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七年,有位名叫盧生的書生騎馬進京趕考,結果功不成名不就,回鄉的路上一直垂頭喪氣,鬱郁不得志。
磁州窯白地黑花詩文如意頭形枕
某天,在歸鄉途中路過邯鄲,盧生在沿途的一家旅店中遇到了已經得道成仙的呂翁,頓生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於是同呂翁講述自己的遭遇,自嘆貧困不得志。
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
呂翁聽得盧生這樣說,便不知從哪裡摸出一個瓷枕遞到盧生手上,並示意他枕上睡一覺。
盧生照做,倚著枕頭側躺下,很快就沉沉睡去,陷入一場夢境。
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
夢裡,盧生娶了一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緊接著又中了進士,之後的仕途一帆風順,從陝州牧到京兆尹,再從戶部尚書到中書令,最終被奉為燕國公。另外,自己膝下五子全都高官厚祿,子孫滿堂,盧家成為京城第一大家族。
80歲那年,盧生年邁,久病不愈,最終氣絕身亡。
定窯白釉孩兒枕
醒來之時,發現哪有什麼仕道坦途,周圍一切如故,呂翁還在旁邊,鍋里主人的黃粱飯還沒熟......
盧生這才明白,不過是一場夢罷了,他看向呂翁,轉而盯著瓷枕,久久不語。
故事中的瓷枕,是我國古代瓷器造型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據史料記載最早出現於隋朝時期,流行於唐,繁榮於宋。
定窯孩兒枕(殘)
通常來講,人只有在進入輕鬆舒適的睡眠狀態下才會做美夢,那麼瓷枕睡起來真的舒服嗎?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瓷枕。
說起來瓷枕是我國古代枕頭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枕頭,應用也最為廣泛。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瓷枕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其本身有一定的舒適度?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獅枕
當然不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瓷枕最初的製作初衷是用於陪葬的,既然是逝者用的東西,自然也就不會考慮舒適度的問題,這一點在瓷枕初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得清楚:初期的瓷枕大小只有一柞長,堪堪能躺下一個人,因為死去的人是不會翻身的。
後來瓷枕從冥器發展成了寢具,尺寸方面也逐漸變得人性化。外形方面搞得花里胡哨,帶著大量的文化氣息,但受限於其本身的材質問題,瓷枕只在平民百姓的圈子內風生水起,至於達官貴人們的上流社會,那是擠破頭也進不去的。
密縣窯珍珠地鸚鵡紋枕
更別說最會享受的皇帝大哥了,瓷枕這種玩意兒看都懶得看一眼。
那麼書生盧生又何以在瓷枕上上演一夢黃粱?
這就不得不提到瓷枕的製作過程了,衍生出寢具用途後的瓷枕在製作時多了很多工藝,工匠們會用彩繪手段在枕頭上繪出精美的圖畫或者題上幾局傳唱度極高的詩句,睡覺時枕於腦後,仿佛渾身都被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包裹,十分愜意。
長沙窯白釉綠彩枕
想來,這應該就是瓷枕之於讀書人獨有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