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已是現代人的生活常態,許多人常喜歡在周末睡到自然醒,認為這樣就可以加減補眠、補回健康。但醫生提醒,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雖然睡眠不足對身心健康有許多不好的影響;但相對睡眠不足,不規律的睡眠作息,也就是平常睡眠不足,而選擇周末補眠,「社交時差」大的生活方式更是傷害健康!
平常睡不夠,周末睡到自然醒?您有社交時差嗎?醫生帶你發現問題
究竟什麼是「社交時差」?不規律的睡眠作息,對人體健康又有何不良影響呢?醫生表示,「社交時差」描述的正是現代忙碌上班族平時睡眠不足、周末補眠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許多人平常因為工作需要早起、熬夜而睡眠不足,到了周末則為了補眠而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
因為這樣的行為模式,常迫使民眾周末常睡到中午,嚴重晚起;等到周一時民眾又要調整睡眠時間,再度早起,體會睡眠不足的痛苦。此過程很像民眾出遠門、調「時差」的行為,所以又被稱之為「社交時差」。而研究指出,長期處在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中,將會增加民眾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社交時差」長,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與精神疾病風險都大增
事實上,2017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的研究就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將提高11%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2019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科學期刊的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容易過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重要的是,周末補眠不但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還會使胰島素敏感性變得更差。
除了上述問題外,長期不規律的睡眠作息,不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也可能增加癌症與精神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精神醫學》(JAMA Psychiatry)研究指出,活動量與作息的改變,比主觀情緒的變化能更早預測躁症發作。因此睡眠作息的變化,也是抑鬱症、躁症發作、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的病情變化,或是治療期間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