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2期文化產業評論
你有多久沒有完整地閱讀一本好書?智慧型手機時代的生活,被娛樂八卦和各種熱點切割,同樣被切割的,還有我們深度思考、沉浸閱讀的時間。而長音頻,則是忙裡偷閒,屏蔽雜音,使我們用另一種方式展開閱讀體驗的一片自留地。
作者 |復小興(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王夢宇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4571字 |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長音頻領域再起波瀾,TME推出全新長音頻品牌「懶人暢聽」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之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宣布長音頻戰略升級, 將酷我暢聽和懶人聽書合併成全新品牌——懶人暢聽,持續整合和拓展長音頻服務和內容,朝著「中國領先的一站式在線音樂與音頻娛樂平台」這一目標加速邁進。
眾所周知,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領域的領先者, TME擁有著國民級的音樂平台: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
而在音頻領域,TME也有著自己的思考。音頻與音樂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都能給人提供沉浸式的陪伴,但音頻的特長在於講述故事、傳播思想。於是, TME嘗試以「聽見所想」為切入點,於去年4月推出了一款獨立的長音頻產品,即「酷我暢聽」。
憑藉優秀的內容資源和產品能力,酷我暢聽目前包含19個品類,200萬小時以上的優質內容。一年以來,為聽眾帶來了諸多爆款IP。既有影視改編的《盜墓筆記》、潘粵明獻聲的《白夜追兇》廣播劇、《鄉村愛情》系列廣播劇,也有年輕人喜歡的動漫CV,像《鎮魂街》《谷圍南亭》等等。
今年1月,TME戰略收購成立9年的有聲書龍頭懶人聽書,拉開了長音頻行業整合的帷幕,也讓人好奇這一音樂平台將如何攪動長音頻的一池春水。短短3個月後,「懶人暢聽」給了我們答案。
懶人暢聽不是懶人聽書和酷我暢聽的簡單整合,而是將雙方內容、渠道、資源的全方位融合、重構。TME更是將懶人暢聽作為流量平台,接入QQ音樂、微信、QQ等多個騰訊系內容生態平台,為創作者和聽眾無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長音頻行業,或許正迎來又一次變革和起飛。
長音頻市場的新藍海
TME進軍長音頻領域並不是孤立事件。近年來,已有多個此前未涉足長音頻賽道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布局長音頻,且現有領跑者也在不斷挖掘自身產品特色,試圖擴大行業領先格局。可以說,長音頻領域的賽道還未觸及天花板,現有行業格局也存在從外部被打破的可能。
長音頻用戶增速下滑,未來有望迎來二次增長
長音頻是伴隨著最早一批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成長起來的。但是過去十年中,長音頻的市場規模增長緩慢,用戶滲透率也一直處在低位。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為4.9億,2020年達5.7億,年增速逐年下滑;但在2021年後,預計增速將逐步回升達到6.4億,2022年達到6.9億,顯示出5G時代新數字經濟模式下,在線音頻行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數據來源:艾媒數據中心,文化產業評論製圖
國民的聽書習慣也呈上升趨勢。數據顯示,超過三成國民有聽書習慣,移動有聲書APP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聽書形式,占比達16.2%,其次是微信語音推送,占比為9.3%,廣播已經退居第三位,占比僅6%。
數據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艾媒數據中心
在疫情期間,網絡音頻人均使用時長也逆勢提升,平均人均月使用時長473分鐘。再到近期某聲音社交應用大火,種種跡象表明, 「聲音經濟」仍有極大的拓展空間。
二次增長源於內容需求遠未被滿足
為什麼沉寂了多年的賽道忽然呈現加速上升的態勢?究其背後原因,主要是 由於用戶對深度優質內容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新一代年輕用戶群對內容的付費意願較強,共同推升了長音頻市場的發展。
另一方面,與歐美等在線音頻普及率更高的國家相比, 國內在線音頻無論是從普及率,還是從平台內容供給上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以美國為例,根據Nielsen數據,2019年網絡廣播在美國的普及率高達87%,其中每周有超過94%的傳統廣播聽眾會收聽附屬的網絡電台,這一數據約是中國的3倍。
根據Podcast Insight數據,截止到2021年4月,蘋果播客商店中共計擁有85萬個播客節目系列,超過3000萬條播客音頻。
數據來源:PodcastInsights
美國的在線音頻產品形式主要為播客(Podcast),最重要的變現方式為廣告。美國播客市場收入從2015年的1.06億美元增漲至2019年的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1%。
數據來源:Statista,文化產業評論製圖
照此速度增長,到2022年美國的播客市場廣告收入預計將達到47億美元。而中國作為比美國人口多3倍的大國,隨著用戶滲透率的提升,同樣擁有數百億人民幣的潛在市場空間。
