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不凡 看見春天

2020-03-11     大連新聞網

疫情就是命令,從1月25日遼寧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開始,作為攝影記者的我就奔走在各條戰「疫」戰線,用鏡頭定格一個個不平凡的身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除了與病魔短兵相接的「生命守護者」外,還有無數群眾身邊的「守護者」,他們堅守崗位、辛勤勞動,保障著城市的運轉。

\\ 文·圖·視頻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 \\

沒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第一次進入市級醫學隔離觀察點,正趕上醫護人員從防護區回來,每個人都是「全副武裝」,只能透過護目鏡模糊地看到眼睛。推開最後一道防護門,醫護人員就得趕緊進行全身消毒,再脫掉最外層的手套進行血樣整理登記,緊張有序,但現場氣氛卻是十分凝重。這場突發疫情,對這些80後、90後來說,是一場人生大考:直接面對詭異無形的病毒,沒有先例可鑑,必須智勇雙全。記者在實地採訪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在這場抗疫大戰中,我市尚無醫護感染。做到這一點,最大的「秘訣」就是近乎苛刻的科學管理。同時,對值守的醫護人員,以不疲勞作戰才能打勝仗為原則,實行不帶負擔輪班上崗,進行科學統籌調配。大連的白衣戰士們給記者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處驚不亂」「科學有序」。也許這就是生命守護,沒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忠於職守的雙崗衛兵

趙巍巍作為一名轉業軍人,分管沙河口區黑石礁街道再就業培訓業務。為了更好地做好就業服務和疫情防控,她很快便擬出相關窗口業務預約辦理告知書,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微信留在告知書上,張貼到轄區的每個樓道內,方便居民辦事。白天,她到街道處理居民來電及微信預約辦理業務,事無巨細,耐心解答並及時將相關情況轉交到相關科室,生怕在疫情期間耽誤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晚上,帶領社區志願者在卡點認真值守,對來往車輛人員仔細排查。趙巍巍常年在窗口工作,認識很多轄區居民,個別熟悉的居民因悶得太久想隨著親友進小區,她卻堅持一人一卡,不予放行。居民說:「平時關係不錯,通融通融。」她一口回絕,堅持原則。很多人說她不近人情,她說:「此時不近人情是為了我們的友情更長久。」 白天堅守工作崗位,晚上接力卡口執勤,直到小區居民熄燈安睡,才放心離開崗位回家。趙巍巍始終抱著「疫情不除就要堅持到底」的決心,她以軍人的標準、軍人的作風,頑強堅韌地戰鬥在抗疫第一線,成為大家眼中抗疫戰場上的「鏗鏘玫瑰」。

「幕後」的醫護守護者

致敬「逆行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們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一起戰勝疫情。曾經是中醫康復理療師的楊瑞,多年前轉業在莊河經營有氧果蔬種植。為了讓白衣天使更健康地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主動聯繫市內六家醫院,免費送當天採摘下的新鮮草莓和西紅柿。記者是在一家醫院採訪時,偶然聽到護士們聊起這支輸送果蔬的義工隊。能在這麼困難的時期送來這麼多新鮮果蔬,讓醫護人員感激不盡。當記者聯繫到楊瑞想要採訪時,他一直推脫,不想出名。他說,作為曾經的戰友,他深知醫護人員的辛苦,能在這非常時期出一點綿薄之力,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記者還是執意驅車3個多小時,到訪了這個神秘有氧果蔬基地,去看看這個不願「出名」的「中醫企業家」。

1.在我市一家醫院,護士正在為醫護人員檢查防護服。

2.醫護人員在隔離區內整理採集來的血樣。

3.醫護人員在獻血車內為捐獻血漿的治癒患者檢測血樣。

4.果蔬大棚內,農戶們正在忙著採摘。

5.醫護人員在醫院接到愛心果蔬。

6.趙巍巍在街道辦公大廳為居民辦理業務。

7.志願者們晚上在卡口執勤。

8.為居民檢測體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wvdzXAB3uTiws8KB9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