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笙 | 我的澠池情結

2019-09-29   教育通訊

文章來源:澠池作家聯盟

我是1991年7月分配到澠池鋁礦上班的。其實,來單位報到之前,對澠池的印象還只停留在書本上,從秦趙會盟的故事裡,知道澠池有個會盟台,也想著那裡肯定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那年的7月12日,與同學加好友張文強,拖著行李,乘著擁擠不堪的火車,經過一夜的奔波,從母校安陽市財會學校,來到了澠池縣。

下了火車,背著行李爬上火車站對面的大坡,來到310國道上,當時310國道還穿城而過,其中一段就是現在的仰韶大街,我倆步行了幾里地,才到達汽車站,擠上了一輛通往陳村的公共汽車。張文強就是本地人,家在上南莊村,當時還屬於池底鄉。我分配的工作單位就離他村子很近。所以決定先到他家裡住下,然後再去單位報到。

那時的縣城還很小,街道兩邊也沒有高樓大廈,最熱鬧繁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百貨樓附近,一處就是新建成的仰韶大廈。坐車從澠池縣城通過時,文強還不時給我當著導遊。

從東往西一路走來,腦海里初步知道了一里河、仰韶大廈、西關、黃花。因為我的故鄉在豫東,那裡是平原,澠池是山區,雖沒見到高山,但是這裡高高低低的地勢,還是讓初來乍到的我有點不適應。

上班以後,工作也不太忙,隨著時間的推移,澠池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慢慢地走進了我的心裡,並且親眼目睹了澠池的發展和突飛猛進的建設過程,使我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首先這裡悠久歷史文化,讓我這個學文科的心裡多了幾分急於了解的渴望。我知道了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卻對它的發掘地仰韶村充滿了嚮往,對為什麼叫仰韶也充滿好奇。封神演義里,張奎大戰西周,戰場擺在哪裡?土行孫犧牲地在什麼地方?會盟台的遺址在哪裡,當時那裡發生過怎樣的政治風雲?藺相如是如何怒斥秦王的?當時雙方軍隊是在哪裡對峙的?八路軍兵站又為抗日做過多大的貢獻?豫西事變前因後果是什麼?馬跑泉事件怎麼回事?劉少奇故居里,老一代革命家在這裡度過了怎樣的時日?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慢慢地尋找著答案,通過把這些疑問一一揭開,我對澠池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我曾站在仰韶村那溝壑縱橫的遺址前沉思,思考著遠古時代仰韶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與大自然抗爭,又是如何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繁衍生息的,知道了仰韶之名取的由來乃仰望、崇敬韶山之意。如今,仰韶文化已經成為澠池乃至中原人民厚重歷史文化的一個耀眼名片。傳說中紅土坡的紅土是土行孫的鮮血染紅的,那時西周代表著正義的力量,以姜子牙為首的西周大軍,輔助仁義之君武王姬發,誓死要推翻紂王的殘暴統治,許多的將士犧牲在澠池戰場上,黃飛虎、土行孫、崇侯虎等。我還登臨過會盟台,望著西方蒼茫的雲天,吟誦「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曾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覽過劉少奇故居,重溫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一偉大的篇章,自豪於親自來到這偉大篇章的起草之處。我還到過馬跑泉事件舊址,撫摸著那斑駁的石頭牆壁,腦海里浮現出烈士們英勇奮戰、不畏犧牲的身影。澠池,是片厚重的土地,是片英雄的土地。

再後來,隨著在這裡工作時日的增長,抽出時間走出去,又對這裡的自然風光進行了走訪,韶山的松濤陣陣,仰韶大峽谷的靜幽俊美,丹峽的神奇地貌,紅葉浸染的韶山峽谷,南村黃河夕照,都留下我的足跡,厚重的文化底蘊里,加上這美妙的山水,如何不讓我留戀。

豐富的鋁土礦資源是我們紮根這裡的基礎,除鋁礦外,我還知道這裡的煤炭資源是那麼的富有。仰韶酒的醇香曾讓我陶醉,每每與同學和摯友把酒言歡,總會自豪地說我就工作在仰韶酒的故鄉;段村牛心柿曾讓我垂涎欲滴,果園的仰韶大杏甜的我直呼過癮。現在我的工作地就在仁村,每每和故友聊天通話時,總是不忘告訴他們我就在坻塢貢米的原產地工作。我被澠池豐富的物產震驚過,更為這裡豐富的物產而自豪過。

這裡民風淳樸,這裡的人民勤勞而敦厚,在這裡生活了近三十年,走在街頭,很少見打架鬥毆的。我也去過不少的農村,接觸過很多的農民朋友,他們都熱情待人,善良的品格讓人一見如故,不止一次的在農戶家品嘗他們親手做的手擀麵,端著小盆似的大碗,深深地被他們的厚道和實在打動著。

現在的澠池已今非昔比,據相關資料顯示,1990年全縣財政收入僅為2441,46萬元,1992年在全省118個縣市中綜合實力排名在84位。到2018年,全縣財政收入已達25.83億元,在全市排名第一,綜合實力全省排名躍居第17位。美麗鄉村柳莊揚名全國,這充分反映了澠池人民的勤勞智慧。

參加工作不久,我就把家屬遷了過來,孩子們也從在這裡成長、求學、參軍入伍、到在這裡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生根發芽,現在我已紮根澠池,我和我的後代已經和澠池人民融合在一起。我喜歡澠池,愛上了這片土地,在文字里我曾不止一次的寫到:我有兩個故鄉,一個是在豫東,一個在豫西,一個哺育了我的成長,一個養育了我的後代。我更愛澠池這個第二故鄉。

【恆笙,本名王綿民,供職於中鋁中州礦業三門峽分公司段村礦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