劉珊伊

來源:贛南日報

11月28日,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地方志工作捷報頻傳:

《贛州市志(1986—2000)》入選「中國志書精品工程」,全國只有5部,是江西省唯一一部;

《贛州年鑑(2018)》榮獲第六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鑑類)設區市級綜合年鑑一等獎,處在全省第一、全國領先地位;

……

「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近年來,我市地方志工作忠實記錄贛州高質量快速發展歷程,延續贛州歷史文脈,闡釋歷史智慧,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強化地方志文化「存史、資政、育人」的職能,增強文化自信,為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做出積極貢獻,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2019年贛州市地方志辦公室編纂出版成果。

一、打造國家精品志書——《贛州市志(1986—2000)》

這是贛州奮力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紅色樣板的重要成果之一。

按照《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地方志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第一輪社會主義新方誌編修,即《贛州地區志》,我市1995年完成出版。第二輪社會主義新方誌《贛州市志(1986—2000)》於2019年1月,由方誌出版社出版發行。

《贛州市志(1986—2000)》約400萬字,分上、中、下三冊,全面、系統、真實、客觀地記述了贛州市1986—2000年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記述了我市1986—200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

全書共40篇,203章。全書採用述、記、志、傳、圖、表、錄等體裁,以志為主,圖、表隨文穿插其中,突出了贛州特色和時代特色,延續了贛州歷史文脈,增添了贛州歷史文化的厚重感,是贛州地方文化建設的重大成果,對加快贛州建設文化強市,增強贛州文化自信,推動贛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書具有極高的使用、研究和收藏價值,將在「存史、資政、育人」方面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為黨委、政府各項重大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為傳承歷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優秀教材。

至今,全市第二輪志書規劃編修任務全面完成。

二、打造全國第一等年鑑——《贛州年鑑(2018)》

《贛州年鑑(2018)》榮獲第六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鑑類)設區市級綜合年鑑一等獎,處在全省第一、全國領先地位。這是贛州奮力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紅色樣板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展示贛州智慧、講述贛州故事、傳播贛州聲音的重要平台。

《贛州年鑑(2018)》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客觀記述了贛州市打好「六大攻堅戰」,決勝建設全面小康的光輝歷程,記述了主攻工業三年翻番、教育、醫療衛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著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新變化、新進展、新成效。截至11月,各縣(市、區)也相繼完成了一年一鑒。各縣(市、區)在全國、全省地方綜合年鑑質量評比中,獲獎率為全省最高。

2019年9月,《贛州歷史概覽》出版發行。

三、宣傳贛州歷史,增強文化自信

針對我市一直沒有一部系統、完整、全面介紹贛州歷史的書籍的狀況,市地方志辦精心謀劃、潛心研究、攻堅克難,用兩年多的時間,編寫出《贛州簡史》,服務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歷史文化需要,服務贛州經濟社會發展。

《贛州簡史》是地方志工作的創新舉措,開創了全省設區市地方史編纂之先河,填補了贛州歷史空白,在全省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該書得到了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教授、《江西通史》的主要作者之一許懷林教授的指導和高度肯定,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高度認可。5月,《贛州簡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全面、系統、客觀記述贛州從原始社會到1949年各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全書共30餘萬字,圖文並茂。《贛州簡史》是研究贛州、了解贛州、宣傳贛州的珍貴文獻資料,是贛州文化強市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對增強文化自信,擴大贛州知名度,推動贛州旅遊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針對普及的需要,適應當下全民閱讀時代,在《贛州簡史》的基礎上,編纂出版了市情讀物《贛州歷史概覽》,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贛州歷史概覽》按朝代順序,對贛州區域的歷史進行梳理,展示贛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概貌,介紹贛州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分析和總結贛州歷史文化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對贛州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風土民情等進行系統介紹的大眾讀本。全書共10萬餘字,圖文並茂,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具有普及性。

2019年5月,《贛州簡史》出版發行。

四、充分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政、育人作用

編纂出版《贛州市年度大事記》,全面、客觀記述全市當年的大事、要事、新事,助力贛州「六大攻堅戰」。

編纂出版鄉鎮村志。鄉鎮村志是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以志書的形式,記述傳統村鎮的歷史演變,幫助人們留住鄉愁、回憶鄉音,記住鄉情,喚起愛國愛家的熱情。全市共編纂出版專業志(部門志)、鄉鎮村志102部。

