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河文化|河田曜德樓

2019-05-27     陸河熱線網

陸河縣河田鎮圳口村委下園仔自然村有一座非常雄偉氣派的古民居,樓名叫「曜德樓」。她座西偏南,向東偏北,背靠樓下山,山崗氣勢磅礴,像一條巨龍下山光臨村後;面前有一個一望無垠的圳口洋、滔滔的螺河在她面前田洋的東邊自北向南流向陸豐匯入大海;她和雄偉的陸河縣第一名山一一火山嶂隔河相望,四面青山環抱,綠水映照,是個美麗宜居的好地方。

曜德樓始建於1878年(光緒4年),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正屋是粵東地區比較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築一一「上三下三」、一門三進比較大型的建築。即上棟三間房子,下棟三間房子,上下棟之間左右各有一個「廊子」,下廳有一個大門。每個下廳間正面又有兩間房子成排,東西房子的門對照。再往前就是一道圍牆。圍牆上面蓋著短小的「人字形」瓦面,中間又有一個大門。大門上書著一副「曜靈能醒世,德厚可延年」的對子。圍牆內有個300多平方米的院子。左右兩邊的房子又向前延伸。正面有一排房子,正中又有一個非常氣派的門樓。門額上「曜德樓」三個大字耀眼奪目。門樓左右各有一間翼房。瓦面的「八字邊」作有「燕子尾」,棟頭鑲有琉璃瓦花囪,兩端安有龍鳳相望,非常高雅秀麗。正屋左右各有兩座「上三下三」的橫屋,大門朝著正屋。正屋與橫屋有一條4米寬的通道。通道最上端有一間房子把正屋和橫屋連在一起。下面那座橫屋開著一個大拱門。在兩座外橫屋的中間,設置有中心廳。牆基是用堅硬的石磚(石條)。牆體是用黃泥、沙、石灰混合成的三合土夯實,非常堅固。周圍的牆上留有槍眼,是抵禦外侵用的。村民日常吃用從共聯那邊引來的圳水,但,裡面也挖了一個水井,也是在防禦外侵時應急之用。她的門口南邊還挖了一口大池塘,面積1000多平方米。大門口有一塊平整的、面積1000多平方米空地。

室內正中的大廳正面的牆壁上掛著牌子,書寫著陳氏堂號「穎川堂」三個字和他們祖先的名字。兩邊還掛著黑色的模板,書寫著金色大字「安儀先祖恩深似海,謝氏婆太功高如山」的對子。右邊的牆上還掛著謝氏婆太的遺像,供人參觀。瓦面桁子油成紅色,雕樑畫棟。四周牆壁畫著古老的圖畫,有「三國」、「封神」等著名故事內容,還有花草樹木和山水風景等,栩栩如生。檐桁下面的木雕圖案非常精緻逼真、各種名花五彩繽紛。大門石和約5米長的方形轉圓角的石柱是青藍色的花崗岩石,十分光滑,像現代的機器磨過的一樣。這麼長、這麼重的石條不知從哪開採的,也不知如何運進來啊!

這座房子一共70多間房子,做了20多年才大功告成。據傳說,一個東坑人來到下園仔專門為建曜德樓燒石灰,賺到錢回去討老婆,後來孩子長大又會來這裡做工。由此可見,建這座房子工程量有多大、工期有多長啊!

「曜德樓」選址合適、設計高雅、材料上乘、規模宏偉、材料上乘,質量堅固。這座房子經歷了近150年風風雨雨,面容依舊,氣勢不減。

她是下園仔陳氏第八代裔孫安儀公之妻謝氏所建。安儀公三十多歲早逝。在喪夫的條件下,謝氏既要擔負養育五個未成年兒女的大任,又要建這麼大規模、這麼高質量建築群,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實屬不易。她堅強的毅力和超群的能力受到世人的稱讚。她是巾幗英雄。

當時,曜德樓主人的父輩在陸河富裕的程度是可數的。現圳口、共聯民間還流傳著當時上吉康有三條龍:陳清龍、彭貴龍、羅漢龍。這三戶人家是「有錢有勢」。陳清龍就是安儀公的祖父。謝氏建此座房子的大部分費用就是從其祖父那裡分得的財產。

曜德樓的裔孫們是講「漳州話」。他們能刻苦耐勞,勤儉持家,耕讀傳家,事業有成,興旺發達,人才輩出。安儀公和謝氏共育有四子一女。長子陳亢宗是貢生;二子陳漢宗是秀才。他是坐著轎去惠州府考取的;三子陳興宗是監生;四子陳某宗是貢生;女兒失傳。真可謂是兄弟滿門都有功名。其兄弟之功名都是入宅後獲得的。現在,大門前左側還豎著的四條「夾」(也有人稱「旗杆夾」),就是以他們的功名豎的;1958年,陳乃康、陳希千叔伯(堂)兄弟同時考上大學,一人就讀廣東師範師院,一人就讀華南師範學院(後來這兩所學校合併為華南師範大學)。他們倆是1949年後,圳口大隊(含共聯、布金村委)並列的第一個大學生。當時,他倆在河田名操一時;原南澳獨立團政委、原汕頭市人民銀行行長陳娘開也是曜德樓的後裔。

此民居的裔孫人口發展很快。此房建設5年後,即1883年未做完整便入住。當時全家有九人(包括贍養的單身的舅公太在內),現總人口達400多。有一部分遷到廣州、汕頭、海南、香港等地居住;有些人還遷到南洋馬來西亞居住,人口有100多人。他們經常回鄉探親祭祖。

當地居民保護文物意識較強,「曜德樓」保存比較完整。在2011年,他們集資維修這座古民居。遠在馬來西亞居住的裔孫也積極參與出資。維修期間,省專家到現場作技術指導,對如何保護好這座文物提出建設性意見;同年,陸河縣電視台《城鄉視點》欄目組到「曜德樓」錄製節目,向全縣播放其風貌、歷史和文化價值;2012年,「曜德樓」被陸河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二十年來,很多專家、學者和遊人相繼到這裡進行考察研究建築文化和觀光。

目前,在陸河縣境內,「曜德樓」是一座保存比較完整古建築,是該縣不可多得的物質文化遺產,對研究清代建築文化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當地村民決心保護好這一建築奇葩,希望政府助其一臂之力,使之永放異彩。

(文字/羅新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INCWwBmyVoG_1ZTY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