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連作障礙怎麼破?這裡有30多年的蔬菜強縣經驗分享~

2020-08-09     智慧溫室

原標題:蔬菜連作障礙怎麼破?這裡有30多年的蔬菜強縣經驗分享~

嘉善縣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是浙江省蔬菜強縣,同時也是供滬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蔬菜產業是嘉善農業生產的支柱產業之一,大棚蔬菜面積更是連續15年居全省首位。2019年蔬菜複種面積22.02萬畝(1.468 h㎡),產量61.3萬t,產值18億元。其中,冬春茬大棚蔬菜面積3.51萬畝(0.234 h㎡),畝產量2 994 kg,產值13 953元,凈收入達10 293元;總產量10.5萬t,總產值4.89億元。

大棚蔬菜生產已成為嘉善蔬菜產業的一個亮點,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嘉善縣種植大棚蔬菜有30年以上歷史,受耕地資源的限制,大棚蔬菜多年連作且棚內環境相對密閉,再加上農民盲目施用化肥和農藥,加之肥水管理不當等,導致土壤理化性狀不斷惡化,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養分不均勻現象嚴重,致使蔬菜營養失調,農產品硝酸鹽、亞硝酸鹽及農藥超標的潛在影響不斷增加,土壤連作障礙和病害發生越來越嚴重,因此解決當前大棚蔬菜的實際問題,提高大棚蔬菜的經濟效益,保持大棚蔬菜生產的優勢,成為廣大農技指導員和種植戶思考的熱點問題。

通過多年生產實踐的積累與積極探索創新,筆者總結出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技術措施並加以推廣應用,主要包括菜稻水旱輪作、高溫悶棚、水浸洗鹽、土壤消毒、嫁接育苗、增施腐熟有機肥等,這些技術應用範圍廣、利用率高,已成為嘉善縣大棚蔬菜生產不可或缺的措施。

1 菜稻水旱輪作技術

嘉善縣是「千斤糧萬元錢」的發源地,通過近30年的不斷探索,將「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型創新模式發展為水旱輪作和隔年水旱輪作兩大類型,水旱輪作類型為上半年種植大棚蔬菜,下半年種植水稻,主要模式有大棚番茄(茄子、甜瓜、草莓、瓠瓜、辣椒等)—晚稻,大棚萵筍—大棚萵筍(西瓜、甜瓜、大豆等)—晚稻;隔年水旱輪作類型為第一年周年種植大棚蔬菜作物,第二年上半年種植大棚經濟作物,下半年種植水稻,主要模式有大棚番茄—大棚番茄(瓠瓜、甜瓜等)—大棚經濟作物—晚稻,大棚甜瓜—大棚甜瓜(番茄、瓠瓜等)—大棚經濟作物—晚稻等。

通過菜稻水旱輪作,大棚蔬菜地里過量的氮、磷養分含量快速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蟲的數量、病蟲害發生幾率顯著下降,同時土壤鹽漬化、酸化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促進了土壤潛在養分的釋放。菜稻水旱輪作,方法簡便,省工又高產,實現了糧經雙豐收。

2 高溫悶棚、水浸洗鹽技術

上半年大棚蔬菜採收結束後,很多病原菌、害蟲殘留在植株及土壤中,應及時將植株殘體帶出棚外消毒滅菌。於7~8月的高溫季節,覆蓋大棚薄膜+地膜,關閉棚門10~15天,利用棚內氣溫可達70℃左右,地表溫度能達100℃的高溫,殺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悶棚結束後揭掉地膜、大棚薄膜,用旋耕機將土壤深翻一遍後,灌水沒過畦面4~6 cm,水浸15~30天,期間換水2~3次,這樣可排除土壤中多餘的鹽分,不僅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還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利用高溫悶棚、水浸洗鹽技術,可有效殺滅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緩解土壤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等連作障礙問題。

3 土壤消毒技術

土壤消毒是預防土傳病害的關鍵,在搞好農業防治、種子消毒的基礎上,必須進行土壤消毒。常用的土壤消毒滅菌劑有石灰氮、生石灰、漂白粉等,目前嘉善縣土壤消毒主要選用石灰氮。於夏秋高溫季節,大棚蔬菜採收結束清園後,每畝撒施石灰氮50~75 kg;隨後深耕土壤,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用薄膜覆蓋畦面,密閉大棚增溫;持續15~20天後,揭膜通風,翻耕整地,7~10天後可播種或定植作物,每2~3年採用該方法進行1次土壤消毒。

