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你見過炒股虧錢的那些人究竟有多慘?如何建立起你的系統

2019-07-21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炒股虧錢的人最慘的是自殺者,筆者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批職業投資者,也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中國第一批證券市場的專業人士,當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當私募基金管理者,一個是當股評。

在中國的第一批私募基金管理者中有一部分人是股市投資失敗後就自我了結了,中國的第一代私募基金從業人員大部分結局都很慘,有的自殺,有的進監牢,有的遠逃國外。

中國的第一代股評大部分情況也是如此。第一代股評大部分也消失了,例如,趙笑雲,趙笑雲做股評當莊託事發後逃到英國,後來又回國做私募基金,做私募基金賠得很慘,從此人間消失,趙笑雲還不是股評中最慘的,最慘的股評是汪建中,現在一無所有還在監牢里,第一代股評中一部分人逃到國外,一部分在監牢里,一部分人間消失。

當然,最慘的是那些因為炒股失敗的自殺者,這些人都是聰明人,卻因為炒股票賠得太多,心裡無法承受而自殺,生命從此消失。

我在證券營業部見的最多的都是這樣的股民——帳戶中有幾萬元,然後套住就不動了。甚至十年以上都不賣。有的人的股票甚至都摘牌了,但是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他們有工資收入,工作收入才是他們的大部分收入。

我的朋友的父親拿10萬元炒股,結果套了10年才解套,於是馬上賣掉了。從此再也不進股市了。但是這10年間他的工作總收入加起來有百萬了。所以他才能等得起,也放得下心。

炒股虧錢慘的人大多是那些用力過猛的人。比如借錢或融資炒股的人,還有職業炒股的人。

2015年那場股災,我有一個朋友自有資金1000萬後又融資借錢1000萬。一輪暴跌下來,就已分文皆無,被踢出場外了。不但虧沒了,還倒欠別人幾百萬元。。。。估計一時半活是還不上了。他那個鋼廠只好準備賣給別人還債。我問他以後怎麼辦,他先把債還完了再說吧。


所以,投資者進入股市首先要有好的心態,沒有好的心態就不要進股市,股市處處都是陷阱,再聰明的人進入股市都難免犯錯誤,股市投資不怕犯錯誤,犯了錯誤要反思,找到股市投資失敗的原因,再重新開始,減少投資失誤。中國股市是個投機的市場,跌到位後,一定會上漲,漲跌之間總是輪迴的,所以,必須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擁有一定的實戰經歷和看盤經驗及豐富的證券知識,才會擁有好的心態。在漲跌不定的市場中,要永遠保持平和的心態,平和地對待股市中的漲漲跌跌,就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賺自己能賺的錢,做自己能做的事。

心平,才能平和地對待市場的浮躁;心靜,才能冷靜地認識到紛紛擾擾表象背後的本質。盈,不為所驕;虧,亦能吸取教訓。真正平靜地對待一切之後,投資觀甚至世界觀都能得到升華。平靜中積蓄的是一種力量,是不斷奔向成功的力量。為了更好地適應交易,更好地完善個性,要逐漸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特點,學會對心理的調節能力、自我調節方法,隨時調整情緒、思維、意志等心理。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心態與和善的性格必定會使你在股市上有所收穫。


眾所周知,A股市場7虧2平1賺,指的是百分70的投資者是虧損的,百分20是平的,只有百分10的人會賺錢,誰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那百分10裡面的人,可是,憑什麼呢,憑什麼你認為你就能成功。憑什麼與大莊家大主力搏鬥?又憑什麼與那麼多專業選手斗?就憑著運氣?或者是那少的可憐的交易知識?別天真了。想知道答案,請接著往下看。

1, 順勢,不輕易抄底言頂。為什麼要順勢,在一波上漲途中,只有一個頂點,假設你交易一百次,那麼只有你買在頂點的時候才會出現虧損,其他任何時候買進你都是有機會賺錢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交易100次,只有買在頂點的那次才是一點賺錢的機會都沒有的。反之,下跌的時候也一樣,底只有一個, 意味著除非你是在底部買入,其他時候都是虧錢的。兩者一比,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最後,關於抄底 言頂,上面也說過,一波上漲只有一個頂,一波下跌也只有一個底,意味著抄底言頂你只有一次機會是正確的。從機率上來看,這是愚蠢之極的。大家也可以仔細統計下過去的所有交易,看看是順勢的時候虧損的次數多,還是逆勢的時候多,相信數據能說明一切。

