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學霸們為什麼不加入教師隊伍?

2019-05-13     三水三心

站在教室講台前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不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隱憂

近些年來,由於中國整體人口數量眾多,每年各地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大學畢業生,爭相加入報考教師的大軍,製造了表面的繁榮,掩蓋了教師整體素質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但事實上,明眼人都會發現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現在報考師範的、報考教師的,相較於報考公務員以及其他事業單位以及到各大公司應聘的學生,整體素質相對並不高。

甚至,有不少的人得出結論:報考師範的,當年讀書成績一般;而讀師範後來做老師的,又在這個群體中成績一般。以至於有段子說:善待成績差的同學,因為,他將來可能是你孩子的老師。

這不禁讓人產生一種擔憂,為什麼優秀的人才(也就是俗稱的「學霸」,下同)不願意來做老師?我們能夠鼓勵這些所謂的「學霸」來報考老師嗎?如果這些學霸們來報考老師,基礎教育能否提檔升級呢?

第一,不是所有的學霸都適合做老師

教師這個行業,跟其他專業技術,差別甚大。最大的差別就是,教師自己要懂,還要用學生能懂的方式、喜歡的方式,讓學生懂,更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對知識、能力,產生持久的興趣。這就是我們在教育學上經常談到的學生視角、兒童思維。

舉個例子,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稱之為「學霸」毫無疑問吧?但他根本不適合做老師!為什麼呢?陳景潤不善言辭,也不喜歡與人交往——作為教師,嘴巴上的功夫,那必須是基本素質!你什麼都知道,卻講不出來,那不就是茶壺裡的湯圓嗎?

而更關鍵的,作為教師,要必須喜歡這個工作,要喜歡和學生在前一起——喜歡和不喜歡,教育教學線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學霸知識與能力沒是有問題,但如果他不喜歡,一切白搭!比如那個著名的范跑跑,難道不是學霸?我曾經讀過他寫的文章,功底紮實,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不愧是北大歷史系的高材生。

可一遇到危險,他想到的不是學生,而是自己的孩子——放到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理解,但作為教師,其熱愛學生的程度,與那些捨身保護學生的譚千秋老師、張米亞老師、向倩老師相比,高下立判!

同一時刻,同一地區,學霸與普通人,對學生的不同態度,你說,誰更適合?

網稱「范跑跑」的范美忠接受採訪

第二,教師職業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前面談大不是所有的學霸都適合做老師,但有些喜歡教師這個行業的學霸,為什麼也沒有選擇教師呢?這其中的原因非常多,我們下面列出幾個,大家看看,最關鍵的原因何在:

一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有句俗語,「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所以,很多人認為,教室沒有什麼出路,沒有多少出息。加上很多年以來,教師被當做「臭老九」。

二是經濟發展對人們的衝擊。在改革開放初期,一些沒有文化的人,通過各種倒騰,成了社會的「成功人士」,導致「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既然讀書都沒有用,教書還有什麼意義呢?

三是教師整體收入較低。影響擇業的,最重要的因素,肯定是待遇收入了。我們有些人,以為通過精神層面的獎勵,就可以影響人的擇業——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舉個例子,大學畢業做老師,月收入3000,到企業工作,月收入8000,你選擇什麼?

四是發展平台受限制。或許有人說,現在的公務員收入也不高啊,為什麼很多優秀的人去把考公務員?這個道理,更簡單。對於教師來說,一輩子的生活,一眼可以望到頭,大不了就是做一個優秀教師,評個高級正高級。但公務員不一樣啊,可以升級,做個一官半職,甚至可以官至某某級。再加上,中國的官本位,流行數千年啊。

(還有很多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第三,優秀人才加盟教師隊伍,對基礎教育發展至關重要

學霸不一定適合做教師,教師現行的等方面地位待遇不能吸引學霸,那麼,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學霸成為教師,對基礎教育有沒有影響呢?有怎樣的影響呢?

對於一般的小學、初中、高中學生來說,絕大多數老師的知識與能力,是完全能夠勝任的——不客氣地說,一個大學本科生,教個小學初中,那基本上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這樣看來,那些學霸們,是完全沒有必要加入教師隊伍的!

可我們為什麼還是希望與更多的優秀人才,比如那些學霸們,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呢?

我們經常說,「站在教室講台前的那個人,決定著教育的基本品質」,這是因為,在教育的眾多因素中,教師是處於決定地位的決定因素。

事實遠不止這樣簡單。對於教師來說,傳道受業解惑,早已經成為過去式——教師對學生更重要的影響,其實是修養(修養比師德包含的內容更為廣泛)和思維。我不是看不起成績一般的人,我自己的成績也屬於一般水平——不然,我也不會做教師。但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認,從總體上來說,那些「學霸」的思維水平,確實要高出一般人,比如,現在流行的研究性學習、項目制學習、創造性學習,一般的老師能否開展?完全可以,按圖索驥,依樣畫葫蘆,是沒有的問題的。但如果是那些相對頂尖的人來開展(前提是他們還是喜歡哈),我敢說,學生的思維水平一定更高,效果一定更好!

舉個例子,人大附中的李永樂老師,他會給學生講些什麼?那些看起來很複雜的理論,李永樂老師深入淺出,就給學生解釋清楚了——一般的老師能嗎?前段時間和幾個物理老師探討四維空間——他們自己把自己說糊塗了,當然,我也糊塗了!

北京四中的石國鵬老師講的歷史課,背後是什麼?是歷史思維,是歷史文化,不僅僅是歷史知識!你想,他們的學生,和一般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沒有區別?

總之,「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如果在人才引進的機制上,作出重大改革,教師職業能夠吸引大量的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學霸們,來補強教師隊伍,我可以肯定地說,基礎教育的質量,肯定提檔升級。當然,如果那些所謂的學霸們,心不甘情不願,對教師職業毫無興趣,對學生毫無愛心,這樣的人,還是讓他們去自己更適合的地方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e5tGGwBmyVoG_1Zr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