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

2019-10-01     盧飛快



本文簡要介紹了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要求、評價鋰離子動力電池性能的主要指標和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的基本步驟,並結合8Ah錳酸鋰動力電池的設計實例,詳細介紹了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過程中各主要參數的確定方法、計算過程以及設計過程中相關細節的注意事項,結合本公司實際生產能力和生產設備的實際工況,確定了正負極極片分段的設計思路,將正負極極片分別分為四段,捲成兩個電芯,採用內部並聯的方式與電池的極柱連結,成功的解決了生產中極片過長極片不易加工和卷繞不易對齊的難題,為動力電池的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設計基礎

1.1 動力電池設計的基本原則

動力電池設計,就是根據用電設備的要求,為設備提供工作電源或動力電源。因此,動力電池設計首先必須根據用電設備需要及電池的特性,確定電池的電極、電解液、隔膜、外殼以及其他部件的參數,對工藝參數進行優化,並將它們組成有一定規格和指標(如電壓、容量、體積和重量等)的電池組。動力電池設計是否合理,關係到電池的使用性能,必須儘可能使其達到設計最優化。

1.2 動力電池的設計要求

動力電池設計時 ,必須了解用電設備具對電池性能指標及電池使用條件,一般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1. 電池工作電壓;
  2. 電池工作電流,即正常放電電流和峰值電流;
  3. 電池工作時間,包括連續放電時間、使用期限或循環壽命;
  4. 電池工作環境,包括電池工作環境及環境溫度;
  5. 電池最大允許體積。


鋰離子動力電池由於其具有優良的性能,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有時要應用於一些特殊場合,因而還有一些特殊要求,如耐衝擊、振動、耐高低溫、低氣壓等。在考慮上述基本要求時,同時還應考慮材料來源、電池特性的決定因素、電池性能、電池製造工藝、技術經濟分析和環境溫度。




1.3 評價動力電池性能的主要指標

動力電池性能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

  1. 容量。電池容量是指在 一定放電條件下,可以從電池獲得的電量,即電流對時間的積分,一般用 Ah 表示,它直接影響電池的最大工作電流和工作時間。
  2. 放電特性和內阻。電池放電特性是指電池在一定的放電制度下,其工作電壓 的平穩性,電壓平台的高低以及大電流放電性能等,它表明電池帶負載的能力。電池內阻包括歐姆內阻和電化學電阻,大電流放電時,內阻對放電特性的影響尤為明顯。
  3. 工作溫度範圍。用電設備的工作環境和使用條件要求電池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有良好的性能。
  4. 儲存性能。電池儲存一段時間後,會因某些因素的影響使性能發生變化,導致電池自放電,電解液泄漏 ,電池短路等。
  5. 循環性能。循環壽命是指 二次電池按照一定的制度進行充放電,其性能衰減 到某一程度時循環次數 ,它主要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6. 安全性能。主要是指電池在濫用的條件下電池的安全性能如何 ,濫用條件主要包括過充電、短路、針刺、擠壓、熱箱、重物衝擊、振動等,抗濫用性能的好壞是決定電池能否大量應用的首要條件。

2

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設計基本步驟



動力電池設計主要包括參數計算和工藝指定,具體步驟如下:

2.1、 確定組組合電池中單體數目,單體電池工作電壓與工作密度

  1. 單體電池數目



  1. 確定單體電池工作電壓與工作電流密度


根據選定系列電池的伏安曲線,確定單電池的工作電壓與工作電流密度,同時應考慮工藝的影響,如電極結構型式的影響。

2.2、計算電極總面積和電極數目:

  1. 根據要求的工作電流和選定的工作電流密度,計算電極總面積



  1. 根據要求的電池外形最大尺寸,選擇合適的電極尺寸,計算電極數目.



2.3、 計算電池容量

  1. 額定容量 額定容量=工作電流*工作時間
  2. 設計容量


為了保證電池的可靠性和壽命,一般設計容量比額定容量高 10%~20 %。

設計容量(Ah)= (1.1~ 1.2) 額定容量

2.4、計算電池正、負極活性物質用量

  1. 計算控制電極的活性物質用量
  2. 根據控制電極的活性物質的電化當量、設計容量以及活性物質利用率來計算單體電池中控制電極的物質用量。對於鋰離子動力電池而言,從安全性能和成本等因素來考慮,一般均採用正極材料作為控制電極的活性物質。



  1. 計算非控制電極的活性物質用量


單體電池中非控制電極活性物質的用量,應根據控制電極活性物質的用量來定,為了保證電池有較好的性能,一般應過量,通常取過剩係數為1~2 之間。 鋰離子動力電池通常採用碳負極材料過剩,過剩係數取1.1。

2.5、 計算正、負極的平均厚度

  1. 計算每片電極物質用量


  1. 每片電極厚度



2.6 、隔膜的選擇

鋰離子電池經常用的隔膜有單層 PE、雙層PP/PE 和三層 PP/PE/PP 等微孔膜 ,厚度有25μm、35μm和40μm等幾種規格,可根據電池的實際需要選擇。