2, 局勢不明或處於弱勢時懂得先離場觀望。市場不是每天都可做的,漲多了自然要下跌,要懂的迴避掉一些重大下跌。有人可能會問如何迴避,這個其實三言兩語是說不清的,很多東西都是要順應市場去隨機應變的,股市裡面也沒有絕對的事情,要是都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也就不會那麼多人虧錢了。 金融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在局勢不明或處於弱勢的時候進場,而不繼續多等等,等市場強勢了再入場,那樣把握不是更大麼? 多點耐心,學會尊重市場,市場自然也會給你好處。

3,心態。 大部分股民都認為心態問題在炒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把炒股心態問題歸類到炒股前的準備工作中,因為當你有了一定的炒股常識和技術後,你會發現炒股其實玩的就是心態。貪婪與恐懼是人性的弱點,這一弱點在股市中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有些股民一入市就賺到了錢,於是就忘記了股市風險,洋洋得意;而有些股民在遭遇挫折以後,就會畏手畏腳,錯失時機,因此當你虧得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是否還能挺得住,而當你逮住一隻牛股的時候是否會得意忘形?這點如何去破解?唯一有效的就是靠時間,養成每周都總結自己的交易的習慣。長此以往,你離成功也不遠了。


技術不過是用來承載你規則的工具而已

規則,和技術無關。僅在於你自己的設定。最簡單的規則就是,怎麼買,買多少,分幾次買,怎麼賣,分幾次賣,你能在操作之前,都已經把這些都安排好了,每一種情況的出現,你都有相應的對策,讓走勢自己去觸發你設定的條件,那麼,可以說你是一個有規則的操作者。這些都有了,那麼用什麼技術根本無所謂,換句話說,技術不過是用來承載你規則的工具而已。

交易的一個特點就是,一旦你介入倉位,你之前所有的分析,判斷都對走勢不起到一點作用。走勢是市場說了算不是你說了算。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什麼時候離開。

當對於技術,我更看重的是資金管理,風險防禦。什麼時候明白了期市是善於認輸的人遊戲,才有可能擺脫28定律。否則,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去追求哪種根本不存在的必勝絕招,死了也是糊塗鬼。

市場是什麼?市場就是賭場!一部分人的盈利,是從一部分人的虧損中產生。也就是說,你的機會,來自於別人的犯錯!我不信世界上有任何的分析技術或者其他絕招,可以完美預測到,下一步有多少人犯錯,犯多大的錯,而這個時候,你一定能站在正確的一邊?

這樣一看,就很明白了,在操作中應該做什麼。不是努力去增加盈利的次數,而是儘量去減少犯錯的損耗。接下來,就是等別人犯錯,把利潤送到你的口袋裡來,利弗莫爾說「我只是坐在那裡,真的只是坐在那裡哦,就發了大財」。市場比的不是誰一次賺得多,而是誰能活得久。反過來說,能活得久的,必然是這個市場的勝利者,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在不停犯錯,而你是其中錯的最少的那部分人(一點不犯錯,想都別想,妄念)。

「對於任何無分析的系統,行情進展到某一部,我是該入還是該出,要進我以多少資金進,分幾批次進,那這些根本無從談起。」

如果你能建立起一個系統,必然對這個系統相對應的品種經過深刻的了解,通過系統對這個品種的歷史數據進行詳盡的統計後,各種對錯的信號造成的盈虧對沖後,得出期望值是正的結果以後,才能使用這套系統(策略)進行交易。這個時候,你還需要分析什麼?無論是操作前和操作後,你需要做的就是看系統的發出的信號進行買賣,如果還要加入自己主觀的人為的所謂分析去干擾自己系統的執行,那麼和沒有系統,胡亂操作有什麼2樣?就像民航開飛機,你在起飛之前,就要檢查這架飛機的各部分性能,確定了它是安全的,難道在起飛之後再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起飛之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嚴格執行飛行程序。



的確,作為普通投資者、業餘投資者,我們的能力圈有限,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存在能力圈,就是說,對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太在行。那麼,我們以「研究企業」的角度去投資,與專業投資者相比,有任何優勢嗎?兩相對比,很有點偷師學藝卻想打敗老師傅的味道。

所以,普通投資者要想賺錢,其實需要另闢蹊徑。這倒不是說,要練什麼奇門絕技,而是要避開那些我們不擅長的,用自己的方式,築牢自己的堡壘,構建自己的體系,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獲取或多或少的收益。

