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一附院智慧門診全攻略】
【手機可以查詢檢驗報告啦】
作者:推拿科 包安
拔罐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法,在人們尋求非藥物治療的今天,越來越被重視。而目前市面上拔罐的器具和技巧也多樣,加上以「中醫」作為醫學背景的誘人宣傳,讓拔罐變得神乎其技,使很多人熱衷於它。
但是對於拔罐,您真的了解嗎?是不是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1、拔罐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拔罐作為深受現代人追捧的養生保健方法,拔罐減肥、緩解疲勞、緩解頸腰疼痛等,深受民眾青睞,但並非人人適宜拔罐。
臨床上有出血傾向疾病、浮腫、皮膚破損潰爛、血壓過高等的患者是不適合拔罐治療的,特別是女性妊娠期,幼兒及年邁人群是不能拔罐的。
而且體型過於消瘦的朋友恐怕也不能享受啦,因為可能根本拔不上~
2、拔罐絕不是哪裡疼就拔哪裡
對於很多頸腰疼痛患者,會和醫生講「大夫,我這疼,給我這兒拔幾個罐吧」,有時患者反映,前些天拔罐治療過,效果不明顯,揭開衣服映入眼帘的是滿背的罐印~
圖片來源:www.51yuansu.com
拔罐雖是作用於體表皮膚,但其是通過臟腑、經絡、氣血等由表及里,對機體產生調節作用,因此應在特定的腧穴或疼痛部位進行操作,滿身的「刺蝟裝」顯然是達不到治療效果的。而且,如大血管分布處及疤痕處等是不能拔罐的。此外,如果拔罐處皮膚貼敷藥物,至少提前2小時揭下,如有過敏情況也是不能進行治療的。
3、拔罐絕不是刺激量越大越好
拔罐的刺激量主要是指壓力和時間,有些患者覺得罐緊到微痛的感覺才能達到治療效果,而且總希望留罐時間越長越好,即便起了水泡,也會認為是拔出了濕邪。其實拔罐的壓力、時間並不是越大越好,研究發現,時間掌握在10分鐘,壓力在0.03~0.05 兆帕(MPa)範圍的有效刺激量(療效)最好,而超過這個刺激量,療效反而會降低,還可能損傷皮膚。
4、拔罐絕不是罐印越深越好
拔罐後最直接的感官便是罐斑,因此很多人認為罐印越大、顏色越深越好,這是將體內的瘀毒、濕氣等排出體外。雖然罐斑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的不同狀態和疾病,但並不是越深越好、更不能刻意追求而加大刺激量。
罐印是因罐內真空,對皮膚血管產生極大壓力後,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組織間隙發生瘀血而形成,出現紅暈或青紫色罐印均為正常現象,數日後可自行消退。而罐印的顏色與操作者手法、局部拔罐的溫度、壓力、留罐時間、施罐部位、個體差異及機體狀態等因素有關,並不是瘀毒被拔出來了。研究發現,在毛細血管位置相對表淺的部位施罐更易產生罐斑,而同樣在腰背部,活動度大的部位比活動度小的部位罐斑要深。
5、拔罐後並不是不能洗澡
很多患者做完拔罐後會詢問醫生幾天後可以洗澡?拔罐後洗澡是不是容易受寒濕的侵襲?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其實拔罐2-3小時後是可以洗澡的,需注意水溫稍高些,洗後注意保暖即可。但切忌拔罐後立即洗澡,此時皮膚還處於一種脆弱的狀態,易造成皮膚破裂。
拔罐作為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並不是大眾想像的那般簡單,如果盲目操作,很容易造成燙傷、水泡破裂感染等危險。而且如果罐具被多人共用,消毒不徹底,還會有皮膚病、肝炎等交叉感染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有拔罐的需求,還是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馬榕,葛泉希,王超, et al.. 論拔罐禁忌及風險防範,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J],2019,21(2),89-92
2.紀昌春, 黃麗萍, 楊改琴, et al. 淺談罐斑效應的臨床價值[J].中國針灸,2014,34(12).
3.趙喜新, 童伯瑛, 王雪霞, et al. 時間和壓力因素對拔罐罐斑顏色影響的初步觀察[J]. 中國針灸, 2009, 29(5).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HCQpmwBvvf6VcSZ6d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