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廣大中小學生家長說說,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
其實,這篇文章標題的潛台詞是:我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數學天才?
一道題鑑別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一招提高孩子數學成績
01 奧數為什麼熱度不退?
從80年代開始,好幾代中國孩子的童年,都繞不過去奧數這件事兒。
在中國,家長對奧數的情感無比複雜:
家長們對它追捧有加,學生們對它恨之入骨;
到了教育改革者那裡,它又成了應試教育的標誌;
還有網友評論說,奧數就像「地溝油」,吃著不放心,想著噁心,但是因為有利可圖,還是有很多人爭著吃……
在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家人的孩子,想有個好工作,就得上一個好大學,之前就得上重點高中,再之前就得上重點初中。
不少優質的學校自行考試,奧數順勢填補空白,成為重點學校選拔尖子生的參考依據。
每一個階段、每一次入學,都是一次競爭,而每一次競爭,都是下一次競爭的門票與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奧數被視為絕對的考核標準。
人們相信拼奧數是一條公平的路,起碼不拼爹不拼財力,是靠自己的努力明刀明槍掙來的。
更何況,高中打奧賽出了成績的孩子,還可以獲得清北等超一流大學的降分錄取,甚至是免試入學。
而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很多家長看中的正是「保送上大學」這條「捷徑」。
學習控認為,只要小升初、初升高分班考試考數學,只要高考自主招生認奧賽成績,那麼全民奧數風的浪潮,就永遠不會退去。
畢竟,奧數狂潮的背後,是各個群體訴求的滿足:
國家藉此選拔創新性人才;
學校藉此獲取尖子生維持升學率;
家長藉此保證下一代教育質量並謀求階級躍升。
一道題鑑別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一招提高孩子數學成績
02 我的孩子是天才嗎?
中國數學會原理事長馬志明院士明確表示:
(奧數)本來應該是天才的,考查學生真正的智商。
那麼問題來了,你的孩子是天才嗎?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等家長尋找答案,老師就會告訴你。
因為當老師的,當碰到好學生時的那種心情,家長是難以體會的。
我就遇見過兩個牛娃。
第一個娃我是這樣發現的。
當年我出了一個題目,問狄利克雷函數是不是周期函數?如果不是說明理由,如果是,是否存在最小正周期。
我當時壓根沒想到有學生能做出來,因為那批娃是從部隊戰士考過來的,相對基礎較差。
結果有一個就做出來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我就問他:你是不是大學生入伍的?
結果他告訴我:教員,我高一讀完就沒讀書了,就去當兵了……
這還了得?!重點培養,後來這孩子拿了大學生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讀書的時候就搞了個三等功。
還有一個女生,我給她們講機率的時候講過一個看似簡單的機率題:求任意兩個整數互質的機率。
這個題目聽聽容易做做很難,從答案你就可以看出難度:pi平方分之6。
我當時看到的解法是用zeta函數做的。
我也覺得他們做不出來,結果那個女孩子用初等方法就做出來了。
我給這孩子的評價是:她是這個學校有史以來最好的學生,沒有之一。
當然,他們倆距離天才還十分遙遠,但已經足夠讓作為老師的我欣喜若狂了。
所以說,如果你娃真的是天才的話,老師大概應該比你激動,根本輪不到你來發掘,老師就會興沖沖地向你報喜。
一道題鑑別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一招提高孩子數學成績
03 一道題測試孩子是否適合學奧數
奧數的精髓在於自己去學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能學得明白。
換句話說,就是是否具備學習數學的能力。
事實上,今年國科大三位一體自主招生面試時,那道群論的題目我是很喜歡的。
因為我也曾經拿群的基本概念,測試過初一的學生是否具有數學天賦,真的是一測一個準。
當年做出那個題目的兩個孩子,一個在北大,一個在浙大。在浙大的那個孩子要不是因為偏科,也是北大的料……
所以怎麼測孩子是否適合學奧數?
