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到了伊犁
如果沒去過喀贊其
那你將錯過與最美的新疆風土人情
親密接觸的一次機會
在這片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的街區里
不僅能感受到獨特的維吾爾族風情
更能「品嘗」到最動人的
新疆味道
喀贊其—鑄鍋人
關於喀贊其名字的來歷,小編要給大家說道說道:
最早之前,一部分維吾爾族群眾從南疆遷居到此地(喀贊其),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以傳統的手工製造業為生,而其中更多人以鑄鍋為業,便有了「喀贊其」,維吾爾語以為鑄鍋人的名稱。
儘管傳統鑄鍋如今已逐步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但走在喀贊其的街頭,仍然能看到不少從事傳統民族手藝的工匠正精雕細刻「作品」的身影。
行走在喀贊其,可以看到街道兩旁彙集的上百家手工作坊。從鐵藝、木藝到皮具、樂器,一代代傳統工藝的繼承者們,正在這裡,將文化發揚光大。
喀贊其—庭院文化
絕大多數來到喀贊其觀光的遊客都會被遍布街巷的歐式、中西風格結合及富有維吾爾族特色的民居所吸引~
有人將喀贊其比作摩洛哥的舍夫沙萬,小編覺得喀贊其比舍夫沙萬更具風情和韻味。
不信,你們看!
上為舍夫沙萬,下為喀贊其
上為舍夫沙萬,下為喀贊其
上為舍夫沙萬,下為喀贊其
喀贊其的各式建築,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被譽為「民居博物館」。
這裡的人、環境始終保持著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頗具中西亞特色及「塔蘭奇」傳統文化風格。
喀贊其的房屋建築對藍色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或者在外牆,或者在屋頂,更多時候是在門板和窗欞,藍色大都是主色調,整個建築顯得精緻而純凈。
走進當地居民的庭院,每間房內都鋪有民族特色的碎花地毯,地板、房頂和牆壁以實木結構為主,長長的餐桌旁鋪著坐墊,壁櫃裡面放置著大量玻璃製品、茶具和水晶製品。
除了古老的純木結構民居,喀贊其還有各式磚石結構的別墅,院落或大或小,但居民家中大多種植花草、蔬菜,搭葡萄架子。
喀贊其—風情小食
喀贊其最吸引人也許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新疆美食,而是伊犁人的特色風情小吃。
這個看起來有點不規律的冰淇淋就是喀贊其的「哈根達斯」,純手工製作的冰淇淋無需添加過多累贅,味道純正不失特點。
手工冰淇淋有超過70多年歷史的傳統工藝,材料採用的是牛奶雞蛋白砂糖。
在這裡,還有一種獨特的吃法——刨冰酸奶。
在喀贊其,有很多維吾爾族大叔經營的刨冰酸奶店。
當你需要品嘗時,熱情的主人會一手拿碗,一手拿起一個手掌心大的刨刀(小鏟子),在一塊潔白的冰塊上,使勁地鏟下一些豆子般大小的冰渣子,然後從另外一個大盤子裡舀一些酸奶盛進碗中,再配些砂糖或者蜂蜜,攪拌均勻後,就可以食用了。
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飲料製作方法,其關鍵環節里的「刨冰」,從挖掘、搬運、儲存、食用,無不體現了維吾爾人的聰敏智慧。
刨冰酸奶,對胃熱、體虛,焦躁不安者有極好食療效果。
喀贊其—哈迪克
喀贊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景區,這裡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片老街區。在這裡,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被稱為哈迪克的「馬的」。
提起哈迪克,就不得不說那讓伊犁人倍感親切的「六根棍」。
其實,哈迪克就是「六根棍」的升級版,漢語意思是「馬車」。將原有的「六根棍」上鋪上好看的花毯,再給馬車加上雕刻得很有異域風情的棚子,掛上艾德萊斯綢,就連那拉車的馬兒也戴上了紅絲綢。
這樣,原先簡陋的「六根棍」就顯得非常漂亮,整輛馬車看起來既優雅又有民族風格,維吾爾族群眾親切地將它稱作「哈迪克」。
喀贊其是伊寧的形象窗口
也是北疆唯一一個
以維吾爾族民族風情為主體的
大型原生態人文景區
這裡有民族風情的真實寫照
更涵蓋了北疆獨特的民風民情
當你踏入塞外江南
一定要親臨喀贊其
感受傳統與現代風情的碰撞
凡是美的東西,總不會為誰停下來
在這裡,
放慢腳步,為這裡的美好停留
但凡關於這裡的每一點美好,終不忍錯過
來源:新疆分享
轉自:新疆阿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