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兩會代表通道上動情回憶在漢抗疫時「苛刻」求藥武漢藥企:為了救命,我都答應,我都捨得
2020年2月14日,張伯禮院士(右二)在江夏方艙醫院為醫護人員作指導。
長江日報記者 韓瑋 攝
在3月8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提到一件令他感動的事:在武漢抗疫期間,一家中藥企業毫不猶豫接受他的「苛刻條件」,堅持不斷為隔離點、方艙、定點醫院供藥。張伯禮動情稱讚「每一個為抗疫作出貢獻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
回憶起在漢抗疫經歷
張伯禮說著說著就哽咽了
當天「代表通道」現場,有媒體記者向張伯禮提問:「去年,您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投身到抗疫的最前線,還把膽留在了武漢。您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些您參與抗疫的感受?」
張伯禮說:「大家說,我們醫務工作者是最可愛的人,但是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全國的廣大老百姓對黨中央的信任、自覺的執行力和奉獻精神。」
張伯禮動情講述自己在武漢的經歷:「我到武漢,要用中藥治療病人,需要大批的藥,但當時的情況解決不了。我給一個中藥企業打電話,向他們求援。我說能不能幫幫忙,但我的條件很苛刻,每天需要的藥可能要幾萬服。但你要答應我,這個藥不能斷,一直要供應,也許要供應幾個月。藥煮好了,還要送到隔離點、方艙、定點醫院門口。最後我說,我們沒有錢,誰給付錢我也不知道。這個企業的負責人聽到以後,毫不猶豫。他說『你別說了,我都答應。為了救命,我都捨得』。」
說到此處,張伯禮話語有停頓,聲音似有哽咽。
九州通毫不猶豫接受「苛刻條件」
救命要緊,保證完成任務
張伯禮所說的這家武漢企業,正是九州通。他當時第一時間聯繫的人,是九州通旗下的九信中藥集團總經理朱志國。
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朱志國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是2020年2月3日晚上接到張院士電話的。「我們會開方子,但找不到藥。就好比有了槍,但沒有子彈,」當時,張院士急切地詢問我們,「每天幾萬服藥,能不能做出來?」
朱志國斬釘截鐵地回答:救命要緊,我們能做!保證完成任務!
朱志國說,自己心裡既有底,也有些擔心。當時他們面臨著「三缺」:缺原料,缺人員,缺設備。完成了,就能挽救更多生命,如果沒有完成,那就是拿病人生命在開玩笑!
「好在我們有一定的基礎,儲備有一些中藥材,可以先趕緊做一批中藥湯劑出來,支撐幾天。然後,我們火速從武漢本地和全國中藥材產地調運藥材原料,連夜從江蘇、浙江、重慶、河南等地緊急拆運煎藥設備,又發動了幾十位同事緊急支援中藥工廠和煎藥中心,那幾天不眠不休,24小時連軸轉。」
2月5日晚,第一批藥做出來後,朱志國他們連夜開著私家車運往相應的醫療機構,希望病人第一時間吃上藥。
據悉,武漢戰疫期間,九信中藥生產、煎煮、配送了中藥湯藥84萬袋,向全市6個區、39個隔離點、7家醫院、10個方艙醫院供應,累計採購中藥材品種255個、728批次、1600餘噸。中醫藥在武漢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背後,有九州通的一份擔當與付出。
聽說張院士在兩會上點贊,朱志國說:「很激動,也很感謝張院士一直記掛這件事。國難當頭、應盡本分,我們只是做了一點兒該做的事情。」
他們同樣讓張伯禮難忘
為抗疫作出貢獻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
張伯禮還說到另一件讓他難忘的事,一個30多歲的企業家,來自黑龍江,自駕到武漢抗疫。張伯禮到武漢的第一天,就是這位志願者開著自己的私家車接他到醫院去。張伯禮問他:「你的油錢誰給呢?」他說:「我自費。」張伯禮說:「他把我送到醫院後,我下了車,對他表示感謝。他說:『咱們彼此彼此。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張伯禮說:「誰是最可愛的人?不管是衝鋒陷陣的,還是默默無聞的,只要為我們抗疫作出貢獻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
長江日報記者 范婷婷 金文兵 通訊員 黃海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QOUGHgBMMueE88vrn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