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背後的故事
糍粑蘸著白糖 輕咬一口唇齒留香 就像純樸的鄉親們
標籤:美食小吃主食、湖北天門、糍粑、湖北美食小吃、美食散文隨筆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年前做糍粑的時光。每到那個時候,高高的煙囪里會升起裊裊炊煙,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清香,它慢悠悠地在空氣中飄蕩,輕柔地將這個小鄉村包裹起來,為它送去美好的祝願,而村子裡的人們仿佛是聽見了炊煙的低語,開始忙碌起來,為打糍粑做著準備。
在正式打糍粑前,是有很多準備工作的。我曾和奶奶一起做過糍粑。清晨太陽還沒出來,奶奶就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動。她先把事先篩好的糯米放入一個大盆中,在其中加入井水,然後用她黝黑的大手仔細搓揉這一顆顆白嫩嫩的米,把洗好的糯米過水晾在一旁。接著,奶奶將家裡保存的竹製蒸籠拿出來,用井水仔細洗刷,而這在清涼井水中打磨過的竹製蒸籠似乎格外地潤澤。隨後她在土灶上的大鍋中加入適量的井水,將蒸籠放在上面,然後在蒸籠里舖上一層白布,把水靈靈的糯米倒入其中,讓它們鋪散開來,再蓋上竹蓋子。
下一個步驟是準備工作中很關鍵的一步,這時候奶奶會守在土灶旁,親自控制好蒸糯米的火候。隨著時間的流逝,蒸籠開始發出「滋滋」的聲音,大鍋中的水沸騰起來,也發出「嘩嘩」的聲響,還有那燃燒的柴火發出的「噼啪」聲,仿佛是在演奏「糯米進行曲」。
在糯米蒸熟後,就到了打糍粑的階段。打糍粑是個技巧活,鄰里親戚都會來幫忙。他們先把蒸好的糯米趁熱倒入石臼,然後用木槌開始捶打糯米糰,在捶打一段時間後,會給糯米糰翻一面接著捶打。這看似簡單的捶打卻相當需要技巧,不然的話很容易將木槌砸在石臼上。雖然打糍粑是個力氣活,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明媚的笑容。伴隨著有節奏的「咚咚聲」,糯米慢慢地交融在一起,歡聲笑語也被捶打進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形成糍粑這個大家庭。
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蹲在一旁等待糍粑成型,看著泛著竹子清香的大白團,我會忍不住用手輕輕一戳,這時綿軟的糍粑上就會留下一個小窩窩,不過一段時間後,它就又會變成一個光滑的、可愛的大白團。等糍粑完全做好後,奶奶習慣把它切成長條,讓我去送給來幫忙的人家,他們都會摸摸我的頭,笑呵呵地收下。
我格外喜歡糍粑,蘸著白糖,輕咬一口唇齒留香,綿綿糯糯的口感混合著竹子的清甜,美味在味蕾間傳遞,嘗到的是自然的味道。當然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做法,酸甜苦辣似乎沒有什麼是它不能包容下的,就像那些純樸自然的鄉村人,就像那些團結的鄉村大家庭,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為生活獻上最高的贊禮,這就是糍粑背後鄉村人的故事。(1153字)
文|月半 (來自湖北天門,大學本科。文藝女青年,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直屬現代印象文化工作室第九事業部實習助理編輯、合作作者。)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策劃組稿、運營:昆德拉傳媒 楚楚
其他:因正版圖片限制,部分圖片僅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