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體檢的次數越來越多,檢查出來的毛病也越來越多......
很多人在買保險前,都會糾結一些關於體檢的問題。
比如:要不要主動體檢?體檢報告保險公司能查到嗎?體檢的某些指標異常,影響買保險嗎?
今天,深藍君就整理了 7 大點,相信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很多人由於對保險理賠的不了解,為了避免發生糾紛,想在買保險前主動去體檢。但這種情況,深藍君覺得並沒有必要。
面對健康告知,只要根據現有的體檢資料如實告知就好,沒必要特意去體檢來證明自己是健康的。
在《保險法》的第十六條就規定了:
簽合同時,保險公司對客戶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客戶應當如實告知。
而如果沒有體檢,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病,就不存在隱瞞病情的情況。
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線下買保險,我們都需要閱讀一下保險的健康告知部分,只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就可以正常投保。
疾病從發現異常、檢查、病理切片,到確診都需要很長時間。
有一些朋友比較糾結,要是在等待期內體檢出問題,但是一直到等待期以後才確診,保險會賠嗎?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也比較複雜,要看合同是如何約定的,有的產品可以賠,有的不能賠。建議大家一定要仔細看產品條款。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對於等待期內發生的感冒、發燒和拉肚子,或者查出單次可治癒的疾病,都是沒有問題的,對重疾險理賠也沒影響。
但如果是等待期確診輕症或重疾,那保險肯定是不賠的,畢竟等待期都沒有過。
總之,我的建議是,如果身體確實不舒服,還是趕緊去檢查,沒必要為了熬過等待期而拖延了病情,畢竟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買保險,是不用特意去體檢的。但有些情況,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會對體檢做出要求,常見情況有這幾種:
第一種:超過了免體檢額度,繼續投保的。
保險公司所推出的重疾險,往往會設置一個免體檢的最高保額,比如 50 萬,如果一個客戶投保這個險種的額度超過了 50 萬,那就需要進行體檢。
第二種:有既往病史或者某些特殊情況的客戶。
這類客戶保險公司可能會認為潛在的風險較大,從而要求體檢。
第三種:保險公司會隨機抽查一些新投保的客戶,只不過被抽查到的機率往往都很低。
需要體檢的情況也不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很多時候體檢費用保險公司也會替客戶承擔。
人的一生中會參加各種各樣的體檢,公司入職要體檢,學校定期要體檢,偶爾不舒服也要做體檢。
面對這麼多體檢報告,難免會有衝突,那保險公司會以哪份為準呢?深藍君總結了以下內容:
深藍君認為,不管哪種情況都不必擔心,將相對更有價值的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讓核保人員去處理就好。
通常情況下,一個身體正常的年輕小伙去做一套全身體檢,多多少少都會發現一些不達標項目,更別說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
而有的人,特別擔心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耍賴 ,所以會 把自己過往全部的體檢情況都告知保險公司。
比如,體檢報告上面的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箭頭、陽性指標之類的,有些是正常的表現,其實可以先自己查查資料或者了解一下,如果不影響健康,其實也不用告知。
我也見過,有人把做過的基因檢測結果都告知保險公司,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情況下,不僅增加了保險公司核保人員的工作量,也讓核保員更加小心謹慎,所以核保結論也會更加苛刻。
如果你沒辦法判斷,可以諮詢一下體檢醫生。
但整體而言,深藍君更建議大家,依據健康告知問卷的詢問,問的就答,不問的就不答,這樣就可以了。
一般身體有狀況的朋友,都會問深藍君這個問題,答案是當然有機會被查到。
在我們買保險時,投保須知里會有這麼一條說明:
也就是說,在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有權利從各種渠道去了解我們的醫療記錄、體檢記錄等情況。
買保險買的就是心安和保障,建議不要抱有僥倖的心理。
現在我們身邊的民營體檢機構越來越多了,比如: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
但隨著服務人群的增多,部分機構的內部管理問題也日漸凸顯。時不時爆出的一些體檢機構檢測結果作假的新聞,也引起了大家對體檢質量的擔憂。
那到底去哪裡體檢比較好呢?深藍君列舉一下公立醫院和體檢機構的優缺點:
1、公立醫院
2、體檢機構
比如有導醫陪同、報告寄送、線上解讀、上門服務等,在體檢時,還會給客戶準備早餐、飲料、按摩座椅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不管是體檢機構,還是公立醫院都有各自的優勢,大家按需求來選擇就好。
如果你身邊有口碑好,確實靠譜的體檢機構,的確可以選擇。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深藍君建議你直接選擇三甲醫院的體檢科也很好。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深藍保」
1 對 1 保險諮詢服務正式上線,請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