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或許沒有想到,造車這麼燒錢。財大氣粗的恆大汽車也無法獨自完成「燒錢」的造車大業,轉而尋求資本力量的支持。
9月18日早間,恆大汽車發公告稱,公司擬發行人民幣股份,以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恆大汽車剛拉來馬雲、馬化騰、沈南鵬、程維的戰略投資。
9月15日,恆大汽車公告,通過配售新股募資40億港元,並在短時間內獲得大幅超額認購。
恆大汽車此次引入的投資者包括騰訊、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國際頂級投資基金。
就在馬雲等巨頭入股之前,恆大剛剛完成了恆大汽車旗下另一邊緣資產的股權轉讓,其目的正是為其新能源汽車籌資。
9月11日,恆大汽車公告稱,廣州恆澤及嘉麗澤旅遊與金碧物業分別訂立恆大恆康股份轉讓協議及嘉麗澤股份轉讓協議。
交易完成後,恆大汽車所獲取的交易總價為4754萬元。通過此次股權售出,恆大完成了對邊緣業務的剝離,同時恆大也能夠暫時換點錢。
不過,這不到5000萬的資金,對恆大汽車而言,終究是杯水車薪。
作為首富,許家印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足球隊、礦泉水等,一直都奉行「高舉高打」風格,被認為是一個「燒錢不眨眼」的土豪,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極致。
8月3日,沉寂許久的恆大汽車一口氣發布了6款車型,分別命名為恆馳1-6,基本覆蓋了轎車、SUV、MPV、跨界車等全系列細分車型。
從恆大發布的龐大車型陣容來看,恆大汽車的陣勢直接碾壓一年發布一兩款車的造車新勢力。但從量產時間來看,恆大汽車發布完概念車之後,才走完萬里長征第一步。
「買,買,買」是恆大許老闆的戰略,通過直接收購,構建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產業鏈,省去了自己摸爬滾打的過程,但「買,買,買」得手頭上有錢。
據2019年年報顯示,恆大健康的營業收入為56.36億元,虧損金額卻高達44.2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大幅擴大,2018年同期虧損14.29億元。
由於房地產調控,恆大的「印鈔能力」正在失靈。
今年以來恆大的房子已經多次折價賣,但這些只能緩解恆大自身的麻煩,對於恆大汽車而言,並無太大的作用。
於是,為了幫助恆大汽車實現量產,恆大在加速甩賣樓盤的基礎上,加快速度甩賣資產「回血」。
再說幾句
地產商的跨界造車路註定不會平坦。總資產超3600億元的富力集團,在公開宣布將參股華泰汽車短短一個月之後,明確表態要告別造車夢。
「買買買「」這一套,在簡單粗暴的房地產業或許行得通。但汽車行業,並不一定吃這一套。
「造車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核心的研發和技術都必須經過反覆的打磨和深化。」
許家印的胃口有多大,問題就有多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dtVonQBURTf-Dn5dxEl.html