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下不允許開設英語課程等學科課程」「6歲之前的線上教育產品會被禁止」,這是被「網傳」的「雙減」試點內容。昨天,教育部終於以正視聽——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
6歲是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年齡,學前兒童自然是指6歲之前的孩子。昨天,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近日發布的《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內容予以解答,稱「確保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向小學生活過渡,對其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指導意見》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規範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行為,合理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做好科學銜接。
那麼,學前教育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標準是什麼?
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按照《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要求「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
「零起點教學」意味著任何校外培訓機構的學科類的教學內容都是違規的。因此,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治理的內容包括:
事實上,從小朋友到小學生確實存在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這也就是幼小銜接存在的必要性。只不過,幼小銜接的剛需成全了眾多校外培訓機構。此次教育部發布《指導意見》,實質上還是從整治義務教育「上游」入手,達到「雙減」的目標。為此,教育也出台了相應的幼小銜接措施——
教育部出台的《指導意見》自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目前來看,6歲之前的學科類校外培訓輔導及語言培訓將是治理的對象。編程類、藝術類學前培訓暫時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指導要點要求,幼兒連續使用電子產品應不超過15分鐘。兒童單次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這也對6歲以下兒童在線學習劃定了硬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