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日報》2月3日03版截圖
村名片
金井村位於船山區桂花鎮南部,距桂花鎮場鎮1.5公里。全村有668戶205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172人。2014年,金井村被列為省級貧困村,2016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19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近年來,金井村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四好村、全市美麗宜居試點村等榮譽稱號。
大事記
2014年,金井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2015年,金井村在大興基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上發力,全村面貌迅速發生改變。
2018年初,金井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四好村」;同年,金井村被列為全市首批鄉村振興試點村。
2019年12月,金井村被中央農辦、中宣部等5部門命名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振興路
船山區桂花鎮金井村:
種上「致富果」 生活別樣甜
柑橘、葡萄等產業遍布全村,白牆灰瓦的扶貧新居令人眼前一亮,村裡還建有便民服務中心、醫養中心……日前,在船山區桂花鎮金井村,一派村美業旺的新農村發展景象令記者倍感振奮。
脫貧攻堅,讓金井村完成了由省級貧困村到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的蛻變。脫貧攻堅以來,金井村圍繞「黨建引領促脫貧、產業強村助振興」主題,走出了一條「組織強、產業興、鄰里和、百姓富」的發展之路,勾畫出「美麗生態、村和業興、宜居幸福」的美好畫卷。
船山區桂花鎮金井村新貌。
便民利民舉措多
村民幸福感倍增
「最近,幾個企業在招工,有務工需求的村民可以了解一下。」清晨,金井村的大喇叭又響了起來,播報的招工信息引起不少村民的注意。
這幾年,村裡的大喇叭除了播報全村的重大事項,還增加了一個重要職能:發布招工信息。
金井村第一書記林文君介紹,近年來,村裡通過村級廣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發布信息,幫助不少村民實現就近務工。僅在2020年,該村就有100多人在市城區以及金井村實現就近務工。
尋求工作崗位是讓閒置勞動力「走出去」,而設置便民服務站則讓老百姓辦事「不出村」。在金井村便民服務各窗口,各類諮詢服務、代辦服務、上門服務都是為民服務的重點事項。
「很便捷,工作人員的服務也很貼心!」正在便民服務中心購買農村醫療保險的金井村村民王鳳清說。
讓村民幸福感倍增的還有不斷豐富的文化生活。金井村的文化服務中心,承擔著圖書閱覽室、農民工文化驛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務點等職能,成為村民休閒娛樂、自我提升的好去處。
在改善道路、水利基礎設施的同時,金井村還建成400平方米村級綜合體1個,配備文化室、圖書室、「婦女兒童之家」、便民服務中心、幸福文化院壩以及健身設施,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建成總投資700餘萬元集醫療、養老功能於一體的桂花醫養中心項目,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79人,社會養老人員4人,提供醫療和康養服務。建成65平方米衛生室1個,百姓就醫實現小病不出村。
據金井村村支部書記漆建介紹,醫養中心的建設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養的幸福場所,更帶動了本村群眾務工,村裡有10多名村民在醫養中心當護工。
「以前,不敢想像村裡會建設得這樣漂亮。」村民徐小麗感慨,脫貧攻堅讓村裡一天天變亮,也讓村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黨建引領促發展
「黨建聯合體」成村民「主心骨」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基層戰鬥堡壘發揮了中堅作用。在金井村,脫貧後的村民們在「黨建聯合體」的引領下,用嶄新的面貌訴說著他們脫貧奔康的故事。
如今,定期到村委會開會,已成為金井村村民楊哲世的常態。楊哲世介紹,每個月不定期召開幾次會議,是金井村「黨建聯合體」的主要活動之一。
2016年金井村成功脫貧摘帽後,迎來了新的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林文君成為駐村工作隊的帶頭人。林文君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商議,建立了「黨建聯合體」,黨建聯合體包括支部聯建、陣地聯用、人才聯育、活動聯開和信息聯享等幾塊構成,積極探索村支部、共建社區、幫扶企業、共築單位等共建聯合體,實現了「五聯」強基。
「黨建聯合體」成立後,村兩委制定措施,通過凝聚人心、政策幫扶、政策落實、提高村民思想意識等方面來開展工作,讓村裡的黨員加入到脫貧工作中來,由黨建引領、黨員帶頭,來密切聯繫貧困戶,一起攜手讓脫貧工作繼續深入開展下去。