一方面,在線音頻用戶當前的收聽內容偏好主要集中在娛樂內容、知識學習、有聲閱讀等方面,相對來說親子內容、音頻直播占比較小, 說明細分領域的內容仍有較高的挖掘空間。
數據來源:艾媒數據中心
由此可見,抓住長音頻市場的爆發機遇,必然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內容供給,平台除了要建立長期、穩定、優質的內容庫,二是擴展內容變現的維度,通過創新的運營方式培養用戶的習慣和粘性。
懶人暢聽的長期主義
價值投資中有一個術語,叫做「長期主義」,可以理解為選擇投資標的時,注重公司的基本面研究,選擇業績具有長期(10-20年尺度)增長性、穩定性的優秀企業,不斷投資下注。在這一過程中,不關注短期價格波動,堅持紅利再投資,最終獲取時間帶來的複利。
長期主義,應用到企業的發展策略中,就是在行業的浮沉和波動中始終堅持為用戶提供最大化的價值,踏實打磨產品,做時間的朋友,最終獲得用戶的認可。
TME在構建一站式音樂娛樂平台方面,始終堅持長期主義打法,堅持為用戶打造更好的音頻收聽體驗的初心。正如上文提到的,TME在打造行業最全面,最年輕化的內容庫方面不遺餘力,更在內容變現模式上不斷創新。
圍繞有聲書、曲藝、二次元等領域構建內容庫
有聲小說作為音頻最主要的品類,一直是用戶的基本需求。迄今為止,TME平台上有將近3萬部以上的有聲專輯在線上供用戶聽取和消費。其中,播放量破億的專輯就將近6成以上,破千萬以上的有600多部。在有聲書方面,TME與閱文集團進行戰略合作,獲得大量優質IP內容。
傳統音頻,如相聲、評書等,為年齡較高的用戶或網約車司機等特殊行業用戶提供長久的陪伴。懶人暢聽上有許多老藝術家的曲藝作品,由於作品質量較高,收聽數據經久不衰,像單田芳、劉蘭芳等現象級老藝術家的作品還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
由於TME的用戶普遍偏年輕化,目前在漫改二次元領域,TME的漫改網絡劇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漫改網絡劇的版權覆蓋了三大動漫平台:快看、波動星球、漫漫。最近和騰訊動漫也簽約並且拿到了許多優質內容,未來會逐步進行改編。
除PGC內容外,TME也十分重視UGC內容的生產,通過「百億聲機」以及「聲浪計劃」,已經吸引到1萬多名主播入駐。在過去一年中,這些主播創造了82萬集節目,將近6成以上的主播每個月收入已經穩定在3000元以上,還有將近30%主播每個月收入能達到上萬元。
而9年長音頻老兵懶人聽書的加入給當前的內容庫注入一劑強心針,帶來了更多文學類的獨家內容。除了擁有大量網文IP外,其還與多家傳統老牌出版社合作,獨家上線大量經典文學作品,例如《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等9部村上春樹的代表作,以及三毛代表作《夢裡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等有聲書。
懶人暢聽升級運營模式,助力內容變現
未來,懶人聽書與酷我暢聽合併後,將形成強強互補,形成有聲書主播生態,還會加上直播、彈幕、社區等多種玩法的多維音頻平台。
懶人暢聽未來還將上線新的運營變現模式,在不增加用戶成本的前提下,增加CP方的收益。TME採取的模式是,用戶只要花一定的時間在平台上收聽內容,即可免費解鎖本應付費的內容,收聽之後產生的成本如果不能覆蓋版權方的回報,由懶人暢聽和TME平台來補貼差額。
新的商業模式能夠極大的培養用戶的收聽習慣,提高行業的滲透率,海量的內容庫支撐下也將帶來大量的用戶導入。
在懶人聽書的運營付費模式已經比較成熟的前提下,這種模式無疑是對現有變現方式的極大挑戰, 可以想見,TME再一次選擇了長期主義,為行業搭建健康的生態。長期來看,更多的用戶沉澱和活躍度也將為平台吸引到更多廣告營銷的品牌植入需求,從而為創作者提供了多樣化的變現渠道。
由此可見, 酷我暢聽與懶人聽書合併升級為懶人暢聽之後,將更好的滿足用戶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更有效地縮短音頻創作者變現的路徑,無疑是在為明天的長音頻行業實實在在的踐行長期主義。
TME在長音頻布局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5G時代的交匯點,長音頻的昨天已經滄海桑田,明天將去向何方,是每一個參與者不斷思考的事。TME在長音頻領域的深耕,不僅是在產業層面將行業助推到新的階段,更是在文化層面,激勵一批又一批創作者,去表達、去講述,用聲音記錄這個時代。
有聲內容的變現途徑已經橫跨B端、C端,包含內容付費、廣告投放、線下服務、B端定製多種形式
從文化層面,長音頻承載了古老的文字和語言,通過有聲書、廣播劇,以IP為載體,傳遞一種情懷,滿足聽者深層次的想像需求。有聲書、多元互動功能、有聲社區的構建,是讓人們從信息爆炸的視覺為主導的世界中解脫,回歸聲音與大腦直接連接的本源,在心中構建自己的心靈影院。
更深層的社會文化意義層面,長音頻滿足了人的深度思考需求,在支離破碎的碎片化時代中重構精神世界。
正如頭部播客品牌「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叔談到做音頻播客最大的動力,是播者與聽者之間的相互成就。在節目中分享快樂、審美、熱愛、對世界的理解,聽眾們也因為這樣的內容被喚醒生命力或對生活的熱愛,反向來回饋主播,雙方就在這種愛的相互傳遞中一起向前走。
2018年起,《日談公園》目前已經擁有六檔節目,分別有不同的主題和風格
這也正契合TME長音頻打造一站式音頻娛樂平台的目標的初心。用音樂帶來同頻共振,關照現代人向內探尋的情感訴求,用長音頻帶來認知分享,滿足人們對外求索的慾望。
話題互動
您對長音頻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復小興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 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