投資體系,是一整套方法和程序。我們知道,技術分析派往往一把直尺走天下,一根均線定乾坤,有時候我們會嘲笑這種做法,而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然而,如果我們依賴的僅僅是一個指標(比如高股息率)其實與他們並無二致。

所以,我提出了一個投資「路線圖」:預期目標——關鍵因子——風控手段——完備系統——堅決執行。投資成功的第一步,取決於你的預期;而要確保預期達成,必須構建一套完備的系統。

一、預期決定方法

在投資上,若想一年翻一倍甚至幾倍,幾乎百分之百會陷入失敗。為什麼?因為一年翻倍的思想,必然驅使你去短線操作、追漲殺跌、打板、加槓桿……這樣做的結局,如果你從邏輯上無法推演其後果,不妨用少量資金親自試一試。注意,是少量,少到把它完全虧光也不覺得可惜。

而如果只想取得年化2%的收益呢(不考慮通脹)?那直接把錢丟進銀行里好了。不用召開一個家庭會議,來討論選擇哪家銀行,或銀行的經營狀況如何;更不用天天關注新聞資訊、資本市場,那些都是多餘。如果銀行完了,那其他東西大機率也跟著玩完了。

因此,我覺得預期目標是一個決定性的開始。我們的交流群,拒絕接收年化預期在15%以上的投資者,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不是一路人」。

有網友不是說過嗎:一年五倍容易,五年一倍很難。一年五倍可能是恰好買到了大牛股,遇上了大牛市;而五年一倍,卻要求穩定的年化收益15%,中間還不能有大的回撤,這是個不容易達到的成績。想想自己的帳戶,和周圍親戚朋友的帳戶,在五到十年的時間內有沒有做到這一點,自然明白此言非虛。

這裡不妨舉個例子,很老的例子,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仍覺得耳目一新:

有這麼兩個人在投資,A每年賺本金的20%,B第一年賺100%,第二年虧30%,如此循環,請問誰賺得多?

假設以兩年為期,A的最終資產為1*120%*120%=1.44,而B的最終資產為1*200%*70%=1.4。這結果是不是讓你有點驚訝?

再以十年為期,A的最終資產為1*120%^10=6.19,而B的最終資產為1*(200%*70%)^5=5.38。

結論不言自明。這就是少少賺、穩穩賺、慢慢複利的威力。在現實中,賺100%容易嗎?不容易。而虧30%容易嗎?容易——想想2018年。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年化15%,以下。

二、尋找關鍵因子

那什麼樣的方法能達到年化15%的目標呢,經過觀察和試驗,我們認為,長期持有一攬子高息股有此潛力。對照前面的「路線圖」,股息率就是為了達到目標而選擇的「關鍵因子」。

在此,我不準備詳述高股息率的優勢。相關經典著作與研究報告已闡明了其中的道理。推薦大家閱讀西格爾的《投資者的未來》,並可在網上搜索各市場中以股息率為核心建模的實測數據。

但是,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上述著作和試驗中,並沒有提出年化15%的標準。實際上,這個目標是很難達到的。我們希望在高股息率的基礎,加入一些輔助因子,能接近這個目標。

基於此,我們來構建一套簡單而完備的系統。簡單,在於我們關注的核心只有一個:高股息,除此之外,我們可以關心、但絕不糾結其財務報表的種種數據、其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其市場競爭的險山惡水,因為我們知道,只要一家企業能長年保持高股息,那麼,大機率是不會錯的。

有時候,簡單和複雜是可以優勢互換的。

如果說,分析財報和商業模式是專業的投資方法,而成功的投資也理應如此複雜,那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唐朝老師在以分析財報成名之後,會選出分眾傳媒這隻股票(雖然尚難斷定它後市如何,但至少前面這段令人失望);我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閒大老師在熟諳幾種最賺錢最有護城河的商業模式之後,會選出康美藥業這隻股票。

然而我並不是貶損他們。因為儘管他們有這樣的「敗筆」,整體上卻並沒有「失敗」,為什麼,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投資系統。關於「系統」,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當我還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如果有重要的考試,我一定會帶上兩支筆。不管第一支筆如何好寫、如何高級,我一定會帶上第二支。因為我不知道第一支會發生什麼意外——嚴格來說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但我不糾結,不絞盡腦汁去推演意外將以什麼樣的面目降臨,我只需要帶上第二支筆就行了。


