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結束了動盪的群雄逐鹿的後漢末期,使中國暫時恢復了相對穩定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湧現出風雲人物最多的一個時代,尤其是曹操,更是確實值得後人們大書特書的一位偉人了。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可是從如此英明神武的曹操的後代來看,基本上是完全顛覆了這句話。這裡固然有曹操後人們能力欠缺的問題,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曹操死後曹丕開始的用人問題上,沒有建立穩定的宗族勢力,直接導致了皇權旁落,大權盡落外人之手。
在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繼位。這個時候司馬懿還對新皇帝有所忌憚,自己的勢力還沒達到同曹魏宗室抗衡的能力。這個時候,魏明帝開始要重用曹氏集團,來鞏固曹魏政權的穩固了,有一個能直接對曹魏政權的興衰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曹操的第九個兒子曹宇(?-278年),字彭祖。曹宇的生母是環夫人,和鄧哀王曹沖、彭城王曹據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歷史上關於曹宇的介紹不是太多,最大的優點就是恭順溫和、安分守己,是個對權力構不成任何威脅的一個人。
由於魏明帝曹睿小的時候和自己的叔叔曹宇最為親近,也是最能玩到一起的人,是自己最為親近和相信的人,自己當了皇帝豈有不中用之理?於是他就詔曹宇入朝並賜予了燕王的爵位,時常陪伴在自己左右。
曹宇作為聰明絕頂的曹沖的兄弟,詩歌方面的建樹沒有記載,但對武藝和排兵布陣多少還是有些功底。大家想啊,做為他的父親曹操是文韜武略洋洋精通,還曾寫有自己的兵書,當兒子的雖沒有上陣統兵打仗,就是為了取悅父親,也是要時時習練不綴的。
好時光終究太短,誰料想在位僅十年左右的魏明帝曹睿突然病危,生怕年幼的太子無所依靠,只有忠厚老實的叔叔曹宇可以依託。於是魏明帝曹睿宣召曹宇來到病榻前,想要委任曹宇為曹魏大將軍一職,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等將軍等共同輔政幼主。
為人忠厚的曹宇,自覺才能有限,怕耽誤了國家大事,就誠懇地拒絕了這個大將軍的委任。曹魏政權最後一次能清除異己的機會,就這樣被曹宇給放棄了!也許曹宇真的覺得自己不堪大任,或許還在等待魏明帝再一次的詔令。
魏明帝看到皇叔曹宇拒絕,就問劉放、孫資:「皇叔燕王這樣說是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劉放、孫資趕緊答道:「燕王實在是自知能力不堪擔當重任呀況且燕王心情過於柔弱,確實不適合大將軍一職呀!」
魏明帝無力地問道:「那你們看,朝中還有誰能擔當此任?」劉放、孫資趕緊順勢推薦了跪在旁邊的曹爽,並請魏明帝曹睿緊急召回司馬懿共同輔政。
看,唯一的機會就這樣沒有了!志大才疏、有勇無謀、優柔寡斷的曹爽成了大將軍!從魏明帝曹睿死後曹芳繼位,曹魏政權就一步步落入了司馬懿家族的手中。
曹宇作為曹操活得最長壽的一個兒子,雖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也沒有更多參與過朝廷大事,但在侄子魏明帝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在曹魏政權最生死存亡的最後時刻,在唯一有機會能消滅司馬懿做大的機會面前,他竟然退縮放棄了!
不知曹宇的真實想法是啥,或許是他不願捲入權利的紛爭中,或許是認為自己真的能力不及曹爽還是覺得有曹爽在,曹魏政權就固若金湯了?就因為自己這麼一謙讓,等於徹底將曹魏的命運交予了高祖曹操都曾說過「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之手,不能不說是最大的遺憾和失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