家長朋友,如果你能理解什麼是群,那麼對六年級以上的孩子可以做以下測試:
告訴他基本概念:群是一個對乘法封閉、滿足乘法結合律、有單位元、有逆元的二元運算的代數結構。
那麼所有形如a+b(sqrt2),其中a,b都是有理數且不同時為0的數,是否構成一個群?
什麼?你要是理解不了群怎麼辦?
從基因上看,也許你娃就不太適合學奧數了吧……
有很多人講,群這個概念大部分小學生根本不可能理解!
我知道啊,可我的論點就是,大多數孩子其實不適合搞奧數。
奧數本來就是只有極個別孩子才能學得出來的!我這道題就是幫你把適合的那部分直接挑出來!
這要是隨便抓個孩子出來,就能把上面那個測試題目做出來的話,那我國的騰飛大概明天就能實現了……
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所以大部分家長的孩子也都是平凡的孩子,把這點想明白了也不至於那麼焦慮。
一道題鑑別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一招提高孩子數學成績
04 不適合奧數的孩子如何提高數學成績?
又有家長說了,不是我們想學奧數啊,都是升學考試逼的啊。
所以啊,盡人事聽天命,孩子能學到哪個份上就是那樣了,你再逼也不見得有多大的提升空間。
把心態放平,有些奧數的東西你作為成年人都拐不過彎來,想讓自己孩子拐過來?
話說回來,奧數學不好,中高考數學想學好其實並不是太難。
畢竟,學了奧數的孩子,跟沒接觸過奧數的孩子,數學成績也是能查出幾十分的。
學了奧數的孩子,見過的活題、難題多,思路更開闊,邏輯思維能力也會更縝密。
作為家長,怎麼檢驗孩子數學的某一塊知識有沒有真的掌握呢?
這個辦法就是:讓孩子把學過的內容講一遍。
回想起我自己學數學的生涯,感覺學得最紮實的時候,就是在研究生階段的討論班上,幾個人輪流講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
如果你不上台講,很多細節你看的時候就會跳過去;但是你要上台講,就一定會把每個細節弄明白。
講課真的是個放大器,你任何想拖泥帶水的地方都混不過去。
而且在討論班上,大家都是火眼金睛,如果你哪個地方想矇混過關,馬上就會有人開炮:等等,你這步是怎麼得出來的,我沒聽明白……
可以這麼說,很多數學知識,也是我當了老師以後徹底搞明白的。
所以,如果家長想切實輔助孩子提高數學成績,不妨多些耐心,時不時抽查一下孩子,讓他把所學的東西給你講一講。
如果孩子能夠很順利地把基本概念講清楚,能把你講懂了,我覺得就ok了。
舉個例子,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別上來就背公式,公式誰不知道啊。
孩子要能講得出,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而且,至少要讓他講出兩種以上的方法。
家長要裝成個白痴各種發問,孩子要能做到兵來將擋,那他的知識就算過關了;而只要是支支吾吾的,肯定就是哪個地方沒想明白。
這是我能想到的,能檢驗孩子數學學得是否紮實的最好辦法。
如果家長把數學知識全忘光了怎麼辦?
那最好啊,你正好讓孩子給你講講,看看孩子到底是把你講明白了,還是講糊塗了?
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的掌握了。
一道題鑑別孩子適不適合學奧數!一招提高孩子數學成績
奧數本身並沒有問題。
學奧數培養數學思維,也沒有問題。
事實證明,在中高考命題趨勢偏向靈活出新和考查能力之後,有些奧數基礎的孩子,在中高考中更能占儘先機,發揮穩定。
但是小心物極必反,學奧數要有個度。
那種強迫式的,並非基於興趣愛好的學習,不僅不會給孩子帶去歡樂,反而會讓孩子不同程度地產生厭惡數學的情緒。
那些超難的選拔考試和功利性的趨之若鶩,終會廢掉孩子的數學興趣,透支孩子的多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