加快方誌館建設步伐。從台灣購買贛州市及18個縣(市、區)在台灣存有的舊志共316冊。開放了方誌館查閱功能,滿足社會各界文化需求。免費提供地情資料查閱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縣(市、區)也建立起縣級方誌館或地情資料庫,藏有一定的地方志書,還收藏各地、各部門(行業)提供、徵集的大量資料和一部分家譜。

開展「網際網路+地方志」行動,建成贛州地方志微信公眾號。積極向中央、省、市媒體宣傳贛州市地方志成果及動態400多篇,介紹贛南歷史與人文等地情,引起社會反響和關注

為城市建設、旅遊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參考。于都縣建立了「特色方誌記憶」,提升商品的歷史文化內涵,服務地方經濟。影像方誌在寧都開播。影像方誌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解讀地方志、從地方志的角度彰顯中華文明,以地方表達中國,為時代謳歌,為人民立傳。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影像方誌》攝製組到寧都縣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寧都篇》,已完成拍攝,將在央視十套播出。

2019年8月,《贛州市2018年度大事記》出版發行。

新聞連結

一、《贛州年鑑(2018)》被評為全國一等獎,年鑑有什麼使用價值?

年鑑的社會影響力和使用價值日益增強。近幾年,我們通過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等途徑,廣泛傳播年鑑資料信息,推動年鑑成果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主要的使用價值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存史服務作用。年鑑是市委領導、市政府主辦的,按年度出版的資料性文獻,及時記錄贛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征程中每年取得的新成績和新經驗、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湧現的優秀人物和典型事跡等,為存史保存重要資料,為大眾讀者查閱開闢捷徑。逐年編纂出版,還可作統計資料對比。

第二,資政輔治作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迫切要求決策的科學化,而經過篩選、加工、提煉、強化了的年鑑信息,恰是這種有效運用的必然選擇。《贛州年鑑》不僅內容全面、系統,且查找方便,能夠為黨委、政府進行科學化決策提供重要線索和依據,為推動贛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歷史借鑑。

第三,繁榮當地文化事業的作用。地方綜合年鑑是一個地方文化積累的重要載體,《贛州年鑑》彙集和反映年度全市工作的全貌,記載全市幹部群眾所經歷的輝煌與曲折,構成了對歷史的記錄與回顧;也是記錄傳承的文化基因,記錄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不可或缺的贛州地域的基礎性文化產品,為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提供的重要支撐。

二、《贛州市志(1986—2000)》入選「中國志書精品工程」,是江西省唯一一部、全國第五部,請問這部志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贛州市志(1986—2000)》是由贛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贛州市地方志辦公室編纂,由方誌出版社於2019年1月出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贛州規模最大、文字量最多、反映贛州面貌最全面的方誌文化工程。該志觀點正確、內容豐富、體例完備、詳略得當、行文規範、語言流暢,展現了贛州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是當代贛州的百科全書。這部志書的主要特點有三個:

1.觀點正確,重點突出。《贛州市志(1986—2000)》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新中國第一輪志書《贛州地區志》的延續。全面與重點、經濟與人文、時代性與地域性並重,是該志的鮮明特色。地域特色方面,突出了世界鎢都、客家搖籃、稀土王國等地方特色。時代特徵方面,突出改革開放主旋律,揭示體制機制上的創新和轉型;突出高速發展進程和顯著成就。

2.精雕細琢,質量上乘。《贛州市志(1986—2000)》的編纂歷經十多年時間,志書的成稿過程就是精雕細琢的過程。贛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始終將精品意識貫穿於志書編纂的全過程。全體編纂人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擔當,秉持「工匠精神」,焚膏繼晷,推敲打磨,耐住寂寞,精益求精。2015年6月,贛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組織了《贛州市志(1986—2000)》初審;同年8月,省地方志辦公室組織了志書的複審;2016年4月,贛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對志書組織了驗收。2016—2018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3次組織全國地方志知名專家、學者對志書進行評審,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確保了志書全面達到國家精品志書的標準。出版過程中,方誌出版社從出版角度對志書進行了3次審閱,使志書臻於至善。

3.典範之作,意義重大。《贛州市志(1986—2000)》入選「中國志書精品工程」,獲得地方志書編纂領域的最高榮譽,是全省乃至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典範之作。《贛州市志(1986—2000)》記錄了成就、梳理了軌跡、總結了經驗,具有「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的存史價值,成為培育贛州地方文化意識和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贛州市志(1986—2000)》將充分發揮「存史、資政、育人」作用,對黨委、政府及各部門決策提供真實的史料參考,助力贛州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同時,該志書還具有服務教化的作用,是中華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鄉土教材。

編輯:黃松林 實習生鄧春霞 編校:劉敏

值班主任:張火金 編審:陳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