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少量多次飲60℃的開水可殺死病毒」「煙花爆竹產生的煙霧能夠殺死病原體」「嚼檳榔抗新冠病毒」「用75%的消毒酒精+風油精霧化可殺死體內病毒」「喝酒抽煙抗病毒」……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一些號稱可以「防疫」「治病」的「偏方」「妙招」層出不窮,花樣翻新。這些被世衛組織稱為「信息瘟疫」的不良信息在網絡平台上蔓延擴散,干擾防疫大局,亟須引起重視。
細看這些信息,很多並無權威出處,卻大多冠以「專家」「權威」的面目出現,往往加以看似嚴謹的論證,實則經不起仔細推敲,有的甚至明顯違背專業知識、生活常識。然而,在治病原理、預防救治藥物尚不明確的背景下,部分群眾產生較大心理壓力,進而出現判斷失序,有的明知是假也要「試一試」,有的只求心理安慰,還有的信以為真。這都給「信息瘟疫」的傳播擴散提供了溫床。
「信息瘟疫」擴散產生的不良後果不容小覷。其直接後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群眾的認知混亂,壓縮了權威正面信息的傳播空間,消減了戰「疫」效果。有的所謂「偏方」「妙招」還會對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有的甚至引發社會問題。若任其肆意傳播,將會干擾疫情防控大局。
事實上,世衛組織明確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藥物被推薦用來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病症。我國科學家也多次強調,迄今2019-nCoV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儘管如此,一些「偏方」「妙招」等「信息瘟疫」仍能大行其道,甚至為人接受、影響公眾行為,其中原因值得深思。總體來看,除了這些信息本身具有一定迷惑性、迎合了部分群眾心理需求之外,權威信息供給短缺、公眾科學素養不足、治理力度不夠等是重要方面。
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強調,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措施包括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加強網絡媒體管控等。這些要求為引導群眾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科學防控提供了路徑,也為遏制「信息瘟疫」的傳播開出了「藥方」。
權威聲音和小道消息從來都是此消彼長。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各級各地要加強輿情收集研判,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和有關權威專家要針對群眾關切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加強解釋,以正視聽,特別要注重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真正對「信息瘟疫」形成強大壓制。
謠言止於智者。阻斷「信息瘟疫」傳播,根本之策在於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科學素養、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打蛇要打七寸。各級各地還要加強網上網下的管理力度,切實切斷「信息瘟疫」的傳播渠道。要加強網絡陣地管理,及時封堵不良信息;加強網下治理,加大對造謠傳謠者的打擊力度;各網際網路企業和平台也要加強自律,強化把關,不給不良信息傳播留空間。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力開展,既需要加強科學防控,更需要群眾參與。各級各地一定要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切實引導群眾科學理性防控,形成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半月談評論員:晏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