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古詩詞,八種痛心淚:有沒有一首,曾經讓你淚流滿面

2019-11-29     唐風宋韻賞詩詞

有些人,見一面就讓人難以忘懷;有些歌,聽一次就讓人如痴如醉;有些詞,只是念一遍就讓人喉間哽咽,淚流滿面。

在這些動人的詩詞里,有的藏著詩人最無奈的愛戀,有的藏著詩人最動人的思念……不論是哪一種,每每讀起這些動人的句子,就讓人淚流滿面。

1

有一種眼淚,是斯人已遠、無可寄託的肝腸寸斷。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簡析

整首詩貫穿著白居易的大、簡、妙風格,雖是寫愛情,寫思念,但不像多數愛情詩一樣婉約,它大氣、又不失細膩,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一種情感之至,一種渾然天成。這首詩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體詩,它共有七句話,前四句大量的重複用字,也並不合乎詩歌的習慣。意像的描寫被放在了敘事之後,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格律的羈絆,用最直白的語言,抒發了最真摯的情感。

---------------------------------------------------------------------

2

有一種眼淚,是幼子罵父、飢不可耐的撕心裂肺。

《百憂集行》

【唐代】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簡析

杜甫在《進雕賦表》中,稱自己的作品善於「沉鬱頓挫」。這也表現在《百憂集行》中。它「悲憤慷慨,鬱結於中」,「沉鬱蒼涼,跳躍動盪」(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詩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體驗,內心的痛楚,在詩中化為一股股情感流 。它迴旋激盪,悲憤呼號,久久不息。

----------------------------------------------------------------------

3

有一種眼淚,是陰陽相隔、無可寄託的一往情深。

《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簡析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這首《隴西行》詩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淒楚,吟來潸然淚下。

4

有一種眼淚,是年老體衰、舉目無親的孤獨無助。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簡析

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開篇便不同凡響:「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兩句,直言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歲方回,看似平淡無奇,像不經意間道來,實卻耐人尋味,頗見功力。他「十五從軍征」,奔赴何處,詩中未作說明;其軍旅生活如何,戰況怎樣,詩中也均未交代。這就給讀者留下眾多想像的空間。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他「從軍征」,系出於戰事,而且這一去就是數十年!「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

---------------------------------------------------------------------

5

有一種眼淚,是笑中帶淚、不可言說的心領神會。

《不見》

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簡析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飾。律詩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結合,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後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詩藪》)杜甫往往打破這種傳統寫法,「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沉著,句律天然」(同上)。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不裝點景物,感情深厚,同樣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採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散文的成分入詩,首先是剝落華藻,語言質樸自然,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便於傳情達意,如此詩用虛字轉折詩意,使對偶不切等。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的妃青儷白、四平八穩的老調,增強了律詩的表現力。

--------------------------------------------------------------------

6

有一種眼淚,是少年不再、蹉跎時光的無可奈何。

《唐多令》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

7

有一種眼淚,是失去曾經的美好的痛徹心扉。

《釵頭鳳》

宋·陸遊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簡析

《釵頭鳳·紅酥手》是南宋詩人、詞人陸遊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婉)的愛情悲劇。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後,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淒楚痴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8

有一種眼淚,是天人永隔、歷經滄桑後的夢中重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簡析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

圖文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RdZtG4BMH2_cNUg6e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