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繳獲印軍大量裝備,為何要還?後勤:又雜又爛,只看中一樣

2021-02-25     戰爭史

原標題:62年繳獲印軍大量裝備,為何要還?後勤:又雜又爛,只看中一樣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阿克琉斯,無授權禁轉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爆發,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大獲全勝。全殲印軍三個旅,重創三個旅,另外還殲滅了印軍三個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准將以下3968人。

巨大的勝利也相應的讓我軍繳獲了印軍大量武器。但讓很多人奇怪的是,在事後這些繳獲的武器都被解放軍如數還給了印軍,這讓很多人相當不解,為什麼不把這些武器運回國進行研製或者繼續使用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有自產武器的能力,根本不需要印度的爛貨。

我軍繳獲的大批印度武器,這些武器大多數還是二戰時期研製裝備的

筆者之所以稱印度的武器為爛貨,是因為他們的武器相比我軍的武器實在是太落後了。

拿輕步兵武器舉例,我軍當時的主力步兵武器為仿蘇軍的SKS步槍製造的56式半自動步槍。而且還有更為先進的以AK-47為藍本製造的56式突擊步槍。這些武器讓解放軍班組輸出火力非常強大。

我軍自衛反擊戰時期裝備的56式突擊步槍和56式輕機槍,都是在50年代研製生產的,而印度的武器大多數還是二戰時期的老式武器

當時印軍的主力步槍又是什麼東西呢?是英國在1896年研製的李.恩菲爾德栓動式步槍。

這樣對比一下,我軍當時都已經在用半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了,而印軍步兵居然還在拉大栓?這樣的古董武器即使不還給印軍,恐怕也只能留在博物館吧。

印度大量裝備的李.恩菲爾德栓動式步槍和布倫式輕機槍

而在步兵的主要輸出武器上-機槍上,印軍顯得更為落後。當時印軍的主力機槍依然是二戰老貨-布倫式輕機槍。其彈夾供彈不過才30發,而我軍使用的則是56式輕機槍,擁有100多發的彈鼓,無論是火力輸出性還是精準度都遠遠碾壓英軍的布倫式機槍。所以在自衛反擊戰中經常出現印軍的班用機槍子彈全部打完,而我軍的班用機槍還有充裕的彈藥的情況。

說完了槍,那肯定有人說啊,那印軍的火炮呢?印軍的火炮同樣也是英國二戰貨,為英國在二戰裝備的25磅野戰炮,這款野戰炮的口徑充其量不過87.6毫米,而我軍仿製蘇軍的D1榴彈炮生產出了54式榴彈炮,其口徑就已經達到152毫米。並且最次的榴彈炮也是122毫米。這些蘇式榴彈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也是碾壓印軍。

我軍繳獲的印軍25磅野戰炮,這種火炮因為口徑原因,威力較小

所以在陸軍裝備完全碾壓的情況下,我軍怎會看上這些淘汰貨呢?況且這些破銅爛鐵運回去還需要汽車和人力物力,加上西藏地區運輸補給十分困難,還不如直接打包送給印軍省事呢。

那中印自衛反擊戰就真的沒有繳獲到有用的裝備嗎?

其實在當年在印軍堆積如山的裝備中,我軍一眼就發現了印軍的航空器相當有研究價值。在此戰中繳獲的印軍直升軍全部被送回國進行研究。

被印軍因為機械故障遺棄的米-4A,後被我軍發現繳獲,這款直升機屬於更先進的改進型

當時的我國的直-5直升機仿製的是早期型的蘇聯米-4直升機,由於我國當時航空製造業較為落後,製造出來的直-5技術原因問題多多,急需改進,但技術的提供方蘇聯又不願意將最新型的直升機提供給我軍。印度人的新型米-4改恰巧解決了這個問題。

米-4直升機被我軍繳獲後,由於損毀嚴重,幾乎無法起飛,我國122廠立刻派人前往拆解。技術人員剛接觸直升機,一眼就發現了印軍直升機上最新型的金屬旋翼碎片,迅速拆解回國進行研究。

在當時,我國通過仿製米-4直升機研製生產的直-5使用的還是混合式結構槳葉。這種設計結構十分老舊,是由鋼管梁包著膠合板以及木質結構組成的,使用壽命較短。

而印度新型的金屬旋翼則在旋翼大梁加滿了高壓氮氣,並安裝了壓力信號器,能夠及時發現旋翼的裂紋。

1963年新型的的金屬旋翼被送了哈軍工進行仿製生產,並於1966年8月6日研製成功,後通過國家驗收後進行批量化生產,旋翼的壽命從原來的500小時提高了600小時,後來經過升級又延長到800小時,大大的提高了直-5的使用壽命。可以說印度人贈送的金屬旋翼功不可沒。

除了米-4以外,我軍還繳獲了印軍的貝爾-47G3輕型直升機。

美國於1945年12月8日首飛,雖然小巧但是其動力更強勁、性能更出色。該機型一直持續生產到1974年

在當時我軍幾乎沒有裝備這種一噸重的輕型直升機,這種輕型直升機速度很快,在戰場中進行偵察和運送傷員十分有效。在1965年3月,122廠的技術人員通過繳獲的貝爾-47正式進行仿製工作,並成立了相應的701型直升機設計小組。

由於小型直升機結構簡單,原型機很快就在兩年內被生產了出來。

但由於項目的拖延,在1970年701型原型直升機才進行了首飛。同年部隊要求要在年內生產10架交付部隊使用,由於生產任務被分散到了全國各地工廠進行。各個工廠的交流不相通而且技術水平又不相等,加上遇上了特殊年代。拖了將近10年後,也就是到1979年,701項目已經非常落後了,不得不下馬。

如今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示的701型直升機

701項目的生產失敗和我國的直升機航空技術落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加之遇上了特殊年代。但有總比沒有好,通過對該機的仿製,我國還是積累了相關直升機的製造經驗,對後期引進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直升機的仿製製造有較大的幫助。參考資料:揭秘中印戰爭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f4-23cBMMueE88vOl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