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靠譜的人相處,可靠

2019-10-02     心成一閱

在生活中,和靠譜的人相處,會感受到如沐春風般舒適。

因為他們做事可靠、值得信賴,為人踏實,懂得關心他人。

1

與靠譜的人相處,可靠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原本雙方約定好去做一件事情,對方卻臨時失信,導致自己一整天的計劃都被打亂,原本的好心情也變得十分鬱悶。

不靠譜的人,在做出承諾時是漫不經心的,而被承諾的人會滿懷期待等待結果,結果空歡喜一場。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在消耗自己的人品。

靠譜的人,給出的承諾就會全力以赴去踐行,答應的事會想要做到盡善盡美。

在做出承諾的時候,會考慮很多東西。

比如時間、能力、精力等等,權衡了這些,才會給出一個承諾。

曾有一個故事: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想實行新法。

可百姓都不認可這個新法,認為新法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於是商鞅在城裡的南門立了一塊木頭,並向全城百姓宣告誰將這塊木頭搬到北門,就獎賞十兩金子。

百姓對這一做法覺得很奇怪,都不願意相信商鞅,沒人敢去動那塊木頭。

商鞅為了激勵人們去搬那塊木頭,將獎金上升到了五十兩黃金。

後來有一個大膽的人試探真假,去搬了木頭,商鞅立即就給了他五十兩黃金。

這一做法,讓百姓覺得商鞅為人十分靠譜,就選擇信任他,最後新法才得以順利推行實施。

富蘭克林說過:「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靠譜的人,值得我們以心交心。

因為和他們相處,不必擔心他們失信於自己,更加安心。

2

與靠譜的人相處,踏實

靠譜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自省。

面對問題,他們不會退縮,也不會推卸責任,而是積極承擔責任,並總結和反思自己。

夏朝時期,有扈氏叛亂,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與之抗衡,結果伯啟被打敗了。

他的下屬們都很不服氣,要求繼續派兵進攻。

但是伯啟說:

「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

從那以後,伯啟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給世人樹立一個靠譜的形象,使百姓信服於他,夏禹更加信任他。

過了一年,被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古人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面對出現的問題,靠譜的人不會急於去抱怨,而是腳踏實地,立足於問題,作出積極的行動。

當一個人將自省當作一種習慣時,他就具有一定的素養,會站在一定的高度。

格局大了,眼光遠了,思想深了,心胸廣了,路自然就寬了。

這時,他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謹守道義。

所以和靠譜的人相處、共事,不用猜疑、顧慮,不用提心弔膽,內心會有一種踏實的安全感。


3

與靠譜的人相處,安心

顧及他人,是懂得體貼和照顧他人的感受,是一個人的基本情商。

古語說:「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意思是說,要用責備別人的態度來責備自己,用寬恕自己的態度去寬恕別人。

懂得顧及他人的人,是一個靠譜的人,值得信賴的人。

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子女時,強調做人要靠譜,而靠譜最重要的是有同理心,多為他人著想。

他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父親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卻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裡。

於是父親對兒子說:

"遞一樣東西給別人,要想著別人怎麼接到手更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拿的人還要把它倒轉來,如果沒有筆帽,還要濺得別人一手墨水。

刀剪一類物品更是如此,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

為他人著想,本身就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不靠譜的人在面對某一問題時,僅僅從自己的利益得失出發去考慮,而置別人於不顧,甚至把尖酸刻薄和口無遮攔當做幽默。

殊不知,幽默是讓人輕鬆愉悅的,刻薄只會讓人不舒服。

《論語》有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真正靠譜的人,會將共情心用在照顧別人的情緒上。

雖然說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你能顧及一個人的情緒,就是對別人最大的照顧。

和靠譜的人相處,不用害怕被計較和不被尊重,因為他們懂得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李嘉誠曾經說過:「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真正靠譜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始終秉持著一顆真摯而又善良的心。

靠譜的人,不一定是關係最好的人,但一定是信守承諾的人;

靠譜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一定是有擔當的人;

靠譜的人,不一定是對你最好的人,但一定是能顧及你感受的人。

往後餘生,和靠譜的人同行,和他們相處真的很舒服。

更多的精彩情感,哲理,美文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心成一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R2Ti20BMH2_cNUgqb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