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棟電梯都安裝好了,這下肯定不得搬家了,就準備在這裡養老了……」家住紅星苑1棟4樓的李大姐和家人聊起搬家的事,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和她有一樣打算的還有紅星苑的其他住戶們,「增設電梯」實實在在地成了最近小區里的熱門話題。
近日,記者走訪位於望江路街道臨江東路社區的紅星苑小區了解到,目前該院落5棟住宅共計14個單元樓里,已經有3棟4單元等樓棟的增設電梯投入使用,另外1棟2單元在內的4個單元樓的電梯正在調試之中,而其他單元樓居民們翹首期盼,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工作。
兩層一停
上樓再也不心慌
日前,記者來到紅星苑小區3棟4單元,跟隨該小區業委會主任卞元刷卡進入電梯,選擇要進入的樓層即可。「上樓必須刷卡電梯才會運行,這是保障大家的安全……」卞主任介紹道。和常規電梯不同的是,增設的電梯上下只有四個選項按鈕可操作,比如要到7層可以按數字6,到達的是6、7層的中間層,方便居民上下。
言語間,不到20秒電梯就來到了6、7層的中間層。出電梯後,6樓的住戶往下走幾步梯就到了門口,而7樓的住戶則需要往上走幾步。卞主任介紹道:「一方面這樣可以減少對原有建築的改造,二則降低了增設電梯的成本。
「我本來腿腳就不是很方便,這下電梯安裝好了回家很方便,刷卡進門也很安全。」家住該小區的7樓的太女士這樣表示。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舊院落自主增設電梯切實回應老百姓的需求,解決居民尤其是老年朋友回家最後一步的問題。今年以來,紅星苑小區一口氣增設7部電梯,成為轄區老舊院落自主增設電梯的典範,周邊小區紛紛前來『取經』。
出好多錢
建個微信群隨時談
「各位鄰居曉得不,現在安裝的電梯,政府要補貼20萬元?我們這麼老的房子安裝電梯得不得影響安全?我們住在四樓的,安電梯的話要出好多錢?」每一個問題都是電梯增設過程中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為了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紅星苑小區各個單元樓在業委會的支持幫助下,在增設電梯之前先把每個單元樓的業主微信群建立起來了,就居民最關心的安全和費用問題,大家在微信群這個線上平台上溝通交流,解決問題,齊心協力推進電梯增設工作。比如在大家的費用分攤方面,以1棟2單元為例,參考其他先行試點市縣的經驗,大家通過線上微信群溝通、線下業主會議決策,最後公示10天的方式,大家在費用方面達成了共識:一二樓不出,三樓及以上則以0.6萬元為基準,往上一樓增加0.6萬元。
比如住在3棟4樓的李女士在此次電梯增設中共交1.2萬元,住在7樓的太女士家則交了3萬元。「有了政府的補貼,我們每一層的住戶出的費用降低了不少,大家都比較滿意……」居民紛紛這樣表示。
因地制宜
電梯風格各不相同
大到選哪家電梯公司的產品,電梯內部風格,小到電梯卡的樣式以及後續管理,紅星苑小區始終遵循居民做主的原則,通過線上微信溝通,線下居民簽名「拍板」,電梯安裝過程做到透明公開。「成立監督團隊,動工之前必須簽約安全文明施工承諾書,不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小區業委會負責人卞元介紹道。因此在已經安裝調試的7部電梯里出現了載重800公斤到450公斤不等的非標準電梯,一切都是因地制宜。
迷你電梯將在這裡「誕生」
事實上,從2015年省市出台相關政策開始,作為小區業委會負責人卞元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他帶領業委會團隊以及熱心居民不斷向先行試點區實地參觀電梯增設情況,解答居民疑惑;同時研究學習相關政策,並和小區實際相結合。「這個過程就是讓自己不斷學習的過程,強迫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卞元這樣介紹道,儘管他今年已經是79歲高齡的老人。
從質疑、觀望到支持、促進,小區居民對自主增設電梯有了明顯變化,尤其是隨著小區前三部電梯的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支持電梯增設的隊伍中。「我們小區出門就是公交站地鐵站,旁邊就是錦江和城市音樂廳,現在老房子又安裝了電梯,我們捨不得搬走了!」居民李大姐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武侯融媒記者 張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