經過幾年的努力,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村裡形成了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力的良好局面。金井村的基層黨建工作已成為推動全村脫貧攻堅的強大引擎,為鄉村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船山區桂花鎮金井村川渝魚菜共生基地。
拓寬產業增收門路
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金井村新引進的四川郝溪礦泉水有限公司即將在春節期間投產,這些日子,60歲的村民楊哲龍在廠區內忙個不停。「村裡企業多了,我和老伴就在廠里打工,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楊哲龍喜滋滋地說。
近年來,金井村先後引進四川可士可、中泰灃耘發展柑橘、葡萄等水果種植1074畝,437戶均受益累計增收土地流轉金約5000元,並帶動村民50餘人通過就地務工實現年人均增收5000餘元。
建成的可士可、中泰灃耘柑橘、葡萄種植項目,林輝專業合作社垂釣體驗項目、金桂苑農家樂項目,以及在建的礦泉水廠、川漁魚菜共生、山中時光親子農場等8個項目,有效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100餘人就業。
2020年,金井村村集體收入達到12.6萬元,超過前三年的總和,全村經濟由「輸血式」走向「造血式」的良性發展模式。
「我們正積極打造百鶴林農家民俗院落,發展鄉村旅遊。」林文君介紹,村裡正加快產業培育,有效帶動更多村民增收,為實施好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船山區桂花鎮金井村葡萄種植基地。
人物訪談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訪桂花鎮黨委書記吳鳳瓊
2019年,全鎮省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序列;2020年,所有貧困戶成功實現脫貧……桂花鎮在脫貧攻堅中何以交出這份答卷?記者採訪了桂花鎮黨委書記吳鳳瓊。
據吳鳳瓊介紹,2020年,桂花鎮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聚焦836戶2304名貧困人口「一超六有」高質量達標,為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基礎。
「拓寬致富渠道,構建增收新局面,為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基礎。」吳鳳瓊介紹,桂花鎮抓好勞務輸出,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結合「春風行動」輸出務工人員到山東、江西務工;利用桂花鎮周邊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幫扶幹部「點對點」介紹務工崗位,實現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務工。滿足貧困戶小額扶貧信貸需求,鼓勵貧困群眾參與「短平快」產業發展,用好用活各類扶持資金。
產業發展是拓寬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該鎮巧打產業扶貧「組合拳」,把產業扶貧作為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大力培養生豬、青花椒、柑橘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培育種植大戶4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1個、家庭農場7個,鼓勵因疫情未返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務工就業,進一步增強「造血」功能。
吳鳳瓊表示,桂花鎮將穩步推進精準扶貧鞏固提升與鄉村振興全面開局有效銜接,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全鎮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記者手記
打通「心路」
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幫助貧困群眾思想脫貧,是保質保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繞不過去的坎。在金井村第一書記林文君看來,駐村時光,註定是他和幫扶幹部們人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因為比打通道路和產業路更難的,是老百姓的「心路」。
如何激發村民增強脫貧奔康的內生動力尤為關鍵。為此,林文君帶著村幹部走村串戶,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光說不夠,他還組織村民去外地參觀,看那些成功脫貧的村鎮是怎麼發展旅遊、如何發展產業的,一次兩次三次,村民們「眼紅了」,後來,村民們主動找到他,以實際行動支持產業發展,參與發展。林文君知道,走向群眾的「心路」,打通了!
脫貧攻堅以來,無數個村的村容村貌變了,發展思路變了,這背後是有像林文君這樣的扶貧幹部打通了走向群眾的「心路」,以及他們俯下身子傾聽民意的初心。
來源:全媒體記者 梁界波/文 李四海/圖
編輯:王 瑞 張霽雯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2DSa3cB9EJ7ZLmJI_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