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英國私立小學Bute House的4+和7+招考揭密

2020-02-13     英倫雲小學

這是一個倫敦冬天裡很平常的陰雨天,我們四個媽媽聚在一個類似國內「大食代」的地方,聊了一個上午。說是「家長訪談」,我倒覺得更像是「媽媽茶話會」——喝茶聊天聚會。這裡沒有權威,沒有達人,只有媽媽們對孩子的關心,和對朋友無私地分享。

媽媽們聊孩子、聊學校,就會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小學/中學,男校/女校,倫敦的私立學校/北京的國際學校……我在這裡記錄下來的是圍繞本次主題——Bute House的一些交流心得。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文末寫留言,參與到我們的討論中,信息越共享越豐富!

Bute House其實沒有很出名,至少在我周圍的華人圈子裡,談論她的人並不多;我們一般都是從當地媽媽的口中得知這個學校,去Tatler Schools Guide上搜,嗯,是個不錯的學校;再去學校網站上查查,一般都會被學校的升學率震了!!這個學校每年有大概60個孩子畢業,考得最好的一年,曾經有26個人考入St Paul’s Girls——倫敦這所無人不知的重點私立女中。作為非直屬學校,這樣的成績是非常傲人的!

我們先來看看學校的基本情況:Bute House位於倫敦市中心偏西南部的Hammersmith地區,這裡是重點私立中學雲集的地方。Bute House招收4-11歲的女生,每年4+招生的名額是20人,其中在校女生的妹妹會自動被錄取(如果在指定時間之前報名),如果還有剩餘位子,則在其他報名孩子中以「抽籤」的方式決定。因為Siblings一般都不會放棄這個學校,所以不少年份的中籤率真的是非常低。

如果沒有姐姐和運氣把你帶進Bute House,下一次大門向你敞開的機會就是7+(也就是Year 3)招生。7+的時候,學校本身的20個學生會直升,參加考試的外部學生大概是200個左右,從中選拔40個左右的女生。這樣Bute House,每個年級3個班,大概60個人的配置,就已經是最高規模了。倫敦不少學校的規模真是不大,這60個人,想當初也就是我們一個班的水平吧……

這樣一來,7+考試就成為相當重要的環節。Bute House的7+考試會將這些女孩分成小組,到學校參加考試和各種活動,以評估孩子的英文閱讀寫作、數學和邏輯等方面的能力。據說試卷的考試只考數學和英語兩門,但也有待跟學校確認,近年是否有些變化。


席間,我們討論了華人家庭的孩子「英語詞彙」和「英語寫作」的問題。6歲多的孩子能夠記敘描述一些畫面和場景,要用豐富的描述性詞彙,句子結構完整,語法也要基本正確,我自己都覺得很有挑戰。至於很多人問,要不要給孩子請Tutor,我想這個要看每個媽媽是否有能力幫助孩子,特別是在英語方面,是否可以輔導寫作。

7+的考試,其實是在6+(Year 2),所以小學1年級就成了積累和準備考試的重要時間,起碼暑假是必須開始做些準備的。當然,如果只是把7+當成玩票或碰碰運氣的,則另當別論。6歲的孩子,去參加筆試,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內,坐得住,看得懂題,還得專注答題;不練習幾次,肯定是難以立即適應的。我們得到的習題推薦,也是大家都知道的Bond系列

說到Bute House的吸引人之處——傲人的成績是衡量名校的硬指標。學校高度重視11+考試,在師資及教學資源的配置方面都積極做到最佳,以確保在11+考試的備戰之年,給予孩子和家長最大限度的支持。這可能是實現高升學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在教學出眾之外,Bute House非常注重品德培養,並為學生提供多種課內課外活動。比如在體育活動上,可能也是因為規模小,每一個女孩,無論是否擅長體育都會參加各種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慢慢進步。所以家長稱Bute House Girls都很Active,這些應該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與人交往,和應對面試時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另外還有一點,Anti-bullying在Bute House也是被以最高標準執行,不僅僅是不能在語言肢體上欺負同學,學校倡導友善待人,不能be mean to others。

接下來,我們順著11+就討論到了中學擇校的問題。每家擇校都有自己的考量,中學開始,各種成績排名也隨手可得,GCSE, A Level,其實還有牛劍率(Oxbridge)這個重要參考指標,特別對那些學霸級的孩子來說,牛劍率的參考價值可能更大


女校or混校?如果從牛劍率的排名來看,排名最靠前的都是一些男校或女校,混校的選擇不是特別多。所以在中學階段,如果大家把成績當成主要篩選目標,那麼不容置疑,選擇單一性別的學校,考試實力更強


過來的媽媽們都提到,大家覺得11+之前,孩子的性別觀念還沒有很成熟,所以只要選到了適合自己的,喜歡的學校,混校與否倒是不用太糾結

11+之後的孩子個人意識覺醒,性別意識明確,單一性別的學校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即便是在學霸雲集的名校。比如,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們,八卦多,gossip多,關係複雜,各種小團體流行。但是積極向上的方面一樣存在,比如,女校的孩子們可能不用花太多心思打扮自己給男生看,可能可以嘗試各種活動,而不會覺得某些運動是男生活動而不敢大膽嘗試,例如足球。所以中學的選擇,混校與否就需要家長根據自家情況和孩子情況仔細定奪了。


最後我們討論了7+ vs. 11+,何時讓孩子開始應試的問題。 晚應試的孩子,童年更快樂,但中學考試就需要自己和家長花更多力氣和心思去準備,通常11+考試的競爭會更激烈一些;如果7+就能考入升學率不錯的學校,學校會在中學備考上給予更多的幫助。所以大家一致認為,因人而異、各有利弊、有得有失。


第一次的家長訪(cha)談(hua)錄(hui)結束了。我們幾個媽媽小聚暢談,既能增長自己的見識,還能把信息分享出來給更多的朋友,實在是讓我們冬天的blue心情大大減輕。


祝各位不考試的,享受愉快童年;考試的享受考試過後,又越過一座山丘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英倫雲小學通過線上整合優質英國小學資源,讓孩子在國內也能體驗正統英國小學課程和真實的課堂。更為孩子提供英語語言訓練、入學測試、申請和註冊、預約面試、參觀學校、辦理寄宿監護服務、體檢、簽證申請等一系列服務。如果您的孩子有相關的需要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47cQXABjYh_GJGVTz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