同樣,如果我們僅僅以股息率這個指標去重倉單只股票,那未免太過簡單、風險太高。如果我這樣做,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我,說我的系統不堪一擊。無論「極簡主義」聽起來多麼優美,在這件事上都是錯的。

但是,想想「第二支筆」。其實我們可以加入一兩個簡單的因素,就可以扭轉複雜的變局。完成「簡單與複雜的優勢互換」。

比如這個經常講到的例子:一個目前成績優秀的高一學生,我很難判斷他能否考上重點大學。如果要儘量科學地「預測」,需要結合他的各科成績、能力傾向、性格特徵、心理狀態、健康狀況、家庭背景、社會關係、文化背景、教育環境、經濟發展、職業趨勢、社會穩定、科技創新,等等等等,幾乎涵蓋我們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如果把這一系列問題比作基本面分析,你就知道我們平時看兩頁財報就信心滿滿是多麼可笑,多麼地以偏概全了。

然而如果我把這個難題變成評估一組學生的前途,那就簡單多了。目前高一年級500人,我認為前20名大機率能考上重點大學。那麼兩年後,這個「預測」很可能會實現。儘管有個別學生髮揮失常,或者中途掉隊,但作為一個整體來說,他們仍將在500人中保持上游。

對應到股票上來說,儘管在判斷單一股票的前景時,不分析商業模式和財報是不負責任的;但對於一攬子優質股票,在採用一定的倉位策略和進出規則進行控制後,是可以「不深研」的,差不多就行了。那些複雜的「研究報告」,在證偽之前總是顯得無懈可擊,高端大氣神秘;但在證偽之後卻又顯得漏洞百出,還不如我們的簡單規則。

換個角度,簡單變複雜,正確變謬誤。

三、風控手段加持

延續上文的例子,當我只帶一支筆去參加考試時,有一萬種發生災難的可能性;但擁有兩支筆後,這些可能性一下子趨近於零。如果我還要帶第三支筆去考場,那不叫謹慎,那叫有病。

而對於股票來說,其風險性比一支筆大得多。所以我提倡至少分散購買10隻。這樣,如果有一隻股票跌停,將只會損失10%*10%=1%的本金。至於10隻以上,最多能到多少,可以靈活掌握,大多數時候要按個人的資金量和能力精力、習慣偏好來決定。

除了倉位是重要的風控手段外,我們還需要其他手段來保障股息率的穩定、有效。「穩定」這個詞我們都懂,但不是說一直不變才是「穩定」,這也不可能,因為股息率天天在變。「穩定」的意思,是不能今年15%,明年1.5%(當年,如果是因為股價漲上去而變成1.5%,我們求之不得,那是10倍的漲幅啊)。

「有效」又是指什麼呢?是指股息率穩定的同時,企業的凈利潤不能下降。想一想,分紅5毛、股價為10元時,股息率是5%,分紅2.5毛、股價為5元時,股息率也是5%,如果你只關注股息率的「穩定」,便會忽視其「凈利潤的下降分紅下降股價腰斬」這樣的陷阱。這種「穩定」的股息率是無效的。

為此,我們的股息率模式加入了季報增速、保底分紅率、含金量等等考慮,這些都是風控手段。

四、構建完備系統

構建系統,是指操作層面的努力。把策略變成現實,需要以「系統」為橋樑。系統既包括前述關鍵因子、風控手段,還包括其他。

比如,如何分配倉位(是按股息率加權還是等權);是否擇時或隨時滿倉(有人主張「根據大盤的高低」調倉,我個人認為這不靠譜);是否股債平衡(如留25%的倉位給債券);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賣出時是一步到位清倉,還是留部分倉位享受瘋狂?等等。

在討論中,我發現有些粉絲並沒有注意到,或者說沒有重視風控手段和交易系統這兩個層面,眼睛只盯著單只個股的股息率,因而對我提出了一系列的質疑。對此,我唯一的忠告是:如果你選擇跟隨我,請先理解我。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某隻股票買在高位,其後一路下跌,一開始還憂心忡忡,最後「跌多了不愁」,一直抱著守著,好幾年翻不了身。問題在哪裡?旁觀者一眼就能看清:沒有賣出機制。

