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中鉤後會咬人的淡水魚,有些真的很危險

2019-06-12     認真的釣魚

在鬧窩的雜魚圈子裡,一向都是麥穗、白條、鰟鮍、瓜子鯽等稱王稱霸,近些年,新生代外來物種,太陽魚,幾乎在南方的各個野生水域都插了一腳,眼瞅著就要是雜魚圈子裡的扛把子角色,為什麼?上面四種雜魚,雖然鬧,但是無害,或者說攻擊性近乎為零,但是太陽魚不一樣啊,一直有傳言,太陽魚有毒,這就比較驚悚了,釣魚而已,要不要那麼危險啊!

其實太陽魚有毒這個說法,肯定是假的,太陽魚也只是近幾年才在國內泛濫,在1960年左右,太陽魚象徵著美日友好,由日本的明仁天皇引進到日本,並開發處一系列的魚生吃法,但是因為在日本沒有天敵,短短2~3年,就泛濫整個日本,而且這種魚即耐高溫,也能忍受2度左右的低溫,最可怕的是繁殖能力強悍,至少在南方,野生水域近乎淪陷;為什麼說太陽魚有毒呢?

太陽魚的背鰭頂端的骨刺,非常堅硬、尖銳,在摘鉤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背鰭的骨刺扎進肉中,疼痛感很強烈,而且這魚搶食、鬧窩很厲害,稍微腥、香點的餌料,幾乎連杆中魚,被扎的次數多了,就覺得這魚有毒,裸手抓魚,很是危險,以訛傳訛,就變成太陽魚有毒了;其實太陽魚還是好的,淡水水域中,有這麼幾種魚,比較常見,但是完全不同於鯉草鰱一樣溫順無害,有的會咬人,甚至有毒,不可不了解一下。

【第一種】羅非

羅非是非洲鯽魚在國內的稱呼,除了不耐低溫,這魚的適應能力,有個稱呼是魚類中的貝爺,葷素不忌,生冷不忌,溶氧充足當然好,缺氧環境一樣生存,因為沒有天敵,如果不是能吃,味道還不錯,簡直就和清道夫一樣,人人喊打了;羅非不咬人,但是羅非的背鰭,和太陽魚一樣,骨刺尖銳、堅硬,好些沒有釣過羅非的釣友,第一次掉落費,都會被骨刺紮上好多下,這疼痛感,酸爽不可言表,釣的久了,就知道抓下頜,沒刺不說,還容易讓羅非不掙扎,還不容易跑魚。

【第二種】黑魚

黑魚是受傷病人的大補之物,營養豐富,而且促進傷口癒合,對剖腹產、骨傷、外科病人,有促進療養的奇效;黑魚對水域要求真心不高,所以南北方的野外水域,都有不少的黑魚,有生態學家認為,黑魚是水域中生態鏈的維護者,因為黑魚是肉食魚種,以小魚、小蝦為主食,外觀很像粗短的蛇。

正常情況下,黑魚不主動咬人,但是在摘鉤的時候,如果把手指頭伸進黑魚嘴裡,黑魚會用滿嘴的牙齒,也讓你知道,魚咬人也是很疼的;黑魚咬肉的時候,不要因為疼痛甩手,容易造成撕裂傷,合適的做法是按住魚頭,不讓其擺頭,然後用菜刀敲擊黑魚頭部,黑魚會因為神經中樞受撞擊,鬆開魚口,然後去診所做個清創處理就可以了。

【第三種】黃顙魚

說黃顙魚可能好多釣友一頭霧水,說黃辣丁,就瞭然了;要說這黃顙魚,以前主要在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附近存活,現代發達的交通運輸,讓其全國安家,據新疆的釣友說,自2016年前後,不少野生水域就有黃辣丁存活跡象,而且吃口也很是迅猛,唯獨不好的地方,就是摘鉤的時候,很容易被黃辣丁左右兩側的骨刺扎肉。

黃辣丁這種魚,因為進食習慣的原因,吃口很猛,魚鉤都快吞進肚子裡,黃辣丁魚身像泥鰍,又不容易抓牢,徒手摘鉤,魚身一擰動,就容易扎手,其骨刺長不說,還很堅硬,有閒著沒事的釣友,用魚鉗抓住魚身,把骨刺拔下來,不怎麼用力就能扎透普通的運動鞋底;黃辣丁和泥鰍一樣,也在腐泥中游曳,所以扎到肉上,不清洗創口,容易麻癢、疼痛,最好是用控魚鉗把魚夾住,然後摘鉤,萬一被扎了,清洗一下創口,把傷口擠一下,就不怎麼疼、癢了。

【第四種】鱖魚

桃花流水鱖魚肥,都有古詩記載,可想鱖魚的肥美,鱖魚也叫桂花魚,產地倒是不廣泛,因為肉質肥美,所以產地附近的釣友,都喜歡在野生水域作釣;之但是鱖魚屬於一種背鰭帶毒魚種,背鰭、臀鰭上,都有3根骨刺,硬且尖銳,不小心被紮上,不僅僅疼痛難忍,創口容易腫脹,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導致發燒、畏寒,就個人建議,一旦被鱖魚的骨刺扎中,及時到診所處理。

【第五種】河豚

要說淡水中,最萌的魚,說不是河豚,估計都沒有人願意,河豚一受到驚嚇,就會全身脹氣,立馬圓滾滾的,既可愛,還萌,以前在長江中下游很多,後來人工打撈、工業排污等諸多因素,不少地方都絕產了,好在政府注重環保,近些年環境恢復的不錯,人工養殖的也不少,不少養殖場,因為洪水等因素,在長江中下游著實生長了不少。

河豚的外皮、骨刺不帶毒,除此之外,全身所有部位都帶毒、劇毒,這種毒素被單獨命名為河豚毒素,是氰化類毒物的275~1250倍,值得慶幸的是,河豚因為體型原因,游曳能力很差,純野生的除了在近海的海床中比較多,淡水流域中的河豚存量非常少。

如果釣到河豚,建議直接剪斷魚線,將其扔到水裡,非要保留,可以用單獨的魚桶,從魚線處剪斷、存留;按正常情況,只要河豚的血、內臟、體液,沒有觸碰到明顯的創口,應該是沒事的,但是如果真的被河豚扎傷,第一時間撥打120,不要心存僥倖,河豚中途,最快10分鐘身亡,最遲也不會超過6小時,簡單來說,儘量小心,因為魚鉤釣上河豚,肯定是刺穿了魚唇,就算沒有血液留出,也會有劇毒體液,小心無大錯。

以上幾種,是比較常見,但是又比較危險的淡水魚種,這其中以野生河豚的危險性為首,其實我們在野釣中,遇見陌生魚種的機率是比較大的,小心、謹慎,藉助現在的通訊工具,諮詢有經驗的釣友,是第一選擇,切不可因為好奇,導致受傷、中毒。最後提一嘴,養殖河的河豚,因為喂養的飼料全部帶毒,只要是國家允許的正規渠道的,都是不帶毒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uLACGwBmyVoG_1ZAV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