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高層頻頻訪深,背後透露出怎樣的信號?

2019-10-18     深視新聞

繼10月9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年內二度到訪深圳後,時隔不到10天,也就是17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也到訪深圳,出席了第32屆東協+3債券市場論壇。

這場彙集了東協和中日韓三國財政部、央行、證監會、證券交易所、證券存托機構、國際地區或行業多邊組織以及金融機構相關人員的國際性論壇,是繼2011年在北京成功舉辦後,時隔8年再次在中國舉辦,這次將地點選在了深圳。

上一次易會滿來深調研,主要關注的是創業板註冊制,全力推進深圳資本市場內部的發展改革。

而李超此次出席的論壇,關注的則是深圳債券市場和跨境金融合作,推動資本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那麼,深圳的金融發展、對外開放水平如何?

就在前不久,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進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位列第9,與第8名的杜拜僅差一分。這意味著深圳在金融改革和開放中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金融界的肯定。

近期證監會領導頻頻到訪、國際會議的密切關注,以及金融領域的亮眼成績等種種表現,都傳遞著一個重要的「升級」信號:深圳正在成為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將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速金融國際化進程。

深交所:助力區域內資本市場合作

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國際影響力

再說回到這次東協+3債券市場論壇論壇。開幕式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致辭中說到:「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而深圳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著核心引擎的作用,論壇在深圳舉辦,契合了中國文化的天時地利人和。」

深圳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這一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平台,在促進要素流動方面起了重要紐帶作用。

據了解,深交所與東協及日韓等國交易所建立了技術、業務、產品等多樣化務實合作,其中建立的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平台(V-Next平台)已覆蓋40個國家,基本實現與東協資本市場合作對接全覆蓋。

同時,深交所在債券市場建設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參與主體不斷擴展,產品種類持續豐富。

目前,深交所債券市場託管量超2萬億元

回購日均交易額近千億元

2015年以來累計發行固收產品超5萬億元

服務近1500家發行人

已形成利率債和信用債雙輪驅動格局

並推出綠色債券

創新創業公司債券

智慧財產權證券化

以及多種基礎資產類REITS創新品種

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在論壇上提到,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調控、直接融資、資產定價等方面,特別是亞洲基礎建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交所作為區域內的重要平台,將繼續積極貢獻力量,推動區域內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和互惠合作。

下一步,深交所將進一步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共建開放包容的資本市場服務合作網絡,發揮資源配置平台功能,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拓展互聯互通合作,完善跨境資本服務機制,服務實體經濟開放發展。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研究和區域合作部首席金融專家山寺智,此次也專程趕來深圳。他在接受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亞洲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亞洲債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粵港澳大灣區為區域經濟合作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交易所債券市場可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深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它以科技聞名,我們也希望此次討論,不僅僅是圍繞債券市場,我們也將討論科技如何影響金融。我非常肯定深圳的參與,將會對區域內債券市場的交流合作有很大益處。」

跨境金融先行先試 互聯互通

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深圳重要使命

「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是今年9月證監會發布的資本市場「深改12條」中的重要內容。

此前,深圳不僅發力於交易所債券市場開放、跨境債券發行投資、熊貓債、綠色債券、跨境科技監管等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不斷拓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與示範區相匹配的資本市場體系。

舉個近期的例子,9月份我國首批商品期貨ETF獲批,並將在深交所上市,有助於補足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短板,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我們曾在《商品期貨ETF獲批 深圳將迎來哪些利好?》(點擊即可閱讀)一文中分析過,通過不斷豐富的深市ETF渠道,能讓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到國內期貨市場。特別是吸引機構投資者,和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實體企業參與到國內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

不僅如此,在跨境金融領域,深圳還實施了諸多先行先試政策,包括跨境貸、跨境資產轉讓等。深圳外管局今年還推出了跨境融資多項便利化舉措,方便區內企業靈活利用境內外市場和資源,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其中,就包括了深圳前海的外匯改革試點擴圍。在前海試點基礎上,全市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資本項目外匯收入由「先審後付」變為「先付後抽查」。

前海作為我國金融領域的對外試點窗口,以及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創新實驗區,在跨境金融方面已經走在前列。在國務院和國家多部委出台支持前海金融創新72條政策的基礎上,前海率先在全國推動實現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雙向資金池和跨境資產轉讓等「五個跨境」。

前海管理局助理局長文娉表示,「前海的跨境雙向發債有利地服務了實體經濟,拓展了渠道。比如前海的企業境外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回到國內的銀行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發行的熊貓債,都是一些很好的案例。」

截至2019年6月,前海持牌金融企業244家,其中持牌金融機構註冊企業196家,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相關服務機構5萬餘家,前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集聚地。

可見,前海是一個承載了包括商品以及各類金融業態的要素集成平台;而深交所則是一個融合了專業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融合了境內外投資者的國際要素交流平台。二者為深圳金融的對外開放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深圳不僅是「試驗田」和「窗口」,還是「先行示範區」,發展國際化互聯互通的資本市場,建設先行示範作用的金融體系,打造金融發展新高地,推動中國形成更高層次的開放格局,深圳勇立潮頭,勇擔使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LXJ4W0BMH2_cNUgN8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