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女子各有各的不幸——為賈府四春唱一曲"原應嘆惜"的輓歌

2020-09-20     坤麗科技

原標題:不幸的女子各有各的不幸——為賈府四春唱一曲"原應嘆惜"的輓歌

托爾斯泰曾經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讀一本《紅樓夢》,會發現大觀園中美麗聰慧的貴族女子們沒有一個以幸福收場。"千紅一窟"、"萬艷同悲"的結局讓每一位讀者為之心酸。有人說惜春是幸福的,她遁入佛門,不再為世俗所累;有人說探春沒有那麼悲慘,雖然遠嫁,但是她的才華和能力不會像迎春一樣任人欺負。但是,認真一想,會發現她們的頭上始終籠罩著一層陰霾,那就是封建父權和婚姻制度。魯迅曾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悲劇使人驚醒,使人恐懼,使人哀憫,也振奮人心。《紅樓夢》中的"四春"的悲劇,正是如此,出生在錦衣玉食的官宦家中,為什麼沒有一個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四春"是賈府中的四位小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曹雪芹取名常常有其寓意,"四春"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原應嘆息。在曹雪芹的筆下,四春的悲劇命運不僅是那個時代貴族女子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制度中所有女子命運的縮影。如果豪門出身尚不能選擇自己的婚姻,那麼平常女子更沒有發言權。她們的悲劇是那個"吃人"的封建制度造成的,是在皇權、父權社會中女子走向悲劇的必然結果。

一、元春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官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元春是賈政和王夫人的長女,她從小由賈母教養,因為賢德淑良,進入宮中做女吏,後來才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

看元春其人,是有著良好的品德的。首先,她孝順和慈愛。小說第十八回寫道:"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 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其名分雖系姐弟,其情狀有如母子。"從這裡看出元春為母親分擔,所以非常憐愛寶玉;在寶玉年幼時就親自教他讀書,"如母子"三字道出了元春對弟弟的疼愛。其次,她不尚奢華、清醒理智。在元春省親時,她看到奢華的大觀園,多次告誡家人說:"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糜費了!"在整個家族都恨不能極盡奢華之致時,元春理智的告誡不能奢華鋪張,將有隱憂。所以"三春怎及初春景",元春應當是四春中最美好的那一個。

但是任是嫡女的身份、高尚的品德,元春也沒有逃過身不由己的悲劇。封為貴妃,這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最高榮耀,她背後的家族也憑著其得勢而更上一層樓。可惜的是"國舅老爺"們依仗她的地位橫行霸道,她無法勸導他們改邪歸正;朝中臣子因為"聖春尚好"來決定自己對賈府的攀系,這種判斷標準讓元春近乎成一個政治工具,她的個人生活全部毀滅,最終死在富貴的裝點下。

全文元春的描寫並不多,最讓人唏噓的是,在熱鬧團圓的省親一章中,獨獨元春"滿眼垂淚",一個人要回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可見在管制森嚴的皇宮中,她的心中有著無法為外人道的孤獨和心酸。而親人的態度呢?父親賈政也只是回她要好好服侍皇上,賈家才能有"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元春最終生病而死,隨之而來的是賈家這棵大樹的"樹倒獼猴散"。她離開了親人,沒有朋友,自己的情感再也無處寄託,華麗的皇宮實際上是毀滅她幸福的囚籠,但她的人生換來的只是賈府的一時之盛,因此,元春的凋零,有著更加非同尋常的虛妄感。

二、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

迎春是賈赦和一個妾所生的女兒,在注重女子出身的封建時代,迎春和探春在出生時就帶有命運所致的悲劇性。

迎春性格雖木訥老實、逆來順受,卻有著獨特的溫柔善良。在黛玉的眼中,她是"肌膚微豐,合中身材,溫柔沉然,觀之可親"。寥寥數語,就讓讀者很自然地對迎春有了親切感。迎春在人才濟濟的眾姐妹中,才質平庸,但她擅長下棋,周瑞家的送宮花時,"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她生性好靜,在眾人都在熱鬧地寫菊花詩時,她卻"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曹雪芹筆下的迎春,真的是一個觀之可親、嫻靜美好的女子。

