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是脾虛的六個等級的完結篇,也是脾虛到最後的一個症候:脾虛濕滯。
脾虛濕滯:指久病後或飲食不節,致脾氣血虧虛,運化失司,濕濁內生,而導致濕邪或蘊於肌膚,誘發皮疹、膿皰,或脾胃運化為水濕所困,而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水濕內停,而出現面目及肌膚淡黃,舌質淡,苔黃,脈濡細一類病證。
原因:久病或飲食不節。
表現:脾虛失運,濕熱內生,熏蒸肌膚,故見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糜爛面淡紅,或面目及肌膚淡黃;脾虛失運,則食納少,大便溏薄;舌質淡,苔黃,脈濡細為脾虛濕滯之象。
脾虛濕滯產生的主要症狀有兩個
黃水瘡
表現:皮疹少而膿皰稀疏,色淡黃或淡白,四周紅暈不顯,破後糜爛面淡紅;多有食少、面白無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膩,脈濡細。
治則:健脾滲濕
宜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黃疸
表現:面目及肌膚淡黃,甚則晦暗不澤,肢軟乏力,心悸氣短,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脈濡細。
治則:健脾養血,利濕退黃
宜用:黃芪建中湯加減
看完脾虛濕滯產生的具體症候,我們再從中醫辯證的角度來具體看下怎麼改善:
脾虛濕滯的辯證
脾虛熱滯
表現:脾虛濕滯,久濕化熱,面色萎黃,或面色黃而虛浮,善食易飢,食後腹脹,或異嗜生米、茶葉、木炭之類,神疲肢軟,舌淡苔薄,脈濡。
治則:健脾燥濕,和中補血
宜用:黃病絳礬丸加減
氣虛濕阻
表現:脾陽虛,濕氣停止則阻,陰陽壅滯,氣不宣通,胸膈痞悶,腹脹滿,大便不利。
治則:行氣導滯
宜用:木香順氣湯加減
痰濕久滯
表現:氣虛腫滿,痰飲結聚,脾胃氣虛痰氣阻,脘腹脹痛嘔吐痊
治則:疏補化痰
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補充一點:脾虛濕滯患者勿用:洋參、石斛、赤色靈芝(培植靈芝)、靈芝孢子粉、酸奶、液態牛奶、龍眼肉、阿膠、熟地、生地、黨參、枸子、沙 參、玉竹、銀耳、麥冬、燈芯、客家娘酒等
脾虛濕滯講完,脾虛的6個分級就講完了,一路看過來的朋友相信對脾虛會有一個新的認識。脾胃乃元氣之府,無所傷始能滋養元氣;若傷脾胃之氣,則元氣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所有脾的健康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之重要,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做好辨證,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