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都在抱怨招工難,用人貴。但是並非所有的崗位都難招人。文職崗位就是一個例外,一些單位的文職崗位即使月薪僅有3000元,或者開出更低的工資,前來面試的人卻多到擠破頭。
文職工作的崗位可謂一職難求,但是像我們塑料廠這種體力工作者的崗位,即使月薪給8000也無人問津。
根據最新的數據分析,我國目前製造業技術工人缺口嚴重,有近2200萬個技術崗位無人入職。一些工廠感慨道:廠里有些機器好久都沒開動過了,招不到懂操作的技術人員,很多相關訂單也不敢接,怕搞不定!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或許我們能從年輕人常說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作」中找到答案。
年輕人心中所謂合適的工作指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呢?通過分析用工荒現象可以得知,現在的年輕人產生了極為嚴重的畸形就業觀念,同時這一現象的產生與社會現象也密不可分。
多得是光鮮亮麗的背後,一片狼藉,卻要努力保證表面的光鮮。
第一,年輕人不以工資衡量崗位,他們更看重的是工作環境,是否脫離了體力勞動的工作,是不是名頭響亮的工作。例如當別人詢問工作情況時,很多年輕人首先是擴大自己所在的單位,然後是部門,至於自己的月薪是避而不談的。
第二,年輕人很少計劃自己的未來,過分考慮舒適的工作環境,不去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例如,有哪個單位會有一輩子的文職工作呢,更何況文職工作的可替代性非常強,在說直白一點,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普通的本科畢業生都可以勝任,年輕的職員一茬接一茬。
基於上述兩點原因,激發了月薪八千不如月薪三、四千的畸形現象產生。
一些應聘者認為同樣是加班吃苦打工,我為什麼不選擇坐在辦公室里呢?
但是,塑料廠工人等技術工人的工作環境並不樂觀往往都很髒,再加上旁邊車床、機器長時間的轟鳴聲對人的身體危害很大。而且,目前許多企業加班問題嚴重,很多時候為了完成訂單需要長時間加班,在車間中為了趕貨經常要倒班。技術工人確實要求很高,對於入職者而言,不僅要擁有紮實的技術還要有一個極強的身體素質。
所以,筆者認為為了扭轉技術性崗位招工難的現狀應該加大改善生產技術的工作環境,摒棄掉傳統工廠「髒、亂、差」的特點。其次,提升專業技工的薪資水平,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都應該給予生產技術認可與尊重。除此之外,提高技術工人工作時的安全,將事故率降至最低,有效保障他們的權益也是重中之重。
目前年輕人的就業觀過於虛飄,導致到了現行年輕人的畸形就業觀,相信在正確引導和對生產技工工作改觀的情況下,會有效扭轉目前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