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駐台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台辦事處」。(圖片來源網絡)
荷蘭駐台代表機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27日宣布更名為「荷蘭在台辦事處」。消息一出,島內綠營一片歡騰,聲稱「台荷關係大突破」等等,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還對新名稱「高度肯定」。
台灣「中時電子報」對此發文表示,乍聽「荷蘭在台辦事處」,所有人一定以為這個「台」是指「台灣」,結果一看英文名稱,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台」非稱「台灣」,而是指「台北」。
文章進一步說,這次荷蘭以「在台辦事處」名義混充雙方關係升級,實在有點「投機取巧」。文章還稱,其實不用「在台」也沒關係,硬要用「在台」,也算讓台灣人見識到,原來「台北」也可以簡稱「台」。
有島內網民對此表示,荷蘭人也學會民進黨當局的投機取巧了,不知道又要賣給台灣什麼破玩意。還有島內網民表示,台灣當局沒有能力搞民生,只能搞些小動作,真是可悲。也有網民調侃稱,柯文哲露臉了,「台北超越台灣」。
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荷蘭駐台機構「更名」一事,這是近年繼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後,又一外國駐台機構改名。荷蘭在台灣問題上製造麻煩,搞些動作,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早有「前科」。上世紀八十年代,荷蘭就曾向台灣出售兩艘「劍龍級」潛艇,重創中荷關係;去年10月,荷蘭國會眾議院通過議案,要求荷蘭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及事務,首創荷蘭國會表決通過力挺台灣議案的紀錄。
歷史上,荷蘭殖民主義者曾侵占台灣,對台灣實施歷時38年(公元1624至1662年間)的殖民統治。公元1661年3月,鄭成功率兵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對於荷蘭駐台機構改名一事,中國駐荷蘭大使館28日回應稱,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即與荷蘭外交部聯繫,要求荷方作出澄清,並向對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中荷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敦促荷方切實恪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實際行動維護中荷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今年1月12日,在外交部官網發布的《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有關國家高官祝賀台灣地區選舉事答記者問》中曾嚴正提到,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我們反對中國的建交國同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希望有關國家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與台灣地區發展任何官方關係和進行任何官方性質的往來,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與中國雙邊關係的大局。(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