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6)在倫敦和深圳同時發布。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國際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評價和排名。
全本期GFCI共有100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其中全球前10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北京、杜拜、深圳、雪梨。
圖為空中俯瞰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 (圖源:中新網)
中國在前十排名中占有四席,其中,香港排名第三較上一期排名下降12分,與排名第一的紐約評分差距再次拉大。
而上海和新加坡的評分差距由上期的2分縮小為本期的1分,上海與排名前四的金融中心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分析認為,上海連續三次保持排名第5,同時與第4位城市的差距不斷縮小,一方面得益於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去年以來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持續加速出台,上海順勢而為推動了新一輪更高層次的金融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上海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本期指數中,上海在營商環境方面排名全球第7。
GFCI 26和GFCI 25綜合競爭力排名和得分變化情況 (圖源:網絡)
此外,北京、深圳的表現亮眼,排名較上期各提升2位和5位,分別位列第七和第九。其中,深圳的評分較上期提升9分,達到739分,與排名第8的杜拜僅相差1分。
進入榜單的中國內地城市還包括廣州、青島、成都、大連、天津、南京和杭州。南京為首次正式加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目前排名第103。廣州、成都評分和排名均有所上升,廣州評分較上期增加3分,排名上升1位,目前排名全球第23;成都評分較上期大幅增加25分,排名上升14位,目前排名全球第73。
(圖源:圖蟲)
值得注意的是,倫敦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中繼續位列第二,但因「脫歐」不確定性影響,倫敦的領先優勢在逐漸縮小。
自2018年紐約超過倫敦排名第一後,在此次排名中倫敦已經落後紐約17分,僅領先香港2分。
Z/Yen集團的執行總裁麥可·邁內利表示,倫敦保持住了第二名的位置,但亞洲和其他歐洲城市的強勁表現是值得倫敦擔憂的。「政治不確定性、『脫歐』、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動亂將使國際金融中心的表現呈現更多波動。」
除倫敦外,多倫多、蘇黎世、法蘭克福、波士頓等歐美金融中心評分和排名也均出現下降。
此外,報告通過對全球金融從業人員的在線調查,分析了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科技環境及金融科技活動的發展情況,選取了二十座金融科技發展的「標杆城市」。
數據來源: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上海、紐約、廣州、深圳、倫敦、香港、新加坡、舊金山和芝加哥為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前十名。
從排名不難看出,中國城市在金融科技領域成績亮眼,前十名中有5座中國城市。報告發布方指出,這表明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已具備一定優勢,並得到國際金融界的普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