而如果沒有賣出機制,就證明交易系統還沒真正建立起來。哪怕一天花20小時讀財報、搞研究,也沒有用。如果這樣也能賺錢,要麼是在牛市,要麼是靠運氣。歸根到底是靠運氣。

五、不折不扣執行

要堅決執行,靠什麼?信念。你得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很多人買入的時候是一種理念,到賣出時已變成了另一種理念,因為他在持有的過程中受到各種蠱惑,已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想法,而迫不及待要試試新的想法,於是堅持了很久的「投資」半途而廢,如此循環……

那麼信念又從哪裡來?理解。

當你理解了重力定律之後,便決不會相信一塊石頭會在天上飛,也沒有人能說服你去購買它。在投資上也是這樣。當你確信追漲殺跌絕大多數是悲慘的結局時,便絕不會加入他們的陣營。

如果你不能堅持,不能執行,那說明你對這種方法的前提、局限、歷史、預期,都是模糊的,沒有親自計算過,沒有親身體驗過,沒有花時間去驗證過。


下面具體來談談如何建立合適自己的交易系統

因為我是趨勢交易者,因此我的講述會更偏重技術分析方面。

評估自己,確定交易風格

股票市場是一個寬容度很高的市場,任何人,只要他願意,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建立交易系統,首先要做的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交易風格。

選擇投資方向

如果你對圖形敏感,善於推理邏輯,可以考慮趨勢交易;如果你是一位財經達人,能通過市場信息發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機會,你可以選擇價值投資者。

選擇交易方式

如果你是反應敏銳的人,可以考慮選擇短線交易;如果你是大局觀很強的人,則可以考慮長線交易。

小結:作為投資者,要學會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明確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比較優勢,集中精力於自己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市場機會,這樣前提下構建的交易系統,才會更適合你。

根據現有的理論,架構交易框架。

交易框架要解決的是:買什麼,如何買,怎麼處理

1、買什麼:選擇交易標的

如果是價值投資,你要考慮的是:對自己了解的行業進行選股,還是根據市場波動的周期選時,或者根據估值的高低決定買賣。

技術分析的理論有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均線理論等,一般運用技術分析選股,大原則是:形態,位置,品種。

2、怎麼買:確定買點

比如逢低買入還是突破追高,比如左側定投還是右側逐步加倉,這些買的方法應該契合我們自身的性格和投資角色。

3、買入後的處理:持有或退出

止損:買入後發現與買入條件不符合時,要及時止損。

止盈:當股票盈利達到預先設定條件時退出持倉。

小結:搭建交易框架,就是根據現有的理論和經驗,制定一套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如何確定買點及買入後如何應對的流程。

檢驗和完善交易系統。

交易框架在剛開始形成的階段都是有短板的,我們要在現實中進行試驗和磨合,讓它逐步契合自己。方法如下:

1、先短線,後長線。

短線交易試錯成本比較低、時間短,容易驗證結果;還能大量重複訓練,適合鍛鍊交易的紀律性。長線選股和交易因為驗證時間長,很難短時間得到正反饋,等到結果是錯誤的時候,白白浪費時間。

2、先模擬,後實盤。

很多新手都喜歡一上來就大資金操作,這和士兵沒經過訓練,就上戰場一樣,很容易「出師未捷身先死」。建議先運用學到的知識和交易模型進行模擬交易,等到有一定盤感和成功率後,再實盤交易。

3、先勝率,後頻率。

練習的頻率不要太高,應該追求出手的成功率,優秀的獵手,總是潛伏在獵物常出沒的地方,等待獵物的出現,伺機而動,以求一擊即中。

4、逐步在實踐中摸索,提高成功機率

在練習和實戰中,要不斷修正各種條件,盤前作計劃,盤後寫總結,總結經驗,逐步提高成功率。我們的交易框架要能夠大機率賺錢,也是就是能夠大賺小賠或者多賺少賠,只有這樣的交易系統才是成功的。

小結:通過刻意、重複的訓練,形成自己固定的交易風格,內化為自己的本能,是高手們能夠穩定獲利的原因。

最後,一個好的交易系統,還需要配合好的思維和心態,做到知行合一

一個好的交易系統的評判,在於它的完整性和客觀性,能否保證了交易系統結果的可重複性。

另外,好的系統同時也要有好的執行力,這樣才能」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職業交易員都有穩定的心態、開放性的頭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客觀的看待市場。他們做交易有一個共同特點:有耐心和勇氣,他們在等待機會時會很有耐心,而一旦發現機會,就敢於果斷出手,重倉買入。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需要盯住的僅僅是你最拿手、最敏感的機會。我們跟不上市場每一個細小的變化,我們可以採用一個最笨的辦法,把自己簡單化處理,等著當市場適合我的交易模式的時候,或者適合我的機會出現的時候,我再出手,這就是建立交易模型的初衷。