4 嫁接育苗技術

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良性狀,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達到早結果,增強抗寒、抗旱、抗病蟲害能力的目的。嫁接育苗具有抗病、抗重茬,增強植株長勢,延長生產期,提高產量等作用,通過種植嫁接苗預防土傳病害的效果較好。

嘉善縣試驗、示範、推廣嫁接育苗技術的作物主要有番茄、瓠瓜、茄子、甜瓜、西瓜、黃瓜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增產增收效果。番茄主產區姚莊鎮的嘉善棚友蔬果專業合作社集約化番茄嫁接育苗基地,育苗日光溫室占地10 000 ㎡,其中育苗床占地7 000多㎡,配套有連棟育苗溫室、催芽室、嫁接癒合室、水幕降溫系統、加熱系統及運輸設備,年育苗量500萬株左右,可滿足2 000畝(133.33 h㎡)以上耕地種植所需。天凝鎮新楊村的嘉興青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集約化蔬菜育苗基地,占地面積95畝(6.33 h㎡),主要培育番茄、茄子、甜瓜、黃瓜、辣椒等20多個蔬菜品種的實生苗及嫁接苗,年育苗量達600萬株左右,可滿足2 400餘畝(160 h㎡)耕地蔬菜種植所需。

選擇砧木時,要充分考慮砧木的抗病性及其與接穗的親和性,有的品種抗病性強,有的品種綜合性好,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為便於操作和管理,大多使用穴盤育苗,可直接購買商品育苗基質,也可自行配製,自行配製基質時要注意防止基質帶菌。目前嘉善縣大棚作物嫁接通常採用頂插接法、針接法2種方法。

4.1 頂插接法

將接穗用刀削成楔形,砧木用竹籤斜下插後,將接穗插入。嫁接後管理方法,以越冬瓠瓜為例,嫁接前要充分澆水,嫁接後置於小拱棚內覆膜密閉保濕,嫁接後3~5天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5%以上,溫度控制在25℃左右;嫁接後2~3天可不通風,第3天以後適當通風;6~7天後與普通苗管理相同。

4.2 針接法

將接穗和砧木平切後,用木工蚊釘連接在一起的嫁接方法稱為針接法。以越冬番茄為例,採用粗0.6 mm、長1.8 cm的木工蚊釘作為嫁接針,嫁接後前3天白天用遮陽網覆蓋小拱棚,白天溫度控制在25~27℃,夜間17~20℃,相對濕度控制在95%以上;3 天后,見光和遮蔭交替進行,並逐漸降低溫度,白天23~26℃,夜間15~18℃,相對濕度維持在75%~80%;10天後轉入正常管理。

5 科學施肥技術

肥料能夠提供蔬菜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蔬菜的吸收量有限,不要過量投入。由於設施栽培室內相對密閉,施入的化肥不易淋失,肥效較高,宜多次少量酌情施用。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根據蔬菜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不同肥料元素利用率等確定適宜施肥量,以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鹼性肥料、微量元素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硝酸鹽的積累和污染。

增施腐熟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物理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緩衝能力,同時能提高蔬菜產品品質;增施鹼性肥料,如鈣鎂磷肥,可減緩土壤酸化速度;增施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可減少缺素症狀的發生。另外,還可用石灰調節土壤pH值,對於pH值小於5.5的土壤,每畝撒施生石灰100 kg,撒施後澆水,使生石灰與土壤充分混勻,中和土壤酸性,一般隔1年施1次。

通過推廣應用大棚蔬菜連作障礙綜合治理技術,土壤鹽漬化、酸化等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幾率顯著下降,具有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同時提高了種植戶種植大棚蔬菜的積極性,在城市化發展逐步推進、耕作面積不斷減少的大環境下,嘉善縣大棚蔬菜面積實現穩中有升,確保了蔬菜的穩定供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epg13MBd8y1i3sJWj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