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3700年前「綠龍」被命名為「中國龍」

2019-08-06     9哥說翠


二里頭遺址宮殿復原圖

中國被稱為龍的國度,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文化對中國社會滲透之深,世界罕見。

2002年3月的一天,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在河南洛陽地區偃師市的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一件距今3700年左右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形態完好無缺,龍形特徵極為明顯,整個由綠色的松石鑲刻而成,鼻、眼則充填以青、白玉,色彩艷麗,對比強烈!

這件綠松石龍放置於都城遺址宮殿區的一座貴族墓的墓主人身上,覆蓋其肩部至髖骨處,為確保綠松石龍形器不受損壞,考古工作者在獲取了墓葬的基本材料後,將其整體套箱起取,運回室內,交給了文物保護技術人員清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餘片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的大小在0.2厘米至0.9厘米之間,厚僅0.1厘米左右。綠松石片原應粘在某種有機物上,其所依託的有機物已腐朽,僅在局部發現白色灰痕。

綠松石龍頭部

「綠龍」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頭呈扁圓形,梭形眼;眼珠為圓餅形白玉;鼻樑由三節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蒜頭狀鼻端由綠松石雕成;龍身曲伏有致,色彩絢麗,有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鱗紋;龍尾內蜷,形象生動。

這件綠松石龍用工之巨、體量之大、製作之精之巧、用綠松石片之多,在目前所見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大家一致決定將其命名為「中國龍」,並認為它的出土,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二里頭遺址考古隊的現任隊長許宏先生表示:「這一出土於『最早的中國』、『華夏第一王都』的綠松石龍,才是真正的『中國龍』!」

綠松石龍現被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收藏,並沒有對外展出,洛陽市博物館僅放置了兩塊說明牌來介紹它,這對文物愛好者來說,確實有些遺憾,希望有關單位能妥善保管「中國龍」,大家有朝一日能一睹它的風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9fB820BMH2_cNUgNU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