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6點方法讓他更自信

2019-07-24     畫荻教子

孩子不敢跟大人打招呼,家長會說孩子不自信;

孩子不敢在自家親戚朋友面前秀自己最近學的新技能,家長也會說孩子不自信;

家長希望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孩子回應「不知道、我不會」的時候,家長還是會說孩子不自信。

孩子不自信的現象還有很多:

比如孩子不敢在他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低頭不語;

不喜歡與他人相處;

做事情優柔寡斷、不敢拍板……

面對這些狀況,多數家長都很抓狂。

我們對一個優秀人物的評價總有「自信」這一點。

因為一個自信的人會更有力量克服困難,會更有勇氣的去做出選擇,會更積極向上面對人生,會創造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利於自己成長,也會跟更容易成功。

一個不自信的孩子,不僅讓家長頭疼孩子的現在,也讓家長焦慮孩子的未來。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自信的呢?

1. 經常得到家長的否定和責罵。


「你怎麼又不會,昨天不是剛教了你嗎?」

「考這麼差的成績,真不知道你天天在學校學了什麼?」

「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你說你長大後能做什麼?」

不知這樣的話,我們會不會覺得耳熟。

這些話實則都在告訴你的孩子:「你是糟糕的,我有你這樣的孩子感到很不接受,你讓我很失望,你很無能!」

長此以往,孩子會因為害怕出錯,擔心做的不好,不想受到批評和責罵,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底氣,也無法自信起來。

2.家長包辦代勞過多,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這個捨不得讓孩子做,那個捨不得讓孩子來,導致孩子習慣性地遇到困難就依賴家長的幫助。

可孩子總要步入社會。

家長在家庭中沒有教會孩子七十二變,社會就會給到孩子八十一難。

當孩子面對外界的挑戰的時候,沒有家長在一旁支持協助,孩子就無力解決,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焦躁不安,開始不斷自我否定。

3.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長期被家長忽略。

很多孩子犯錯後,想得到的是家長的關心、安慰和理解。

如果家長劈頭蓋臉一頓責罵,那麼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被忽略了。


孩子碰到困難了,想要的是家長幫助和鼓勵,如果這時候家長只顧著自己生氣和不耐煩,那麼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也被忽略了。

當感受和需求長期被忽略了,那麼就容易給孩子帶來一種錯覺:我不是重要的,我是不被接納的。

孩子就會缺乏力量感,因而就會出現被家長說成那種不自信。

4. 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因為有愛,所以有期待。

家長期望自家孩子好、優秀,但表達方式上總會有問題,最後不僅給到孩子的不是激勵,反而是一種打擊。

「你看看人家明明,學習成績那麼好,還會打架子鼓,你看看你,成績成績不好,沒有一項特長,真拿你沒辦法?」

「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別的孩子很容易就做到了!」

.......



這樣的話,家長說一次,就在摧毀孩子自信心一次。

人一旦不自信,就會走向自卑。

一個自卑的孩子,不僅學業不理想,也會阻礙今後的社會發展,足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那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家長們可以怎麼做呢?

1. 鼓勵孩子、多讚賞。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孩子勇敢面對,給孩子信心。

比如孩子在家和爸爸下棋輸了,孩子有些不開心,暫時不想和爸爸對話交流。

這時候,媽媽可以單獨和孩子聊聊。

可以這樣說:「孩子,你能和爸爸這麼強大的對手挑戰,說明你已經很厲害了,我相信,你多跟爸爸切磋幾把棋藝,要不了多久,你的棋藝一定會超過爸爸,媽媽對你有信心!。」

同時,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也要多讚賞孩子,讓孩子感受自己是好樣的。

孩子有了家長的肯定和認可,就有增強內在力量,從而增強自信。

2. 尊重孩子的決定,多讓孩子做選擇。


比如家裡要換窗簾了,父母可以把這個決定交給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的眼光,你來選擇!」

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內在會覺得很有榮耀感,覺得父母非常信任自己,也覺得自己被父母所看好。

如果一個願意給孩子選擇權,同時還尊重孩子決定的父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尊和自我認可。

孩子面對選擇時,會有力量的拍板決定,果敢的面對抉擇。

父母的每一次信任,都會給到孩子累積自信心。

3. 家長做好自信的榜樣作用。

當家長在遇到困難時,家長的處理方式和態度會直接影響著孩子。


面對困難挑戰時,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是積極態度,並且能自信地表達出:「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我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自然孩子今後在面對苦難時,會模仿學習家長曾經的處理方式和應對態度。

4. 支持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我國體操冠軍劉璇,從小對體操的熱愛,父母也大力支持。

8歲時的她為了參加湖南省體育局的體操比賽,刻苦練習,手上反覆練習出血泡都不放棄。

通過對興趣的堅持和刻苦的訓練,最後成為了全國人的驕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樂此不疲。

再加上家長的支持,會增加孩子做這事件的信心。

喜歡做,做多了,堅持做,就會帶來不錯的成績。

當孩子能在某些事件中感受到價值,有了成就感,自然會增強自己內在力量,從而也能夠自信地面對其他的挑戰。

5. 多向孩子表達愛。

一個從充滿愛的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內心也一定是有愛的。

有一對愛自己的父母,做任何事情,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在背後提供的力量支持。

有愛的孩子內心的幸福值也更高,自然也會更有自信。

因此,日常多向你的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永遠都會是你堅強的後盾!」類似的話,會讓你的孩子更有自信!


6.引導正確看待孩子的優缺點,無條件的接納你的孩子。

孩子還小,對自我的認知是不夠全面的。

他可能會拿自己的劣勢和他人的優勢進行比較,就會產生挫敗感。越挫敗,越沒有信心。

因此家長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的優缺點,尤其當你的孩子錯誤地把自己和他人比對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地跟孩子溝通。

引導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接納自己的缺點,父母也會無條件地接納你。

鼓勵孩子:不要陷在挫敗感中,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人,你也有你的優點。

從而讓孩子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蕭伯納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家長都希望孩子今後可以擁有成功的人生,做一個成功的人。

一個自信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個成功的人一定很自信。

積極、勇敢、樂觀。能夠自信地看待世事,能夠自信地度過人生。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如此自信。

(文章來源:畫荻教子微信公眾號,ID:hoedu0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v-2LGwBmyVoG_1ZMT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