2.7、確定電解液的濃度及用量

根據選定的電池系列特性 ,結合具體設計電池的使用條件 (如工作電流、工 作溫度等)或根據經驗數據來確定電解液的組成、濃度和用量。

2.8、 確定電池的裝配 比及單體電池殼體尺寸

電池的裝配比根據所選定的電池特性及設計電池的極片材料 、厚度等情況來確定,一般控制在80%~90%。根據用電設備對電池的要求選定電池後,再根據電池殼體材料的物理性能與機械性能 ,確定電池殼體的寬度、長度及壁厚、有無安全保護裝置等。


3

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設計舉例



本設計是根據公司市場部提出的要求 ,結合實際情況來做的。客戶具體要 求為 : 要求提供 8Ah 25V 鋰離子動力電池組 ,有兩個體積相同的殼體 ,殼體內 部尺寸為 :133mm X 95mmX 65mm,要求電池的用極柱連接,正常工作電流 3A。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3.1 單體電池數目

錳酸鋰動力電池工作電壓為 3.7V,要組裝 25V 的電池組需要 7塊單體電池。

3.2 電池容量設計

C設=C額*k1

式中 C設一一電池設計容量;

C額一一電池額定容量,8.0Ah;

k1一一電池設計安全係數 ,一般取 1.1~ 1.2。

在此處取 民為 1.1, 則C設=8.0X 1.1=8.8Ah

3.3 電池尺寸設計

根據電池組殼體的尺寸, 結合所需電池的數目,採取一個殼體放 4 塊電池, 另一個殼體放3塊電池 ,單體電池的外部尺寸為: 130mmX 60mmX 22.5mm(含極柱),電池殼體外部尺寸: 120mmX 60mmX 22.5mm。考慮動力電池對安全性能 的要求比較高,在蓋板上預留出一個防爆孔作為泄氣裝置 ,防止出現異常情況時電池爆炸。

3.4 極片面密度設計

通常錳酸鋰正極活性物質的比容量為90mAh/g ,碳負極活性物質的比容量330mAh/g,本設計按負極過量10%計算,因此正負極活性物質用量分別為 :

W+=8800/90=97.8 W-=8800*(1+10%)/330=29.3g

結合實驗數據和實際經驗,在錳酸鋰動力電池中,正極面密度一般為440g/m2 ,與之相應的負極面密度為 145g/m2 。

3.5 極片高度設計

在考慮極片高度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極片上部應有一定的空間,以便防充電時電池內壓的增高 ,同時也為栓接留出足夠的 空間,通常負極高度比正極高 2~4mm,隔膜高度比負極高 2~4mm。綜合上述因素,結合電池殼體的尺寸,確定電池的正極極片高度為102mm,負極極片高度為106mm,隔膜高度為110mm。

3.6 極片長度的計算

正極活性物質含量為92% ,則極片長度為:L =27.8/0.92/442/0.102 =2.369m

結合實際操作需要,考慮將正極分成四段,每段料區長度為 600mm,為焊接極耳需要,還需留出一定的空白區域,此處選取空白區域為15mm; 考慮到負極極片要完全包裹正極,此處選定負極短片料區長度為610mm,空白銅餡長度需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3.7 極片厚度確定

結合實驗數據和實際操作經驗,錳酸鋰正極材料的壓實密度在2.6左右,石墨碳粉的壓實密度在1.5 左右,則本設計中的正極極片厚度在185μm 左右 ,負極極片厚度在110μm 左右。

3.8 卷針的設計

動力電池的卷針根據電池的型狀不同可分為圓形卷針、方形卷針和橢圓形卷針。由於本設計的電池是方形電池,故採用方形卷針,根據電池具體尺, 結合實際經驗,確定卷針的寬度為 40mm,厚度1mm。

3.9 隔膜的尺寸確定

隔膜的長度通常為負極的2倍,寬度比極片高度長2~4mm,結合動力電池對安全性能的要求,本設計選用厚度35μm的三層 PP/PE/PP隔膜。

3.10 電解液的確定

目前鋰離子動力電池通常採用1mol/L的LiPF3/EC-DMC-EMC(1:1:1),鈷酸鋰動力電池用量為3.5~4g/Ah, 而鏡酸鯉動力電池用量5.5~6g/Ah。

4

結論



以上是對本人四年來在鈷酸鋰動力電池設計方面工作經驗的簡單總結,簡要介紹了鍵離子動力電池的設計基本原則、設計要求和主要性能評價指標,選取 8Ah 鈷酸鋰動力電池為例,詳細介紹了組離子動力電池設計具體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為鍵離子動力電池的設計提供參考依據。上述設計思路只是動力電池設計中的一些基本思路,在工業上設計具體電池時,還應根據用戶的具體要求和本單位的自身條件、原材料的狀況以及設備與原材料的配套情況等因素,對設計參數進行適當的調整,然後通過具體實驗數據對設計進一步優化, 提高動力電池的綜合性能和降低生產成本,使設計生產的動力電池在市場上具 有很好的競爭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CCljW0BMH2_cNUgss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