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國畫中的籬落之美,令人心醉

2019-07-29     藝品長安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現代建築逐漸慢慢摒棄籬笆去作為房屋的一部分。但從古代遺留下來的畫稿來看,這些簡單的籬笆設計仍然有獨到之處,其蘊含的樸素之美仍然讓人喜愛不已。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古代的籬笆也有保護房屋家室之用,相比較現代建築圍牆的內外隔離,古代的籬笆一方面也有這種作用,但另一方面,似乎又不會給人以「隔壁之遠」的疏離感。




































.................................



.................................



.................................



.................................



.................................



.................................



最後,我們金農梅花三絕圖冊中的一幅《寄人籬下圖》,這幅作品因其構思奇迥,別有用意,因而成了金農的代表作之一。構圖很簡單,墨筆畫高高的籬笆柵欄內,老梅一株,梅花盛開,透過柵欄的門,還可以看到梅花點點落地。左側用渴筆八分題有「寄人籬下」四字,非常醒目,突出了此畫的主題。

這幅畫曾被有人解作成表現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不滿,高高的籬笆牆是封建制度的象徵。其實這幅畫別有寓意。它所強化的是一個關於「客」的主題。圖作於他七十二歲時,這時金農客居揚州,生活窘迫,畫是他生活的直接寫照,他過的就是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國哲學強調,人生如寄,世界是人短暫的棲所,人只是這世界的「過客」,每個人都是世界的「寄兒」。正如倪雲林五十抒懷詩所說:「旅泊無成還自笑,吾生如寄欲何歸?」金農此畫由寄人籬下的生活聯繫人類生命暫行暫寄的思想,高高的籬笆牆,其實是人生的種種束縛的象徵,人面對這樣的束縛,只有讓心中的梅花永不凋零。



清 金農 寄人籬下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eGkQWwB8g2yegNDTU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