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性是給身體充電?

2019-10-21     胡說八道記

1

上次來信經歷了兩段婚外情後,才認清男女的本質的女主,又給樹洞來了一封信。第二次來信當中可以讀出來,她也並不是那麼風淡雲輕。

其實和我內心設想的差不多,人在某個心境寫下的文字,可能會顯得理性或者平靜,但是等感情上的波動到來,寫出的文字又不一樣,說是風淡雲輕,但在情感領域其實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做到。

親密關係的本質,就是通過愛來認識自己。

有的人害怕孤獨或者寂寞,只要某個異性對自己稍微好點,就陷入到一段情感關係當中,認為自己是在戀愛了。但其實並不是。有些時候只是你剛好需要一份關心,而這個人恰好出現而已,就像是一種「同病相憐」,覺得彼此都是痛苦或者孤獨的人需要尋找一個慰藉,但這並不是愛。

有能力去愛的人,不一定要找到『同病相憐』的人,有能力去愛,有能力理解自己,就不會饑渴於被理解與被滿足,而更有能力選擇,有餘力分辨。愛情更理想的狀態並非相互取暖,而是為了對方帶來新的世界,是相互充實,而不是彼此消耗。

——陳雪

對於我樹洞來信者來說,可能每個人都不止經歷一次愛情,而且就算經歷了很多次,其實每次都還是重新開始一樣。雖然我們很難肯定說你遇到一份感情就會白頭偕老,在愛情里犯錯,跌倒,也不用把自己否定。

愛情雖然重要,卻不是一個人唯一的評價,在愛情里犯錯、失敗、跌倒,不代表人生就此宣告失敗,那只是我們必須經歷的各種挫敗之一,而那其中存在過的美好、深刻,即使再痛苦的分離,也無法抹消其價值。

讓自己獨立起來,不再依賴愛情,不依賴情人,而是反過來,去做一個有能力付出的人,當愛情不是一種需要,愛情就會回到它原本的面貌,當你有能力獨立自主,不再依靠愛的喂哺、情人的照顧,你會更有能力去分辨,什麼樣的戀愛是你要的,能分辨只是『喜歡』與『愛』的不同,你有能力選擇,你可以愛別人,也能夠愛自己。

——陳雪

這段話送給那些不斷經歷愛的人,也希望能夠對今天來信的女主有所幫助。

2

火養老師:

您好。上一次去信,就是特別想講述自己的故事,也許看過了別人的經歷和每次文章下的留言品評。就想把自己也放在燈光下去檢視自己一番。

那天看到推送的題目「經歷了兩段婚外情後,才認清男女的本質」,直覺就是跟自己有關,所以也是在忐忑中打開,迅速瀏覽並確認是我的信。我把下面的留言都仔細看了一遍,有很多觸動。

關於我的缺愛,一個網友評論的很中肯,內心匱乏會在意別人的示好而不能自拔。即便我認為自己是高冷的,一般跟男性不容易親近,自認為對男性的標準要求很高。

其實也是一個假象,把標準調高,來轉移內心對愛的渴望,藉此來安撫自己而已吧。無論標準高還是低,當有人滿足時,一樣很容易被「攻下」內心情感的沙漠。

內心的富足,至少在外觀來應該是柔韌、安寧的面容,而不是看似優雅,卻不經意間總是繃緊身體肌肉,僵硬和防禦的準備。 有網友說看完我的故事,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和無力。這也是我之前很不解的,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認真去生活,卻得到的總是傷痛。

而現在,我並不認為痛苦,孤獨是不好的。就是太過努力,太過認真,也太繃緊了,才會一次又一次的被挨巴掌來喚醒自己吧。我現在的生活目標是「鬆弛」,健身、閱讀、瑜伽、上課、朋友聚會、享用美食、旅行、陪伴孩子來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讓自己不那麼用力,不那麼著急解決問題。經常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斷去認識自己。

我想每個女人都一定明白「沒有人能無條件提供情緒價值,婚外的男人更是無義務承擔你的情緒起伏」,可是如果知道的都能做到,也就沒有那麼多情感的故事了吧。

看別人的故事,很容易指出對錯,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可是,放在自己身上,就會一邊因為男人的言語疏忽,認為對方沒有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哀怨、指責,另一邊也會內心攻擊自己,太不獨立了,太患得患失了,給對方壓力也給自己壓力,可是就是沒有辦法。

你對溺水的人說,你要抓住、你要奮力游才能有救,可是在情感中溺水的女人只想有人能拉自己一下,內心的恐懼很難突破——自己游就會被淹死。所以解藥就是去經歷,順其自然的發生,不斷提升自救的能力,直到發現被淹著也不過如此,冷靜下來就可以站起來了。我記得您那篇文章,婚外情的結局是悲涼。很多人留言也提到它,無力。

兩情相悅很甜蜜,就像一個理想國。回歸到現實生活,就是瑣碎;照顧孩子,工作,學習提高自己,尤其兩個孩子。我身邊的人都欽佩我能量具足,每天事情那麼多,教書很歡樂,兼職很積極,陪孩子很盡力,還樂意偷閒去看個電影,往返一個小時自己去吃個美食,時不時閨蜜旅行、聚會,我心想你們不知道的是我還有時間約會搞婚外情~