寫給交易迷茫的你

你是否曾經布置了詳細的交易計劃,卻最終仍是做了衝動性交易?你是否面對不利交易卻不願迅速認賠,儘管你知道止損的重要性?歷史不斷在重複,錯誤也不斷在重複。其實,交易市場上高手之間的較量絕不是技術水平上的較量,而是投資哲學的較量,心態和境界的較量。

任何一個市場,在同一瞬間,就有無數人在做多,還有無數人卻在放空;同樣看對了行情的方向,有人賺了點小錢就跑,有人卻不為所動,試圖獲得市場重大趨勢運動帶來的暴利,即使眼看要到手的利潤可能得而復失也在所不惜;當交易出現損失時,有人心存僥倖,不願及時認賠出局,結果釀成大禍;有人卻把市場判斷失誤看做交易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在損失很小時就果斷撤退,沒有受到大的傷害……

市場交易就是簡單的一買一賣,但在這一買一賣的背後,隱含著投機者不同的觀念、意識、目的、動機,反映出投機者不同的價值觀、市場交易理念、對待金錢的態度、對待風險的態度,等等。

從表面、局部看,市場交易的成敗,好像是一些偶然的事情、運氣在起作用。但是,我認為,投機者在金融領域的最終命運,深層次的原因取決於一個投機者的綜合素質,這就是一個投機者的人生修養和境界。

投機者的修養和境界並不神秘,也不玄虛,它是建立在兩個方面之上的。

一是投機者對市場的理解,對市場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的基本態度;

二是投機者對自我的認識,這種認識既包括對人類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本性,如希望、貪婪、恐懼、僥倖、自負等的洞察和了解,也需要投機者對自己特殊的心理弱點、性格缺陷、思維、行為習慣等主體身心活動的深刻反省。股票、期貨市場的投機遊戲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意志、心理的對抗與較量。對市場的理解和對自我的認識這兩方面之間,本質上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早在100 多年以前,一位投機市場的老手就說過這樣的話:成功的股票、期貨投機定律是建立在這一假設的基礎之上的,那就是,人們將重複過去的錯誤。因此,投機者對人性的認識越深刻,對市場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亦然。從這種意義上說,股票、期貨的交易實質也就是一種心理遊戲,既是與市場中其他人的角逐,更是與內心自我本能、人性弱點的對抗。

在我做投資的初期,我都不敢告訴別人我是做投資的,甚至連家裡人都不知道我是幹嘛的。

因為你說你在搞投資,他們就會認為你是炒股的,是不務正業,你好吃懶做,不願意去上班,就躲在家裡炒股,典型的社會失敗者。投資?不要搞笑了,投資那是馬雲王健林他們乾的事,你這幾萬塊錢也能算投資?

直到現在,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鄰居都不知道我是幹什麼職業的,他們看到我大部分時間呆在家裡看書喝茶,會覺得好奇,偶爾也會問一下,我就說是做網際網路的。

為什麼說自己是做網際網路的呢?幾年前我可不敢這麼說,因為那時候大家覺得網際網路也是個不務正業的事情,隨著這幾年網際網路的盛行,老百姓都知道這是個很歷害的東西,馬雲馬化騰都成首富了,能不厲害嗎?你說你是做網際網路的,他們就會覺得你很厲害,而且不會多問,因為網際網路這東西他們懂的不多,如果接著問,只會顯示出他們的無知。

在美國,投資=華爾街=社會精英,在中國,投資=炒股=不務正業,社會認可度是很低的。

這就讓很多做投資的人覺得自己被社會邊緣化了,沒有圈子,沒有朋友,連別人問你是做什麼的你都不敢說。我認識很多在股市資產千萬以上的人,他們還要去做一份月薪幾千元的工作,除了覺得財務上更有保障之外,我想,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到社會的認同感,人是群居動物,只有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

所以投資做的好的人大部分都是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性格,對待世界,他們保持冷眼旁觀,獨立思考,對待生活,他們充滿熱情又與眾人保持距離,對待朋友,他們寧缺毋濫,有幾個知心好友能一起賞菊品茶足矣。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_IGGwBmyVoG_1ZUT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