可惜,迎春想活得平靜,卻沒辦法永遠讓生活平靜下去。膽小怕事、軟弱不爭,這些性格和處世上的退讓使她屢次被人欺負。連小廝都說說:"二姑娘的諢名叫,戳一針也不知道噯喲的。"奶媽敢偷她的首飾去作賭本,丫鬟被趕出去她不敢為其求情。最終,迎春毫無選擇地被父親嫁到孫家去抵債,五千兩銀子就此葬送了她的一生。丈夫孫紹祖是一個浪蕩子弟,好賭嗜酒,驕奢淫逸的毛病一樣不少,迎春略勸,就被他打罵虐待。走投無路的迎春回到家裡時啼哭著向家人訴苦,王夫人也只是說"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其實,在這裡迎春就註定了會被逼向死亡,所以她心如死灰,說:"還得在園裡舊房子裡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

賈家的衰敗讓她在孫家得不到尊重,性格上的軟弱讓她無法保護自己,更無法勇敢地抗爭,而父親的自私和無情將她推向了魔鬼的深淵。所以害死迎春的,不只是孫紹祖的殘暴,還有父權的不可違抗和不平等婚姻制度對女子身心的殘害。

三、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遞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的女兒,是元春的妹妹,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她被稱為號"三刺玫",是作者用飽含同情和無奈的筆觸塑造出來的女子。

在黛玉的眼中,探春是美麗而很有神韻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谷。"探春的能力和性格與迎春截然不同,雖然也是庶出,但她聰明好強,精明能幹,小廝興兒向尤家姐妹介紹賈府人物說探春:"三姑娘的渾名是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再加上她的母親趙姨娘更是個不齒的人物,探春在賈府的處境歲說是主子,卻被下人看不起。但是她性格要強,而且十分聰明理智,當抄檢大觀園時,她當眾打了抄檢者的一巴掌後,大怒地說到:"你是什麼東西 ,敢來拉扯我的衣裳!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上 ,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跟前逞臉!如今是越發了不得啦!你打諒我是和你們姑娘那麼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你就錯了主意啦……"她言詞鋒利,氣勢不像一個手無寸鐵的姑娘,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挽回了自己的尊嚴,同時,也打壓了賈府下人過於囂張的現象。

探春不只是聰明,還十分有遠見,這一點甚至超過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鳳姐。在賈府的眾多男女中,她清楚地預見了賈府的未來,抄大觀園時她曾說:"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這樣的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呢!"賈府的滅亡是從內里敗下去的,探春的話也一語成讖。探春的不幸在於預見了賈府的衰敗,卻無法勸阻;庶女的出身,讓她一出生就帶著悲劇色彩;聰明能幹,卻只能眼看著自己的婚姻被安排,掙扎也沒有用。

四、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惜春是賈敬的幼女,賈珍的妹妹,在賈府的眾姊妹中,除了元春,惜春的地位是最尊貴的。可惜賈敬一味煉丹,賈珍也不把她放在心上,雖是侯門千金,卻沒有人為她的未來打算。

長期的缺愛,使惜春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冷。抄檢大觀園,她為了證明自己的"清清白白",避免聽見"不堪的閒話", 她趕走了沒有過錯的入畫連尤氏也說她是"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惜春親眼看見了元春為了整個家族的犧牲,迎春作為物品一樣的抵債,探春強烈卻無奈的反抗,在一個個青春生命走向悲劇時,她毅然決然皈依佛門。在《紅樓夢》中,寶玉是真的在經歷一切事變之後而大徹大悟,而惜春並非如此,她願意守著青燈古佛並非是看破了俗世,而是逃避不能支配的命運。

在惜春的曲子《虛花悟》中,唱著:"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 ,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天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樹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就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清醒而痛苦的惜春要出家為尼,來保住自己的清白,遠離污濁,而判詞中的"獨"字已經透露出惜春的真正心境,是孤獨的,是淒涼的。但是試想惜春真的能遠離是非嗎?看看妙玉,如果賈家失勢了,孤立無援的惜春又如何在佛門清凈地生存?

結語

四春的不同悲劇命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女子的縮影,在封建強權之下,她們終究只是皇權、父權、夫權的犧牲品。令讀者恐懼而悲傷的是這樣的女子無論如何美麗、如何抗爭都擺脫不掉無法主宰的命運,我們為其哀、為其怒,更應該從其悲劇中獲得警醒。而曹雪芹將她們的青春生命中的才華、智慧、美麗、善良一一描寫出來,對她們唱了一曲"原應嘆惜"的輓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Q1nqXQBd8y1i3sJYs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