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2019年11月22日,韓國總統府表示推遲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並在韓日間出口管理政策對話正常進行期間,停止向世界貿易機構起訴日方對韓實施「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3種物品出口限制措施。
雖然韓國除了正義黨表示失望以外,其他政黨都支持和理解韓國政府的決定,但韓國輿論認為,這是韓國政府迫不得已、無可奈何地做出了讓步,甚至有些媒體稱之為韓國「舉了白旗」。那麼,韓國政府為何改變當初的對日強硬立場呢?
首先,韓國政府確實面臨日本出口限制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必須改善對外經濟環境。
文在寅執政以來,韓國經濟增長一直低迷,增長率大概為3%以下,日益面臨來自國內改善經濟的呼聲和輿論的強大壓力。如果不改善目前的經濟狀況,在2020年4月舉行的國會選舉中,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很難獲勝。這不僅動搖國會內的執政黨地位,更會影響到下一屆總統選舉的勝敗。
其次,韓國政府決定不再延期「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以來,來自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這一決定之前,韓國政府多次向美國求助,美國雖出面調停韓日矛盾,但一直沒有公開介入。但之後,韓國決定不延期該協定,美國通過種種渠道向韓國方面施加壓力,甚至生效結束日期快到的時候,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強調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重要性,迫使韓國政府改變決定。
在韓國,無論是進步陣營,還是保守陣營執政,美韓同盟是其外交的基軸,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底線。儘管有人提出,「同盟就是手段和方式,不能成為目標」,但在目前韓美同盟的框架下,很難突破這一「緊箍咒」。
韓國政府做出此決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通過滿足美國的要求,試圖緩解來自美國方面增加駐韓美軍費用的壓力。最近,美國向韓國提出要求,希望韓國政府出資50億美元分擔駐韓美軍費用,這將是目前分擔費用的5倍。雖然美方表示駐韓美軍費用分擔和延期「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兩碼事,但韓國方面希望美方理解韓國的處境,期待做出一些讓步。
再次,雖然決定延期「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但韓國方面強調,「任何時候都可以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效力」。這就意味著韓國並不情願做出此決定,隨時可能改變目前的立場。
此外,日本也面臨美國的壓力,一定程度上表示緩解韓日關係的姿態。雖然日方一直態度強硬,但韓國方面先做出讓步,日本也很難繼續保持強硬的姿態。這不僅很難向美國交代和說明,而且可能承擔韓日關係惡化的一切責任,所以也不得不表示跟韓方繼續協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下向日韓施加壓力而達成的結果。
目前韓日雙方雖然暫時放下了矛盾,但它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日企強征勞工」「慰安婦」等棘手問題,還等著韓日兩國來處理。戰後在「1965年體制」框架下,兩國在安全領域跟美國建立同盟關係,間接地形成了安全合作關係,而在經濟領域裡韓國長期得到了日本的投資和合作。1970年日本的經濟規模(GDP)大約是韓國的30倍,而到了2018年已經縮小為4倍左右。過去韓日之間單方面的依賴關係,逐步變為「對等的」合作關係,韓國經濟中所占的對日經濟合作比重也隨之而大幅減少。
東西冷戰結束,韓日之間的安全合作也開始發生變化。韓國相繼跟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因此,韓國不能再以美國、日本安全合作為基礎,推進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外交。根據這種時代變化,韓國對日安全合作的必要性逐步減弱。
由於韓日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變化、安全合作方面的需求變化,兩國之間過去被經濟合作和安全因素所掩蓋的歷史認識、領土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使兩國關係更加複雜化。因此,如果僅僅依靠暫時緩解眼前矛盾的方式來解決兩國關係的結構性問題是不可能的,今後這些矛盾還會出現,時而可能更加激化。(責任編輯: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REbr24BMH2_cNUgHR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