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5月18日報道(記者 張軼群)「過去一年的磨練已讓華為『皮糙肉厚』,我們正在努力尋找如何能夠存活的方式」。
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一年,且面臨打擊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發言中表示,過去一年華為在艱難和壓力中前行,如今生存已成為華為的關鍵詞,雖然如同一架「千瘡百孔」的戰機,但華為有信心持續向前飛行。
關於近日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修改直接產品規則一事,華為方面今日發布聲明稱,修改後的規則「蠻橫而具有產業破壞力」,華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評估,預計華為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被列「實體清單」一年 華為如何活過來?
去年5月16日,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回首過去的一年,郭平認為華為充滿了艱難挑戰,在大量技術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始終致力於遵守法律法規,履行與客戶和供應商客戶的契約義務,艱難地生存並努力向前發展。
「最開始手忙腳亂,我們向客戶、夥伴以及員工進行了大量的澄清和溝通工作,努力地保持供應。應該說獲得了大部分客戶和夥伴的理解,當然這個過程還在進行。」郭平坦言。
3月31日,華為公布2019年財報,2019年華為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凈利潤為627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是14%。兩項指標的增長率,均未超過相應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從財報上看,實體清單給華為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華為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予以應對。
比如去年華為研發和庫存費用均顯著增加,其中研發投入1317億元,同比增長29.8%。存貨達到1674億元,同期增長73.4%,給華為的經營和風險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
郭平坦言,去年因受實體清單的影響,華為並沒有實現業務計劃,大概與預期營收目標相差了120億美元。而且每個季度的增長也在不斷下滑。
過去的一年,華為一直在強調「補洞」。此前,任正非也表示,修補完這些』洞』需要兩、三年時間。
郭平介紹稱,根據不完全統計,在ICT業務連續性上,華為投入了超過15000人/年,重新開發6000萬行代碼,重新設計了1800多塊單板,排查了1.6萬個採購編碼。
「正是得益於在這些方面的投入,華為才能夠保證業務、供應、夥伴的合作以及客服服務不中斷,得以讓華為在『實體清單』之下活了下來。」郭平說。
回應美國商務部新規:蠻橫無底線!
美國不會輕易放過華為。近日,美國商務部又出台措施,計劃針對華為,修改「直接產品規則」,試圖切斷全球產業鏈對於華為的供應。
在今日的會上,華為發表了《關於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修改直接產品規則的媒體聲明》,聲明中指出,美國政府為進一步扼制華為的發展,無視諸多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擔憂,無底線地擴大並修改直接產品規則,修改後的規則蠻橫而具有產業破壞力。在此規則下,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美國政府為了打壓別國的先進企業,罔顧華為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這與其一直鼓吹的保護網絡安全的說辭是自相矛盾的。
此外,聲明指出,本次規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衝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打壓他國企業,必將削弱他國企業對使用美國技術元素的信心,最後傷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郭平表示,華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評估,對後續業務發展目前還沒有清楚的判斷,預計華為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但同時郭平指出,過去一年的「磨練」已讓華為「皮糙肉厚」,華為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也希望客戶和供應商與華為一起盡力消除此歧視性規則帶來的不利影響。
產業割裂害人害己華為絕不會走向孤立主義
回顧過去一年產業界的變化,郭平在演講中分享了華為在三個方面的觀察。
一是統一的標準體系大大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從過去20年通信標準和制式的演進歷程看,倡導多個標準的美國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運營商和設備商都逐漸走向衰落,而提倡統一標準的歐洲廠商則保持了競爭力,因此統一的標準體系對產業的發展極其重要。
二是產業鏈割裂給全球客戶帶來了供應風險。從產業發展的趨勢上看,更多企業和華為一樣採取全球化、多元化的供應策略,保障業務的連續性。更多的用戶則希望通過異構系統來實現ICT基礎設施的安全。而美國試圖採取讓企業「選邊站」,「雙軌制」,非此即彼的方式,無益於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全球合作信任基礎被破壞,產業衝突加劇。美國連續打擊其他國家科技領先公司,長期看也必將削弱他國使用美國技術的信心,加劇全球產業的衝突,到頭來會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
郭平表示,儘管遭受打壓,華為絕不會走向封閉和孤立主義,仍然會堅持全球化。在郭平看來,華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標準和產業割裂對產業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進一步撕裂會對整個產業和社會帶來衝擊。
「過去7年,華為全球採購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7%,和我們供應商一起快速成長。華為的全球化,多元化的戰略不會動搖改變。去年華為向美國企業採購了187億美元的產品,如果美國政府允許,我們仍然會繼續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當然也會更加關懷和培育其他的供應商,共同成長創新,構建更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郭平說。
華為為何遭打壓?動搖美國霸權根基
郭平表示,華為從創建到今天一直致力於讓更多的人、家庭、組織受益數位技術,推動世界的進步。
「多年來,華為一直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組織的活動,為標準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連接領域華為堅決維護全球統一標準,在雲和計算領域支持進一步開放,呼籲國際組織有更強的包容性。我們持續為產業做貢獻,為標準做提案,開源資料庫、作業系統等等。截至目前,華為已經擁有超過8.5萬件授權專利,但是不會去收取更多專利費用,更不會將專利武器化。」郭平說。
過去30年華為把數位技術帶出象牙塔,加速了數位技術的全球普及,為全球170國家和地區,在全球部署了1500多張網絡,向超過6億消費者提供智能終端設備,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
而正是因為華為的強大,因為華為在5G技術方面的領先,因為華為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使得華為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
在演講中,郭平表示,一直不能理解,美國政府持續打壓華為這一家公司到底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郭平援引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稱,美國認為技術領先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因此任何其他國家、其他公司可能都會損害美國霸權的領先技術都會受到美國的打壓,很不幸華為又是在如今發展速度最快的ICT領域中的佼佼者。
郭平呼籲,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一體化協作體系,這個體系不應也不可逆轉。標準和產業鏈割裂對任何一方都沒有益處,會給整個產業帶來嚴重衝擊。產業界應共同努力,不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市場公平性,確保全球統一的標準體系和分工協作的供應鏈體系。
「華為如今如同一架』千瘡百孔』的飛機,去一年『補洞』是主旋律,在廣大客戶和夥伴的支持下,華為有信心讓這架飛機,持續地向前飛行,華為永不言棄。」郭平說。(校對/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