狀態不會總是那麼正能量,在工作一天疲憊的晚上,期待有人在我旁邊安撫一下。夜晚孩子們睡著以後,更加感到孤獨。言語上的慰藉,總比不上一個真實的擁抱。

所以每次跟Z先生見面,我總會緊緊的抱著他,然後他會更緊密抱著我,不用交流,只需要感受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原來期待跟他見面有好多事想一起做,現在更多是跟他見面就窩在酒店,躺在一起說話,抱在一起睡覺,共同享用一頓美食就好。

我並不想用更多的語言去分析我們之間的情感是什麼,在這相處一年多,我因他的承托和陪伴越來越好,情緒越來越穩定,容貌神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連他也說我比剛認識時更有魅力。這就是最美好的情感了。可是這種愉悅和孤獨,並不衝突,仍然並存。

我的困惑也在於此,我不知道自己是盲目樂觀,還是經歷太少。我珍惜這個男人的存在。可能更多也想保護這樣的情感不被瑣事擾亂。第一段情感中,我把感情當作救命稻草,不想回到現實中。而跟Z先生的情感,我的視角轉換,我正常的生活,就是我要真實面對的,兩個孩子的媽媽,生活很累。

我把和他見面、相聚當作對自己的獎勵,每次見面,我戲稱是USB快速充電,充電完了,各自為自己的生活打拚。婚外情的結局悲不悲涼無法把握,只要在相互陪伴時,接納真實的彼此,讓各自變得更好,就能在分離時更能面對生活的無奈和不可預測。

我總希望生活還是具有希望和目標,當然也知道維持積極需要很多能量。這種能量,說白了就是經濟實力。他送我名為「守護」的項鍊,我送他簽名定製的錢包,都是各自的實力。為了繼續維繫,大家都努力掙錢,才有花前月下的浪漫。

這是愛嗎?好像不瘋狂想在一起的就不是真愛。這不是愛嗎?我相信我們的感受。愛不愛的,誰說了算?不用別人的故事框架自己,相信自己,會不會有盲區?

當時認識Z先生一段時間後,我彼時婚姻矛盾並未解決,但跟老公彼此相處尚可,但因外在的甜蜜的衝擊太大,自己很矛盾身份,而越來越對婚姻冷漠,意圖先解脫我的婚姻,至少讓我不那麼分裂。所以提出再次分居,協議離婚。

而一年後的現在,因為我想珍惜Z先生的陪伴,需要讓我自己處於生活平衡的狀態。我又開始重新考慮我的婚姻如何抉擇,要不要走向簽字終結的時刻。只是這個溝通成本太巨大,讓我不太想去面對。

強硬是我老公對我的認知。我們之間不溝通,我的身體也抗拒著他,甚至反感他的氣味。可我知道他不壞,他應該也很受傷。我也很想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只是不想是將就的婚姻,而是重建,這讓我想想就很累,每每有嘗試的想法。

可啟動這一步,好難。這種重建,好像又不是認知里的婚姻模式,現在我的狀態,是一種暫時的平衡,我不知道到底用什麼樣的模式重啟婚姻,才能達到我想要的新的平衡。或者這樣的抉擇是不是對的呢

-允許公開-

3

我的回覆:

人一生當中很多時候是被情感困擾,這可能也是人渴望一段長久親密關係的原因,因為良好的親密關係,可以讓人心安。

極少人能夠說,我已經對情感徹底不感興趣了,說這些話的人不過是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暫時關閉而已,如果有適合的人出現,一樣會為了感情的事情激動,難受。

從你第一封來信,到這次到來信,其實也並不是說像以前說的那樣風淡雲輕,只不過是沒有了以前的執著,知道想擁抱這個人時候,就緊緊的擁抱,像給自己的身體或者情感充電一樣,因為你在婚姻裡面缺乏這個充電的功能,但人的身體需要擁抱,生理也需要。

成熟的人大概會接受這種給自己充電的模式,因為要重新接納一個人很困難的時候,就換到了這種模式,來讓自己不至於徹底缺乏情感和身體的交流。

並不是說要求對方多長時間的陪伴,至少在陪伴你的過程當中,這個人是真誠的,你也知道自己在對方這裡是安全的,可能就會讓你這樣的投入。

你說得對,就像充電一樣。如果沒有這種充電,大概會讓自己生活失色很多。但這種就像偶爾給乾涸的農田灌溉一樣,萬一這份水源缺乏了,你也就重新陷入乾涸的境地。這是婚外感情的兩難之處。

人為什麼需要長久的親密關係,就是想讓自己的世界一直有情感的灌溉,你知道水源,也知道何時會到來,而不是靠著天賞賜說,我需要水了,趕快下點雨過來。

如果你從一段婚姻當中,徹底得不到水源,你會一直乾枯下去,那就是一種信號,你需要重新尋找水源了,希望你可以找到。

火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tOa8W0BMH2_cNUgg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