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吃肉,孩子也不用吃了?

2019-09-23     崔玉濤育學園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在育學園診所,每天都會有因為身高、體重長得不理想,而被家長帶來諮詢醫生的孩子。

01

這不,今天上午就有兩位家長帶著一個9個月的小女孩來看診。

據小女孩的奶奶說,小女孩最大的問題是體重長得有點慢

奶奶有記錄孫女體重、身高曲線的習慣,小女孩的體重曲線顯示,6個月開始輔食喂養後,到如今的3個月間,小女孩的體重從5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45%左右的水平。奶奶很著急,趕緊帶著孫女來看診,找醫生尋求喂養方面的幫助。

孩子是從添加輔食開始體重增長緩慢的,說明她的情況很可能與輔食添加有關,於是醫生著重詢問了小女孩的喂養情況。

據奶奶說,孩子的日常飲食是這樣安排的:

  • 喝奶情況:寶寶是混合喂養,每天白天的奶量大概有660ml,每天晚上要吃1~2次夜奶,由於是媽媽親喂,所以沒有計算奶量;
  • 輔食情況:寶寶每天兩頓輔食,以米粉為主,一般奶奶會把蔬菜打成泥混入米粉中喂寶寶,目前水果添加過蘋果、香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奶奶不吃肉,因此也沒有給寶寶做肉泥。奶奶認為通過米粉和蔬菜等食物,寶寶也能吸收足夠的營養。

除了喂養方面的情況,奶奶同時介紹了寶寶的睡眠情況和排便情況。睡眠方面,寶寶每晚夜醒1~2次,總體睡眠質量還不錯;排便方面,寶寶每一到兩天排一次便,大便偶爾偏干,也沒什麼明顯的問題。

02

醫生大概了解了寶寶的基本情況後,決定先幫寶寶檢查身體,然後再幫奶奶解決寶寶生長緩慢的問題。檢查身體後,醫生基本排除了寶寶有嚴重疾病的可能。

不過,醫生建議家長給寶寶進行抽血檢測,查看寶寶是否有貧血的問題。

之所以這樣建議,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寶寶沒有添加過肉類食物

雖然說配方粉中含有鐵、米粉中也含有鐵,能夠為寶寶補充一定量的鐵,但可能不完全能夠滿足寶寶日常所需。因此,我們才說寶寶的飲食結構要豐富,除米粉外,也要注意添加其他富含鐵的食物,比方說,綠葉菜、紅肉等,來預防貧血。

而小女孩沒有添加過紅肉,這可能會導致她存在鐵攝入不足的情況,時間久了,當她體內儲存的鐵被消耗殆盡,就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況。

第二,寶寶的唇色和面色比較蒼白

膚色、口唇黏膜等部位發白是缺鐵性貧血的典型特徵之一。

總之,這些表現更增加了寶寶疑似貧血的可能性,因此醫生建議給寶寶進行血液檢測。結果顯示寶寶的血色素偏低,說明寶寶確實貧血了。

03

面對小孫女貧血的結果,奶奶有點不敢相信,連連追問醫生到底該怎麼幫助寶寶解決貧血的問題。

醫生先安撫了奶奶的情緒,隨後具體解釋道:

首先,要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

針對孩子目前的情況,建議給寶寶每天添加一頓紅肉(豬肉、羊肉、牛肉等)和一頓白肉(雞肉、魚肉等)。且主食、青菜和肉的比例,做到2:1:1,幫助寶寶儘快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同時長身體。

由於吃補鐵劑可能引起寶寶腸胃不舒服,影響寶寶喝奶及吃輔食的情況,反而不利於寶寶生長,且寶寶貧血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嚴重。醫生建議家長先選擇給寶寶進行食補,並定期複查寶寶的血色素情況,查看貧血情況是否好轉,再根據複查結果適時決定是否給寶寶喝補鐵劑。

其次,改變製作青菜的方式

把青菜打成泥就破壞了青菜中纖維素的結構,這就導致寶寶攝入的纖維素不足,這可能是造成寶寶大便偏乾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點,建議家長把青菜放在熱水裡焯熟後,用刀切碎,然後再放到米粉中喂寶寶。

離開前,奶奶說:「我原以為我不吃肉,體檢也沒說什麼問題,孩子不吃肉應該也沒事兒。」

醫生解釋道:雖然大人不吃肉,但大人的飲食種類比較豐富,有其他的鐵的來源。而孩子正處於輔食添加初期,能夠添加的食物種類本就很少,如果不吃肉的話,就可能出現缺鐵的情況,進而引發貧血。

聽到這,奶奶恍然大悟,整理好寶寶的衣物後,就帶著寶寶回家調整輔食去了。

固有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這點我們非常理解,不過喂養寶寶時,家長還是需要以寶寶的健康成長為主要目的,在維持自身飲食習慣的同時,對寶寶進行科學喂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_YaXG0BJleJMoPMeG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