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起飛!」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斗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北斗收官之星奔向蒼穹。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布: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6次飛行。
6月23日,是我國第55顆北斗衛星,即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的日子。
位於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在此前的20年,也是在這裡,我國先後發射了54顆北斗衛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告訴記者,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北斗衛星的「母港」,20年來,所有的北斗衛星均在此處發射升空。
北斗是啥?發展規劃是?
北斗,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簡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空間基礎設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告訴記者,該系統可 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今天發射的收官之星,有何不同?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空間段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
包括24顆MEO衛星,3顆IGSO衛星和3顆GEO衛星,共計30顆。
今天發射的收官之星,是一顆GEO衛星。所謂GEO衛星,就是指這顆衛星與地球自轉保持一樣的速度,與地球是相對靜止的。
衛星在軌工作壽命12年。
這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3顆GEO衛星,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它們肩負顯著增強北斗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 還攜帶了很多利器,為中國北斗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
雖然這顆衛星自身也具備十八般武藝,但是他們給自己賦予更重要的使命——為北斗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標提升提供增強服務。
事實上,在2018年底,隨著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我國已經開始提供全球衛星導航服務。
如今,隨著最後一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的加入,我國有望提供更為精準的增強服務。
隨著收官之星的發射, 一旦成功入軌,北斗三號GEO衛星「三兄弟」將在太空團聚,在赤道上拉開距離,將我國的全球衛星導航服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次發射的意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是北斗全球系統的收官之星,一旦成功發射並在軌穩定運行,將標誌著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標誌著北斗系統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意義重大。
2020年北斗全球系統按期建成是大國承諾,是邁向航天強國的標誌之一。
北斗去哪了,我怎麼還沒用到?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註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北斗」何時用、誰能用、怎麼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
楊長風告訴記者,按照北斗應用分為「行業及區域應用」和「大眾應用」。
行業及區域應用方面,北斗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交通運輸為例,截至2019年底,國內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 余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大眾應用方面,基於北斗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楊長風以智慧型手機應用為例,國內外主流晶片廠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導一體化晶片。據統計,申請進網的手機中支持北斗定位技術的手機達70%以上。
北斗和GPS競爭還是合作?
放眼全球,包括美國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以及中國「北斗」在內的世界四大導航「門派」,爭奇鬥豔。但對普通用戶而言,撇開其他因素不談,對於觸手可及的產品往往選擇能用的,好用的。
此前,中美兩個大國之間一份名為《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的文件,成立中美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簽署與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深化信號互操作協調,引發不少關注。
楊長風說,從這份聲明開始,GPS和「北斗」兩個系統在國際電聯的框架下已經全面實現了兼容。這意味著,普通用戶在不太增加成本或者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就可以同時使用「北斗」和GPS兩個衛星導航系統。
事實上,早在2006年,聯合國就成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目的是協調各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和互通性。基於該平台,中國「北斗」除了和美國,也和俄羅斯、歐洲之間建立了合作機制。
北斗後續有何計劃?
北斗三號系統建成後,將形成滿足我國國民生產建設需要的導航、定位、授時的系統設施。隨著應用的發展,北斗系統必將面對更多、更新、更高的需求。後續,北斗系統將著重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提升。
2035年,我國還將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屆時中國北斗將以再次升級閃耀全球。
楊長風說,我國衛星導航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目前,北斗已向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中國的北斗已成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服務全球用戶。
【 「數」說北斗 】
北斗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幾」何?
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能達到多少?北斗的短報文通信一次能發多少個字?我們的手機有多少兼容北斗系統?我們身邊北斗的應用都在哪裡?
「數」說北斗,來看看北斗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幾」何。
北斗定位
定位是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服務。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在全球範圍內優於10米,在亞太地區優於5米。精密單點定位是北斗的特色高精度服務,目前可以提供靜態厘米級、動態分米級的高精度服務。
北斗授時
授時也是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北斗系統的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在亞太地區,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
1納秒等於十億分之一秒。
北斗短報文通信
短報文通信是北斗的獨家秘笈。如果在海上沒有手機信號,或是災害發生時通信受阻,就可以通過北斗終端發送短報文。
中國及周邊地區短報文通信服務,單次可發1000個漢字。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單次可發40個漢字。
目前,我國7萬多隻漁船和執法船安裝了北斗終端,漁船遇險可通過短報文求救,目前已累計救助10000多人。
北斗晶片
國產北斗晶片經過多年的發展,單片價格已從上百元降至不到6元。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斗導航型晶片模塊出貨量已經超過1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
目前,含智慧型手機在內,採用北斗兼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
北斗手機應用
智慧型手機已成為衛星導航系統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之一。目前,國內外主流晶片廠商均推出了兼容北斗的通導一體化晶片。
截至2019年底,國內銷售的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4.6億台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3.72億台。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手機有400多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近300款。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超過75%支持北斗定位。
北斗交通應用
北斗應用正在交通等諸多領域邁向「標配化」發展新階段。
交通方面,目前國內有超過650萬輛運營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多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多座海上導航設施已經運用了北斗系統。
北斗參與智能農業
我們餐桌上的飯菜也與北斗有關。目前,基於北斗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2萬台(套);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物聯網平台,為10萬多台(套)農機設備提供服務。
北斗高精準檢測
北斗高精準燃氣泄漏檢測車已經在北京投入使用。利用北斗高精準燃氣泄漏檢測系統,可以迅速靈敏地檢測出周圍150米範圍內的燃氣泄漏點,並對其精準定位。
北斗產業
目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截至2019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46家。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輔助快速定位用戶已突破5億。
北斗產值
《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近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已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北斗破蒼穹,揚我中華威!
中國加油!
來源:綜合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新華視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